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专业高层次留学生回国意愿偏低,背后有哪些原因?

 中国基建 2022-05-05 发布于广东

根据教育部留学中心数据,在回国学历认证中,60%都是一年制的硕士,博士仅5%左右。

而在博士中,还有部分属于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去掉这部分,真正自费留学的回国的高层人士就更少了。

具体到建筑专业,包含建筑、园林设计、交通等多个专业,回国的比例就更少了。

现在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建筑专业留学生,如梁思成、林徽因等,其实已经是近百年前的留学生。近二三十年中,能让中国人叫出名字的建筑专业高层次留学生,少之又少。

建筑专业高层次留学生回国意愿偏低,背后有哪些原因?

一、国内建筑行业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容纳和吸引这一批人

例如国内毕业的硕士博士有挂职西部锻炼等,为什么不能海外毕业的建筑专业硕士博士也有类似的计划呢?还有,在疫情前,很多国内单位的面试必须回国面试,这也极大降低了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概率。再比如定向选调生,有几个省份包含国外院校呢?除了四川、上海等几个省市外,真的不多。

此外,国内领先的建筑企业或设计院,基本全是央企。民营企业生存土壤贫瘠,很难作出成绩。而央企繁琐复杂的人际成本,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二、国内建筑行业收入偏低,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整体收入仍然偏低。

一线城市,如果做到建筑央企中层,年收入一般很难超过40万,这对高层次人才显然缺乏吸引力。

而如果做到企业高层,明面收入和隐形收入虽然可观,但又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高层次人才自然不愿意卷入这些。

三、消除人才流动的壁垒

回国通道不太通畅。

例如很多人入了国外的国籍,或者有国外的身份,回来后签证上的绿卡还没有放开。再比如我国办了十年的绿卡,共发了六千张,而且这六千张,一般还是家属,美国每年一百万张,人才签的是14万张,还有9万张的人才工作签证。

过去三十年,中国靠两亿的农民工带来了人口红利,带来了巨大的繁荣,未来可能靠一两千万高端人才的流动,带来中国创新的红利。WTO消除了贸易上的壁垒,如果我们消除人才壁垒,简化签证、简化邀请函、简化绿卡,开放中国国籍等,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人才红利。

四、信息不对称

在国外学习很久的人,对国内很陌生,如果你没有给他们一个很好的通道或者平台,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做什么,就会导致陌生感增加,回国后会面对什么?不是很确定!因此不愿意回国。

因此有必要解决掉这些不对称,畅通了解和交流的通道。

文 | 雨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