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古风》其五十七(羽族禀万化)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古风》其五十七  李白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
 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
 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诗名《古风》,本诗描述了一种怪鸟,名叫“翢翢dao4”。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李白又为什么要描述它呢?我们来看李白《古风》其五十七原诗: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

字词典故  “羽族”:【泛指鸟类。西晋 潘安《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族之群飞。】“禀”:【领受,承受。】“万化”:【万事万物;大自然。《申鉴·政体》:“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哉,此谓道根,万化存焉尔。”】

赏析  李白说,鸟类一族领受了大自然给予的禀赋,无论是小的还是大的,各有各的依托。

“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字词典故 “周dao4周dao4”:【即"翢翢dao4",鸟名。典出《韩非子·说林下》:“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辜gu1”:【罪。一作“故”。】 “六翮he2”:【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掩”:【关,合。】

赏析  李白说,然而“翢翢dao4”这种鸟又有何罪?它羽翼健全却总是掩合着翅膀,挥动不起来。

    “周周dao4”即“翢翢dao4”,典出《韩非子·说林下》:说这种鸟呢,头重尾巴秃,如果要到河边喝水,就一定会栽到河里去,所以需要另一只鸟衔着它的羽毛,才能喝到水。这还真是一种怪鸟,李白的解释是,它是因为翅膀总是合着展不开,才会头重脚轻,掉到河里去的。可是李白前面也说啦,“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那“翢翢”也应该有所依托吧,那是有的,就是要其他鸟衔着它的羽毛,它就能喝到水了。可是如果要飞呢?: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

字词典故  “一向”:【一直向着。】

赏析  李白说,但愿能够衔着众鸟的羽翼,一直朝着那黄河飞。

    “翢翢”自己根本就飞不起来,只能衔着别人的翅膀,搭乘人家的航班了,那谁又愿意搭载它呢?:

“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字词典故  “顾”:【回头。】“安”:【问处所,跟“哪里”相同。】

赏析  李白说,可是那些在天上飞着的,却根本不回头看我一眼,我只能独自叹息,哪里才是我将来的归宿?

    多么无力而沮丧的“翢翢”啊?李白为什么会写这样一只“翢翢”呢?也许此时的李白就是如此地穷途末路,他想起了三国“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中的一首了,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馨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隤tui2”:【下坠也。】“蛩蛩qiong2”:【古指蟋蟀。】“当路子”:【有权势居要位的人。】“馨折”:【弯腰。】“黄鹄hu2”:【天鹅。《商君书·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

    这是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耀眼的夕阳正在坠下,余光照在了我的单衣上。回旋的冷风吹着我家中徒有的四壁,寒冻的鸟儿们相互地偎依。“翢翢”尚且需要人家“衔羽”相助,蟋蟀也不时地念叨着肚中饥饿。如何在路上遇到权势者,就总是点头哈腰,忘了归途。难道仅仅为了耀人家的名誉?委实是自身的憔悴使自己心中悲凉。现在的我宁愿和燕雀一起飞翔,不再想着随那天鹅齐飞。天鹅是游历四海的,我要跟去了,半路掉下来,将往哪里归?

    “周周”、“将安归”在李白的诗中都出现了。事实,我们在的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后面的诗里不断地感受到李白窘迫的心境:“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古风》其三十九);“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古风》其四十);“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古风》其四十一);“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古风》其五十二);“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古风》其五十四)这一路艰辛走来,李白可谓心力憔悴,每况愈下,竟将自己比喻成能力低下,无法自己饮水,无法高飞的“翢翢”鸟。比之“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都还不如了,李白的沮丧心情可见一斑,此时的他多么希望得到“飞者”的帮助啊。

《古风》其五十七  李白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
 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
 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