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泉山读联之二

 新用户6003EQaZ 2022-05-05 发布于甘肃
五泉山读联之二


张玉冰著



每次上五泉山,老远就看见这三个熠熠生辉的大字,这是五泉山人刘尔炘先生题写的匾额。每次总是怀着对先贤的景仰之情,来寻乡贤遗迹。

进门有一幅瓷画

是五泉山全貌,好像是古代的山水,因为还有瀑布。

从西龙口上,可以到达濬源寺,可不能把这个“濬”字,当做“睿”,应该读“浚”。五泉山浚源寺原名崇庆寺,始建于元代,明洪武五年重建,民国八年(1919年)刘尔炘先生募集资金重建,寺门为砖砌牌坊其后为木结构门廊。

有联曰:

大地山河造成乐土;满林风月来扣禅间。

“流水今日”匾额下对联风蚀严重,应为:


笑指河山问释迦,不知我千圣百王继志传心之地,种什么因,结这般果;

别开世界生盘古,好度那五洲万国圆颅方趾之俦,悟无为法,登自在天。

此联虽写在佛寺,但联语也体现出刘尔炘修建五泉山“以儒为宗”的本意,以佛家语实写理学思想。这副对联有上款,其内容为“浚源寺三帧门联,原为五泉山人刘尔炘先生于癸亥春撰书”。也就是1923年春天刘尔炘整修五泉山的时候制作的。根据浚源寺门口的另一副对联的下款,1984年五泉山公园又重新书写了刘尔炘当年的对联内容。

刘尔炘先生撰写的这副对联是:

此间通醉里乾坤藉以逃禅真得地;

这里有人间豪杰未曾学佛亦生天。

五泉山公园太昊宫有陇上三贤的祠堂,即石作蜀、壤驷赤和秦子。三人均为孔子七十二贤中的弟子。

“石子祠”主祀石作蜀,塑像沉静,衣袍垂拂,匾上字为“懋依有德”,即指其“至德崇儒,斯文乃殊”。

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甘谷县人)。生于周敬王元年(前519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享年四十,与吴可读题石子墓联中“叹四十韶华”之说契合。其姓氏有单姓、复姓两种说法。《甘谷县志》对石作蜀的记述比较简约:“她幼好学,闻孔子聚徒讲学,跋涉万里,就学孔门。从删述,受诗书,终为孔子弟子中'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之一’。学成返乡,宣传儒家学说,传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风范遗泽,后世景仰。”《伏羌志》载:“(石子)唐封石邑伯,宋封成纪侯,明去封号,称先贤。从祀孔庙。”石夫子故里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清道光年间,吴可读曾撰《石子墓记》:“墓在伏羌,……墓今荒芜不堪,仅存墓址。”并有墓联、祠联各一,收入《艺文志》。墓联是:“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冢荒花殷,何处是唐封宋赞?杏坛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春风。”祠联是:“共仰孔门高,问颜曾七十之徒,何处更多佳士?休言秦俗悍,除邹鲁三千而外,此地大有传人。”

刘尔炘先生所撰祠联:

是成纪数千年灵秀所钟,能傍尼山拜日月;

倘孔门二三子渊源不绝,庶几中国有乾坤。

石作子画像

“壤驷子祠”主祀壤驷赤,塑像微侧着身子,目光平和,左手持卷,右手挥起,好像正在讲学,一派“陇上儒学”气韵,身后匾上四字为“虚心若无”。祠内陪祀王符、皇甫谧、赵充国等甘肃乡贤11人。

壤驷赤:字子徒,春秋秦国上邽人,生卒时间失考。壤驷赤却卓然不同,不仅热衷读书,还颇具才气,诗书文章都很出色。他克服各种困难,从秦到鲁,拜师孔子学习礼制。终于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俱佳,跻身孔门七十二贤之列。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壤驷赤为“北徵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加封为“北徵伯”(一说“上邽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改尊为“先贤壤子”;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改奉为“先贤壤驷子”。

秦州文庙也设壤驷赤祠,祠联曰:

任人间倒海翻江,逐宇宙新潮,正学莫忘宣圣统;

愿我辈模山范水,赴春秋佳日,大家来拜上邽侯。

下面是秦子画像

“秦子祠”主祀秦祖,立像总高近3米,塑像端庄,面容平静,墨匾上刻有魏体蓝字“守道成德”,高度概括了这位孔子弟子的一生。两侧墙上,有景清、吴可读等甘肃乡贤13人陪祀。

秦祖,字子南,上邽人,亦求学杏坛,身通六艺。生平经历极难寻求。唐封少梁伯,宋为鄄城侯。

五泉山祠外四周有廊柱环绕。联曰:

诞生于古雍州求数千年往圣心传得之东鲁;

赖有此少梁伯把亿万世斯人命脉留在西天。

秦州文庙设秦祖祠,联曰:

圣绩恡(lìn)西行眺百二河山不碍春风时雨至;

儒宗傅北学,数三千弟子,谁携关月陇云来。

伏羲殿

伏羲殿联:

在当年玩河洛理星辰俯察仰观思创出文明世界;

到今日驾风云走雷电醇漓朴散悔打开混沌乾坤。

惜影楼的联很有趣,藏着典故。

都来都来来喝山中千日酒;

请坐请坐坐听深夜五更泉。

爱看故事的可以一览《搜神记》: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时有州人,姓刘,名玄石,好饮酒,往求之。希曰:“我酒发来未定,不敢饮君。”石曰:“纵未熟,且与一杯,得否?”希闻此语,不免饮之。复索,曰:“美哉!可更与之。”希曰:“且归。别日当来。只此一杯,可眠千日也。”石别,似有怍色。至家,醉死。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经三年,希曰:“玄石必应酒醒,宜往问之。”既往石家,语曰:“石在家否?”家人皆怪之曰:“玄石亡来,服以阕矣。”希惊曰:“酒之美矣,而致醉眠千日,今合醒矣。”乃命其家人凿冢,破棺,看之。冢上汗气彻天。遂命发冢,方见开目,张口,引声而言曰:“快者醉我也!”因问希曰:“尔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几许?”墓上人皆笑之。被石酒气冲入鼻中,亦各醉卧三月。

红柱金字刘尔炘先生为岳王撰联:

浩气弥纶乾坤无恙;英风来往山水有灵。

配殿里有一副杨继盛自己写的对联: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下山经过青云梯

对联是: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引用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句。

万源阁

阁下是望来堂,联曰:

正学废兴关世运;斯文绝续在人才。

刘尔炘先生寄希望于后辈人才继续宣扬儒学。

万源阁望来堂现在是刘尔炘先生纪念堂,供奉着刘尔炘先生的半身铜像,两旁悬挂着先生病中自挽联:

极天地间伤心拂意遭逢萃于我之一生,受尽折磨犹耐老;

创宇宙内探本穷源学说传其人者万世,别无希望只还醇。

所谓“还醇”,是指先生耗尽生命最后三年多心血,撰写的学术著作《拙修子太平书》,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命运的高度关切,构想了1000年后化除国界、消灭制造战争劫难的根源,实现“大同世界”理想的“还醇时代”。这个构想,为今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图大业,解决世界前途的中国方案,开了理论先河。当我们追思先生100年前的这一番功业,怎能不对家乡的这一位先哲肃然起敬呢?

荷花池。

五泉山人题文昌宫

莫只贪身外虚荣,忠孝性天真爵位;

倘能有眼前神悟,山川云水大文章。

云阶月路引人来,乐水志在水,乐山志在山,随处襟怀随处畅;

学海书城延客入,见仁谓之仁,见智谓之智,自家门径自家求。

下面这副联,色淡难辨认,仔细看看,原来张克复撰联、秦立斌书写的:

哪里有文昌,我原泥偶,怎管得功名富贵?

陇中多德士,彼亦凡人,全凭读礼乐诗书。

真正是至理名言啊!拜偶像何用,还得自个儿多读书!

入得宝山,不能空手而归,学点诗句对联,算是不枉此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