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习文物50

 新用户6003EQaZ 2022-05-05 发布于甘肃

50.四羊首青铜权杖头


四羊首青铜权杖头:四坝文化,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遗址出土。高7.9厘米,宽7.7厘米。器身略似罐形,上下两端有圆銎,上銎口略大,内径约1.8厘米,下釜口内径约1.5厘米。下銎延为短管状梃,饰数周瓦棱纹。器腹周边对称地凸饰四只圆雕羊首。羊首微下俯,双角大曲度内弯,形象逼真。权杖是部族时代部落或氏族酋长们手持之威仪性器物,是特殊身份和权力的标志。这只四羊首青铜权杖头是我国最早的一件青铜镶嵌铸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51.环首曲背铜刀

环首曲背铜刀:齐家文化。出土于甘肃省康乐县齐家文化遗址。长18.6厘米,宽2.9厘米,厚0.2厘米。环首、直柄,拱背,刀头略翘,刀刃呈弧状曲线,刃根部为刀身最宽处,刀柄处变窄,这样的设计使得刀的重心落在刃根部偏前,作为切割肉类等食物的工具,更方便实用。

52.青铜戚

青铜戚:四坝文化。民乐县出土。纵15.2厘米,横6.8厘米,厚2.2厘米。弧形刃,刃中部起长三角形棱脊,刃根部连管状銎,用来插装木杆,銎背有窄条形突起装饰。戚,是一种类似斧的兵器,后期发展为祭祀时手持的礼器,此件器物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有銎青铜戚

53.人头柄铜匕

人头柄铜匕:辛店文化。广河县出土。长14.3厘米,宽2.2厘米。匕身平直呈长舌状,下端为圆弧形,中部最宽,根部渐收分变窄,无明显的刀柄,刀柄处圆形浮雕人面,双目圆睁,两耳外耸,鼻梁高直,唇厚突出而微张,背面有桥形钮,钮中套一圆环。匕为古代常用的一种食器,兼有后世调羹和刀子的作用。此匕为青铜器的代表器型,以人面装饰匕首,是一种巧妙的设计,这是我国最早的青铜人面雕像之一。

54.灵台白草坡青铜兵器

灵台白草坡青铜兵器:商周时代是我国使用青铜质地冷兵器的黄金期;灵台在商周时期为战略要地,白草坡墓地墓主人爰伯、潶伯是当时、当地权高位重的军事长官,所以出土的各类兵器不仅数量可观,质量也属上乘,尤其是一些兵器的造型设计,非常有特色,为别处少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草坡这批青铜器尤其是兵器有不少经过了镀锡处理,有的通体镀锡一层,质优者至今银光烁烁,不见锈蚀。

55.管銎啄锤

管銎啄锤:西周。灵台白草坡出土。长21.2厘米,宽4.1厘米。厚3.5厘米。啄戈援部整体呈楔状,圆钝锥锋,微起棱脊,棱脊两侧饰带纹;中部为銎,銎孔截面呈椭圆形;后端内部为圆柱状短茎,内端呈球形锤状。这是一种较罕见的武器,将啄戈与锤铸于一体,可砍凿、可挥击,具有独特的杀伤力。

56.镂空鞘铜剑

镂空鞘铜剑:灵台白草坡出土。该剑通长24 .3厘米。剑长21.2厘米,宽3.4厘米;鞘长18.7厘米,宽10.5厘米。剑身呈近似竹叶的长三角形,脊部稍稍隆起,有血槽,饰夔纹和斜角雷纹。鞘也为青铜质,镂空,中心为一蟠蛇,蛇身与滕状植物相绕结,构成了一组对称中包含变异的网络状镂饰。鞘口两侧饰一对犀牛,牛头高于平齐的鞘口,增强了剑的艺术效果。

57.人头形铜钩戟

人头型铜钩戟:西周,灵台白草坡出土。长25.5厘米,宽23厘米。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戟之刺锋呈人头形,人像浓眉深目,披发蜷须,高耳巨鼻,吻部突起,腮部有线条粗而深的唇形纹饰。这显然不是华夏人的貌相,而很大可能是属阿尔泰语系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头部写实。商周时代曾盛行不仅以异族战俘的肉体献神祭祖,还喜用异族战俘的形象来装饰贵族们的兵器,以此炫耀战功,激励士气。此戟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58.铜虎纹钺

铜虎纹钺:灵台白草坡出土。此钺高23.1厘米,宽15厘米,刃身宽7厘米,呈片状,厚0.7厘米。此钺整体作耳形,钺身浮雕虎纹,而以虎背为刃。钺背为圆弧,大体呈半璧状。虎头弯下,下颔一圆孔作固柄用。虎纹与钺形浑然一体,并着重突现了虎的巨口和利爪;虎的凶猛与钺所显示的权威,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浮雕线条简练有力,整体构思别具匠心,被视为商周兵器中的经典之作。此钺的出土,印证了墓主人高级军事贵族的身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