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古风》其五十二(青春流惊湍)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古风》其五十二  李白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诗名《古风》,我们确实可以在李白的诗里看到不少屈原《离骚》的影子。比如本诗的结尾就类似于《离骚》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过“美人”在《离骚》中有两个意思,前面是指屈原自己,意思是美好的人,后面是指屈原要追求的美女。那么在李白这首诗中是指哪一个呢?我们来看李白《古风》其五十二原诗: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

字词典故  “惊湍tuan1”:【犹急流。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山气冒山岭,惊湍激严阿。”】“朱明”:【夏季。尸子《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fu1与万物。”晋 潘岳《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回薄”:【谓循环相迫变化无常。《文选·贾谊<鵩fu2鸟赋>》:“万物回薄,振荡相转,云蒸雨降,纠错相纷。” 李周翰 注:“回薄振盪,相转无常。”】

赏析  李白说,青春的逝去如惊骇的急流,原本艳阳的夏日,骤然间转向了消逝。

    关于“回薄”,在西汉文学家“贾谊”的《鵩鸟赋》中出现过。《鵩鸟赋》讲的是贾谊在做“长沙王太傅”的时候,有一只鵩鸟飞进了贾谊的馆舍,鵩鸟是一种不祥之鸟,于是贾谊有感而发,与鵩鸟“对话”。文中说到:“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万物回薄兮,振荡相传。”所以,万物是有“厚”也有“薄”的时候,而“厚”本来就来自于“薄”,现在退化了,消逝了,也就“回薄”乃至消亡了,这应该才是“回薄”的本义。所以李白这里加上了“骤”字,突然回薄,有猝不及防的感觉。青春如惊骇的急流,原本艳阳的夏日,突然间就转瞬即逝了。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字词典故  “秋蓬”:【秋天的蓬草。】“竟”:【完毕,终了。】

赏析  李白说,不忍心看那秋风中打转的蓬草,如此地飘扬,最终会寄托于何方呢?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

字词典故  “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fan4崇兰些。” 王逸 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兰蕙”:【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颺yang2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葵藿”:【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的第3个节气。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赏析  李白说,秋日的光与风灭掉了兰花蕙草,寒冷的白露洒在了葵藿之上。

    关于“光风”,我们觉得就是指时光与秋风。“兰蕙”在《离骚》中是指贤者,而“葵藿”在曹植的《求通亲亲表》出现过。《求通亲亲表》是曹植上表给魏明帝曹叡的,其中写道:“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表达了自己一片赤诚之心,希望能够参政议政的心愿。但是曹叡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仍然对他严加防范和限制。

    可见这两句确实是讲政治的,如兰花蕙草的贤人被秋日的光与风给灭了,寒冷的白露洒在了一心向日的“葵藿”心上。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字词典故  “美人”:【美好的人,具有美德的人。】

赏析  李白,美人的理想不能如我期望中那样实现,而草木正在秋风中日渐地飘零。

    很显然,这里的“美人”并不是指美女,而是指美好的人,有美德的人。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屈原《离骚》中相关的句子“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视自己为“美人”,感岁月的飞逝,想趁着壮年,改革弊政,做时代的开路先锋。结果呢?美人的理想终究没能实现,人生也不是期望中的那样,最后自己也就随那秋日的草木,一起零落。

《古风》其五十二  李白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