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古风》其四十五(八荒驰惊飚)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古风》其四十五  李白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诗名《古风》,看了一些关于本诗的赏析,确实有些不知所云。现在有很多诗歌赏析,要么就按住字面,按部就班地翻译一下,要么就是脱离诗歌本意,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尊重原著的不多。很多对诗歌的理解,是建立在清朝文人的基础上,不加研究不加思考地沿用。像刘禹锡的《金陵五首》,很多教授仅仅根据一个序,就认定刘禹锡没有去过金陵(南京),那么刘禹锡的《金陵怀古》又是怎么来的?试想刘禹锡从小向往金陵,“安徽和县”离金陵又那么近,当他结束在“和县”的任职,返回京城,途中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必然途经过金陵,他怎么可能不去?而《金陵五首》虽然是受朋友诗作的启发,读之有感,并不代表就立刻写下五首诗,而完全可能是游了金陵以后,才写下的。至少有所修改。作为中国名牌大学的一些教授,竟然说出“反正文人吹吹牛很正常”,果真如此,中华文风就废了。

    好,我们回到李白这首诗,我们在上首诗中提到,该诗的诗眼是“葑菲”,典出《诗经·邶风·谷风》。本诗也有一个诗眼:“白驹”,典出《诗经·小雅·白驹》。那么李白这两首诗会有什么内在联系吗?等我们品读完本诗以后,再来探究。我们不妨先来读一读《诗经·小雅·白驹》原诗和译文:

《小雅·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縶zhi2之维之,以永今朝。

 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

 縶之维之,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bi4然来思。

 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百度译文):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

 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

 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

 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

 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

 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

 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

 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

 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

 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中讲的是一位贤德之人骑着白驹,在某人家中寄宿过夜,隔天又骑着白驹离开了。在上首诗中,我们不太清楚李白为什么会突然写一首怨妇诗,如果这两首诗有关联的话,那很有可能就是李白在这个女子家中寄宿,听了女主人的遭遇,于是为她写了前一首诗。而本诗写的是自己漂泊至此,寄宿于女主人家中的事情,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感受李白《古风》其四十五原诗: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

字词典故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惊飚”:【突发的暴风;狂风。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赏析  李白说,四面八方狂风驰奔,万事万物尽皆凋落。

    显然这是一个秋风扫落叶的场景,我们发现“惊飚”二字很可能出自“曹植”的《吁嗟篇》,我们不妨来读一下该诗,以体会李白此时的境遇与心情:

《吁嗟篇》魏 曹植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yao2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fan2。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gai1连。”

    好诗啊!!!百度译文写得不错,不过有些细节感觉有些偏差,我们还是自己重新整理:

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

 居于世间为何如此孤单。

 长久地离去也就与根茎永别,

 从此朝朝暮暮不得安闲。

从东到西经过了多少曲陌,

 由南至北越过了多少田间。

 突然遇上了回风旋起,

 将我吹入了天上云间。

 自以为天空就是我的归宿,

 忽然又跌入了无尽的深渊。

 当狂风再一次将我接出,

 依旧回到了曾经的那片田野。

 就这样想往南,却忽尔到北,

 想往东,却反而到了西。

飘飖地周游了八大湖泽,

 翩翩地飞历了五岳山巅。

 如此飘流展转,

 谁又知道我的痛苦艰难?

 我愿作那林中的小草,

 在秋风中随着野火一起焚烧。

 如此破碎毁灭的过程难道不痛吗?

 可是我愿承受这一切,

 以换来与我那根茎再次的相连。

    真是好诗啊!事实李白和曹植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能够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实在与他们的人生观有很大关系,绝不是某些教授说的那样,整天处心积虑地想要求仕途。曹植这首诗恰恰是李白此时的心声,为什么这么说呢?李白在《古风》其三十九写道“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其四十“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我们当时就判断,李白这是想要归故乡了。在其四十一中写道“ 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也就说明他回故乡的想法。只是先前的李白出山,难道只是为了一餐饭吗?他是壮志未酬啊,可是: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字词典故  “颓阳”:【落日。《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頽阳照通津,夕阳曖平陆。” 吕延济 注:“頽阳,落日也。”】“大壑”:【大海。《庄子·天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成玄英 疏:“夫大海泓宏,深远难测,百川注之而不溢,尾閭泄之而不乾。”】

赏析  李白说,千里浮云遮蔽了颓废的日光,万里洪波振动于大海之上。

    是啊,日光颓废,前途渺渺,大海洪波又不利远行。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

字词典故  “罔wang3罟gu3”:【“罔”同“网”,“罟”:捕鱼的网。“罔罟”:指渔猎的网具。《易·繫辞下》:“﹝ 包牺氏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中於机辟,死於罔罟。”】“安”:【怎么。】“托”:【寄托,托身。】

赏析  李白说,龙凤脱离了凡俗的罗网,如此飘摇又将何以托身?

    李白这里以龙凤自喻了。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字词典故  “去去”:【谓远去。汉 苏武《古诗》之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人、隐士。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縶之维之,以永今朝。”】“场藿huo4”:【犹场苗。《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 唐玄宗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序:“衢尊意洽,场藿思苗。”】

赏析  李白说,远去的我乘坐在白驹上,回首这片空旷的山林,吟咏着:我的白驹,曾在此吃过场苗。

    是的,李白在此留宿过,离去的他表示,自己不会忘记主人的招待之恩。当我们读懂李白的所思所想,那么这首诗的魅力和情感也就呈现出来了。

    李白读书总是能够读懂古人的情感,而恰如其分地将之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来。诗人的心是相通的,只是境遇有所不同。当我们读到诗中的“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会想到日后长江边的“杜甫”吟咏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当我们读到“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又会想到尚在“梁宋”躬耕的“高适”送别“董大”时,吟咏出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只不知李白乘坐白驹的一刻在何时何地,又将去往何方,愿借“高适”那著名的诗句送给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风》其四十五  李白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
 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