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之游(6):青海湖

 新用户6003EQaZ 2022-05-05 发布于甘肃

张玉冰

      第一次去青海湖时,我们带着妈和儿子、大侄子。

       开车经过日月山、倒淌河从南路到。第二次经过海晏县、金银滩,到刚察,在牧民家里开的民宿住了一夜,第二日到仙女湖玩了一会,从北路绕过去,经过鸟岛,最后去了茶卡盐湖,返回的时候从倒淌河、日月山走的。


       第一次去青海湖,我们之前都没有去过啊,感觉路途挺远,山与云接近,云好像就在山顶上触手可及。我第一次见磕长头一步一步往前挪的藏族同胞,我们都很好奇,并肃然起敬。

       到日月山下,见到了一个藏族同胞倒在马路上一动不动,他的摩托车歪在一边。我们都害怕极了,不知道他还有没有生命体征。那是夏天,但是青海的山,海拔高,气候凉,估计马路上不是很烫。路边有三四个人站着,沉郁的表情让我们感觉到可能不大好。


       因为心中担心那摩托车主,我都没有注意日月山有啥景色。翻过了山,我们看到一个车队,几十辆车整整齐齐,才一下子提振了我们的精神。

      高原上的色彩主要是黄绿。黄的是油菜花,绿的是草地或者青稞。

      到了倒淌河,我第一次近距离看青稞,我想辩识一下青稞到底与小麦有何不同。结果发现,跟小麦极其相似。

       导航提示快到青海湖了。妈妈说:前面的一道子蓝颜色是啥?

       孩子们说是青海湖。我说不是,湖水怎么可能“立”起来了?

       妈说:那蓝色不是青海湖,那是啥呢?我又不能解释眼前竖立着的如同碧蓝色墙体的现象是什么。

       湖水立起来,确实奇怪。是什么科学原理让我们看到湖水是立起来的?至今我也不明白。

       越走越近,蓝色的一道越来越宽。我始终不相信那就是湖水。

       妈嗔怪道:“我说是青海湖,你非说不是!”那道蓝色确实是青海湖。我感觉黄庭悸动,哑口无言,但是疑惑越发浓重,现在还是不能解释。

       终于到了湖边,沿着公路继续开车。有人上前引导,说可以从他家里的田地中过去看湖,“都是一个湖嘛,那么大的水域,没必要从景区大门进入,白花50元钱。”那人说。

       他那么热情恳切,我们不忍心拒绝,便随他去,经过景区大门而不入,到更远的地方,停了车,从一条穿过青稞地的小路进去,一直走到青海湖边,他收了我们每人20元。

       路上他说他祖籍是南京,当年老祖先戍边来到青海,定居于此。我觉得他的祖先明智,子孙后代有福了。不然,南京近现代经历了多大的变数啊!这高原的紫外线为南京人的后代打上了鲜明的红色,而精明有头脑的南京人商业意识遗传给了他。

       到了湖边,我们尝试着踩进泥水里,往湖水处站。

       张翔问湖水是甜的还是咸的,我说那只有尝了才知道。张翔就掬了一掌心水舔了一下,说湖水咸得很。他灌了一瓶湖水,我们带了回去。

       没有去鸟岛。也没有看见水鸟。因为没到候鸟来临之时。

       青海湖就在眼前,湖水没有波涛汹涌的景象,除了水面宽广外,好像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壮观,近前看,颜色浅淡,湖边马尿马粪浸泡在水里,踏在我们脚下的软泥里。

      我们返回时,觉得不在有青海湖字样的地方拍个照,难以证实我们真的来过。就在正门口留了张到此一游的见证。

       这是哪一年,我都记不清了。那时候,妈还没有白发;那时候,老公还年轻呢;那时候,我的头发也没有留得很长;那时候,儿子很瘦;那时候,大侄儿还是初中生。

      写“青海之游”,勾起我对十几年前的回忆,可能第一次青海湖之游是2009年吧!

       人常在,花常开,青海湖不竭,日月山不老,倒淌河天长日久地流淌着,幸福到永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