分享

李白 《古风》其十一(黄河走东溟)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古风》其十一 李白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诗名《古风》,这是一首李白对时光的感悟诗,我们来看李白《古风》其十一原诗: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字词典故  “东溟”:【东海。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元天 高北列, 日观 临东溟。”】“溟”:【海。东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或倒景于溟。”注:“谓海也。”】“西海”:【西方日落之处。西方有“西王母”,这里的西海可能是指王母的“瑶池”。】

赏析  李白说,黄河奔流,走向东海,白日依山,落入西海。

    关于“西海”,李白在《古风》其四十三有“西海宴王母”,在《古风》其五十四有“凤鸟鸣西海”,加上本诗后面的求仙想法,这里的西海应该还是指西方仙境。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字词典故  “逝川”:【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光”:【1.流动闪烁的光彩。2.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飘忽”:【迅疾貌,轻快貌。《文选·傅毅》:“蜲蛇姌袅,云转飘曶。” 李善 注:“曶,与'忽’同。”】

赏析  李白说,逝去的河川与流走的光阴啊,如此飘忽不定,如此不相等待。

    关于“流光”,一般都只认为是“时光,光阴”的意思,不过从创作的思路来看,我们觉得还有“流动光彩”的意思。也就是说,李白是站在岸边望着河川的流逝,还看到了水面上的光彩跟着一起流走。所以他后面用了“飘忽”两字,用“飘忽”来形容河川上的“流光”,特别传神。从前面四句来看,李白就是根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段话来展开诗句的,然而他为河川加入了流光的描写,使之画面鲜活了起来,进而和时光联系,看看河川是如何带走时光,留下遗憾的川上人。这是李白写诗的一个特点,细节描写,丰富画面感。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赏析    李白说,青春的容颜舍我而去,秋日的发梢已有些衰摧更改。

    春去秋来,人生的变化亦是如此。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字词典故  “年貌”:【年龄容貌。《列子·力命》:“北宫子言世族、年貌言行与予并,而贱贵、贫富与予异。”】

赏析  李白说,人生啊,毕竟不是那屹立于寒冬中的青松,过了冬日,还有春天。人的年龄与容貌又岂能长在?

    在这四句诗里,李白以季节变化比喻人生,逝者不仅如流水,也如季节的更迭,只是我们人却没有季节重来的机会,怎么办呢?: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字词典故  “云螭chi1”:【传说中龙的别称。《文选·郭璞<游仙诗>之四》:“虽欲腾丹谿,云螭非我驾。” 吕延济 注:“云螭,龙也。”】“景”:【日光也——《说文》。】“驻”:【停留在一个地方。让颜貌停留,不使衰老】“光彩”:【颜色和光泽。】

赏析   李白说,我当乘上腾云之龙,去往那仙家所在,吸收日光的精华,留住我青春的光彩。

    一直在想李白写此诗的时候究竟几岁,一句“秋发已衰改”似乎已经有些老了,可是这最末一句,不也还有“光彩”可以“驻”吗?那应该还是有些青春容颜的吧。这“光彩”二字,呼应了前面的“流光”,“流光”你“不相待”,而我偏要“驻光彩”。

   李白一番感慨之后,也还是只能寄托求仙了。不过从这首诗中,我们有一种感觉,李白应该长得很好看,容貌得意。从“春容”、“年貌”与“驻光彩”,似乎都可以看到他对自己容貌的关心,也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会经常去关注自己的容颜。在《古风》其四中,李白写了这样四句“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李白说,担心自己的丹药炼得太迟出来了,到时候,自己头发都发白了,羞于去见鹤上的仙人。可见李白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的,而这必然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容颜非常的得意。

《古风》 其十一 李白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