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门塔影

 新用户6003EQaZ 2022-05-05 发布于甘肃

北门塔影

环县宋塔,位于环县老城北门外一里地。一出北门,就可以望见矗立在东台上的塔影。   

我上中学时候,不知道塔是宋朝建造的,那时候,人们叫它“塔”。塔建在一个土台子上,土台子东傍城东原的土山,西望环江与西山。以前环县没有高楼大厦,宋塔便是挺拔孤立的独秀者。虽然没有檐牙高啄的恢弘气势,但是土红色的砖砌塔身与青瓦覆檐还是引人注目的。  

塔撂荒在土台子上,四面敞开,无院墙护围。也很少有人去专门观赏塔。只有一些学生在下午自习课前跑去玩;或者拿了书本,图了清净,坐在塔底默诵。塔下是废石破瓦,鸟雀粪便,荒枯的野蒿。塔身凡是人够得着的地方,刻画着无数的人名和骂人的粗话俚语。土台子下面左手一个养貂场。黑亮着眼睛的紫貂黑貂,从笼子里惊奇地打量着爬上土台子的人。    

古塔如此破败,底部有一个门洞,但是里面没有可以登攀的阶梯,人不能上去,徒增一些神秘感。到底塔上面有些啥,谁也说不清。那时候没有见到佛像,更无香火,仅是一处留着悬念的破旧孤塔。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县文化馆决定修建房舍,对古塔进行保护,当时的我不知道保护古塔的意义何在,但是这项小小的土木工程被我三舅承包了。舅舅们要在塔身南侧修建三间平房。三舅舅带领着四舅舅、五舅舅当大工,我的表哥表姐们当小工,在那个夏天破土动工了,先在塔身西侧搭建了一个帆布帐篷,作为临时工棚和伙房。三舅舅请了我父亲来当厨师。  

开工后,我去过两三次,是去吃饭。 

那年我读高二,中午放学后,我随着学生流涌出老城北门,就看见古塔下有帐篷有人影。炎炎夏日的中午,舅舅们还不歇息,酣战在工地。三舅舅拿着水平仪测量着,四舅舅、五舅舅在吊着垂线的墙上砌着砖,表姐表哥们提着水桶和泥灰。我过去帮忙,健壮的红脸膛的三舅舅笑着问我:学了?这儿没你的活。去看你爸爸把饭做好了没?

我去帮爸爸放火,整理碗筷。爸爸在热气蒸腾的帐篷下,揭开锅盖,是香气扑鼻的油花卷子;爸爸叫我拾出来放在碟子里,他在炒瓢里掂着荤菜和素菜。       

舅舅们收了工,围成一圈,蹴在地上吃饭。炎热的夏天,火热的工地,使平时冷清的古塔下变得热闹起来。不几日,平房盖好了,舅舅们拆卸了工棚,撤出了塔底。        

高三学习紧张,我再没去过古塔那里。三舅舅回家不久就生病了。我当时没有把三舅舅的病与古塔联系到一起。1987年高考完,我急急忙忙去曲子看望病危中的三舅舅。三舅舅已经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糜子褥子上,他费力地睁开眼睛,叫人把他扶坐起来,五舅舅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他。三舅舅吃力地对我说:玉霞来了?再也没力气说话了。看到曾经健壮的三舅舅如此瘦弱,我心如刀绞。         

36岁的三舅舅,一年不见,竟然就要离开人世了吗?那时,二舅舅也请假从青海龙羊峡回来,做最后的送别。我看望了三舅舅不几日,三舅舅就过世了。他在肝病的剧痛中,艰难地煎熬着,在亲人们的巨大悲伤中走了。       

我再没去过宋塔。去年回老家,车从县北进入,老远看见有一处修建得壮丽辉煌的所在,我正纳闷那是什么,忽然在疾驰的车前,闪过了宋塔的影子。原来是县上将宋塔作为环县一景,大兴土木,修造了宽阔的台阶长廊和精致的花园。我还是没有心思去观赏它。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不愿意接近这座古塔。 

一次在网上看到尚德琪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说起塔的身世,从镶嵌在塔顶的一块平砖上刻画的文字考证,果然是宋代庆历三年的,大约是1043年建成的。  

我不知道舅舅们早年建造的红砖红瓦的平房是不是还在。无论怎么说,古塔仍然是古塔,塔影深深埋在我心里。现在即使周边如何阔绰,塔仍是人们观赏的主体,而塔仍是那么破落。新建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呢?可资参观的甚少,而令人感慨的颇多。        

30多岁的三舅舅,在修建了为保护古塔而造的平房之后,罹患绝症而亡,令我心痛神伤。我有时候想,三舅舅到底是不是触犯了古塔的禁忌?果真如人所言:不能在古塔周身动土吗?果如这样,倒不如留下荒台孤塔,与自然融为一体!现在看到古迹周边簇新的屋舍回廊和喧嚣的人流,我就想:荒凉清净的古迹倒胜于烦嚣热闹的地。 

2013年7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