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文化属于 A.地域文化 B.民族村文化 C. 华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 A.望 B.闻 C. 问 D.切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文字出自 A.《礼记·中庸》 B.《论语·雍也》 C.《说苑·指武》 D.《周礼》 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 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 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 C.文化的地域特色 D.文化的民族特色 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满族文化 D. 朝鲜族文化 C. 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 6.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 A.杨树 B.柳树 C.松树 D.榆树 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 A.开封 B.扬州 C.西安 D.洛阳 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 A.回历 B.藏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 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 A.五服 B.九族 C.三代 D.六亲 11.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中,汉族服饰中的龙凤图案属于 A.职业标志 B. 政治标志 C.信仰标志 n礼仪标志 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 A.血缘关系 B.姻缘关系 C.阶级关系 D.性别关系 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1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 A.秦始皇 B.周文 C.商纣王 D.汉高祖 15.道教的主要经典为 A.《易经》 B.《道德经》 C.《法华经》 D.《涅架经》 16.夏朝的文化崇尚 A.文 B.武 C.忠 D.义 17.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 A.诸子文学 B. 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 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19.汉代把它称为“泰一”,尊奉为“天神最高贵者”的是 A.极星 B.金星 C.冥王星 D.天王星 20.秦代的“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 A.小篆 B.大篆 C.隶书 D。楷书 21.汉字观念中,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 A.仓颉造字说 B.黄帝奉天说 C. 修辞神授说 n河图洛书说 2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 A.圣贤 B.隐士 C.君子 D.忠臣 23.孟子“仁政”学说的内容之一是 A.因材施教 B. 仁者爱人 C.制民之产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礼”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内容,当其指具体的礼节仪式时,称之为 A.礼仪 B.礼制 C. 礼貌 D.礼让 25.在不同历史时期,标志人类创造力的水平,也是生产力发展标志之一的是 A.绘画 B.文具 C.农具 D.文字 26.我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它是在 A. 我国的渤海 B.我国的黄海 C. 我国的东海 d. 我国的南海 27.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 14世纪末 B。15世纪末 C.16世纪末 D.17世纪末 28.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种民俗活动说的是 A. 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29.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典型代表为 A.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阎立本的《步辇图》 30.先秦两汉时期,把“斥卤不毛”之地变成“塞北江南”的是 A. 宁夏的引黄灌区 B.新疆伊犁地区 C.呼伦贝尔草原 D.青海湖牧区 二、多项选择题 31.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高潮期是 A. 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 唐宋之际 E.明清之际 32.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范畴包括大农业概念,即 A. 农业 B.牧业 C.林业 D.渔业 E.手工业 33.唐代科举考试的两个主要科目是 A. 明法科 B.孝廉科 C.进士科 D.明经科 E.秀才科 34.孔子认为,《诗经》的社会作用有 A. 可以兴 B.可以观 C.可以察 D.可以群 E.可以怨 35.中国传统戏曲中,角色划分为四大基本行,即 A. 生 B.旦 C.净 D.丑 D. 花 三、名词解释题 36.府兵制 37.墨家学派 38.察举 39.学思结合 40.“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 41.简述中国古代“礼”的内涵。 42.简述我国民族商业的文化特点。 43.简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政文化。 44。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45.简述国画的艺术特点。 46.简述中国语言禁忌中进行避讳的主要方式。 五、论述题 47.试述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48.试述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北方农业的农耕文化是 A.稻作型 B.麦黍型 C.菽稷型 n稻谷型 2.“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董仲舒 3.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A.《诗经》 B.《周易》 C.《尚书》 D。《大学》 4.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5.就汉字构造形体的依据来说,汉字是一种 A.表音文字 B.拼音文字 C.表形文字 D.表意文字 6.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中国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是 A.什伍里甲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户籍管理制度 D.连坐制度 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王阳明 B.许慎 C.钟嵘 D.朱熹 9.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 A.手工业经济 B.农耕自然经济 C市商贸易 D.佃农经济 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诗经》组成部分的是 A.诗 B.风 C.雅 D.颂 11.“汉语共同语”在明清时期被称为 A.官话 B.国语 C.通语 D.雅语 12.中国化最彻底的佛学宗派是 A.天台宗 B.华严宗 C.净土宗 D.禅宗 13.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 A.文化思潮 B.文化现象 C。文化政策 D.文化事项 14.历来有“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 A.山东 B.山西 C.陕西 D.河南 15.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A.管仲 B.韩非子 C.吴起 D.商鞅 16.为中国封建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 A.察举制 B.世家制 C.科举制 D.选举制 17.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二百年 D.三百年 C.五百年 D.六百年 18.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是 A.周朝 B.秦朝 C.唐朝 D.元朝 19.曾受汉语极大影响的所谓“域外方言”不包括 A.朝鲜语 B.日本语 C.蒙古语 D.越南语 20.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 佛家思想 D.宋明理学 21.中国的农耕知识有自己的“书库”,即历代方志。它兴起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2.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兴起的地域是 A.长江中下游 B.黄河中下游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A.《汤刑》 B.《九刑》 C《吕刑》 D.《法经》 24.中国古代药学又称为 A.“汉方”之学 B.“本草”之学 C.“四诊”之学 D.“调理”之学 25.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A.坐北朝南 B.一门一殿 C.围合布局 D.左右对称 26.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工作的第一人是 A.周宣王 B.许慎 C.仓颉 D.墨子 27.于公元7世纪推动“大化革新”,全面唐化的国家是 A. 朝鲜 B.越南 C.日本 D.新加坡 28.儒家文化源于 A. 齐鲁 D.三晋 C.南楚 D.川陕 29.隋唐创立的政治制度是 A. 三省六部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度 D.六部制 30.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其礼制的精神核心是 A. 礼仪 B.礼法 C.礼节 D.礼义 二、多项选择题 31.中国领属的海疆包括 A. 东海 B.南海 C.黄海 D.红海 E.渤海 32.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元素有 A. 日 B.月 C.年 D.气 E.朔 。 33.佛教基本教义的“四谛法”是指 A. 苦 B.集 C.灭 D.道 E.善 34.马克思曾指出:在欧洲,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伟大发明有 A. 债券 B.火药 C.罗盘(指南针) D.印刷术 E.股票 35.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产品的有 A. 音乐 B.美术 C. 雕塑 D.道德 E.思想 三、名词解释题 36.农政文化 37.祖先崇拜 38.避讳 39.文化 40.君主专制制度 四、简答题 41.简述中国家法族规的礼俗规范功能。 42.简述农耕灌溉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作用。 43.简述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的意义。 44.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 45.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与意义。 46.简述宗法制的特点。 五、论述题 47.论述唐朝开国的文化背景与影响。 48.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交流是一个 A. 双向互动的过程 B.不平等的过程 C。反向逆动的过程 D.单向反动的过程 2.司马迁:“沃野千里,人民好稼穑,殖五谷,有先王之遗风”。说的是 A. 山西地区 B.河东地区 C。关中地区 D.江南地区 3.在血缘家庭中,进行权力传递和财产继承的中心是 A. 嫡庶 B.血统 C.男性 D.女性 4.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伟大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 《千金药方》 D.《神农百草经》 5.惟见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是 A. 腑脏学说 B.针灸学说 C. 经脉学说 D.本草学说 6.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A.毕异 B.韩信 C. 蒙恬 D. 蔡伦 7,从夏朝初期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 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8.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 韩非子 B.惠施 C. 管仲 D.公孙龙 9.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A. 气象环境 B.地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人文环境 10.隋唐以后,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隶属于 A. 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D.元外省 1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A. 东高西低 B.中高东低 巴西高东低 D.北高东低 12.《史记》记载,周武王伐纣时,“不期而会”的诸侯有 A. 二百诸侯 B.三百诸侯 C.五百诸侯 D.八百诸侯 13.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A. 赋 B。诗 C. 词 D.戏剧 14.夏朝开始了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那就是 A. 和睦相处 B.战争征服 C.遣使游说 D.离间取胜 15.朝庭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的是 A. 商朝 B.周朝 C.汉朝 D.唐朝 16.因黄河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黄河下游改道、迁徙成为常态。这种现象始于 A. 公元5世纪 B。公元8世纪 巴公元10世纪 D.公元12世纪 17.作为家庭伦理的核心,家训族规首倡的是 A. 善良 B. 孝悌 C.节俭 D.修身 18.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 A.圣贤 B.隐士 C. 君子 D.忠臣 19.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是 A. 孔子 B。鬼谷子 C. 孟子 D.荀子 20.“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写照,典出于 A. 《论语》 B.《大学》 C. 《孟子》 D.《中庸》 21.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A. 以木结构为主 B.以砖结构为主 C. 以瓦结构为主 D.以土结构为主 22。中国最早的儿童识字教材是 A. 《仓颉篇》 B.《史籀篇》 C《千字文》 n《三字经》 23.中国政府很早就有防灾思想。在《农政全书》中提出“荒政”思想的是 A. 董仲舒 B.徐光启 C。贾思勰 D.陈敷 24.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A. 诗学 B.哲学 C. 经学 D.玄学 25.佛教正式传人中国,是在 A. 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唐代 26.《四库全书》完成于 A. 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27.在著述中将楚地分为西楚、东楚、南楚的是 A. 司马迁 B.苟子 C.司马光 D。董仲舒 28.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是 A. 屈原文学 B.汉代文学 C唐代文学 D.宋代文学 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A. 《吕刑》 B.《刑书》 C.《法经》 D.《秦律》 30.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格”的是 A. 闽菜 B.湘菜 C.粤菜 D.川菜 二、多项选择题 31.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从社会文化角度看 A. 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 B.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 C.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 D.礼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E.礼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32.气候与灾荒疾病情况有直接关系。灾荒主要包括 A. 旱 D.涝 C.蝗 D.风 E.雹 33。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 A. 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区 C.东南湿润区 D.北部低寒区 E.青藏高寒区 34.大量农耕经验被我国历代的农书记载下来了,形成了一个农书文献系统。其中比较主要的有 A. 《四民月令》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E.《天工开物》 35.中国的三大悼亡节是指 A. 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元节 D.重阳节 E.十月朔 三、名词解释题 36.血缘九族制 37。行业组织 38.致用精神 39。对偶 40.重农主义 四、简答题 41.理解广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 42.简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特点。 43.简述汉初小农的黄金时代。 44.简述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45。简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46.简述传统识字读物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 47.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文化特色。 48.为什么说在18世纪趋向高潮的中西交流中,西方世界受惠更大?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 1.“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 A.花纹 B.文采 C.文章 D.文化 2.《世界遗产公约》的全称是 A.《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 B.《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C.《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D.《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3.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是发生在 A.先秦时期 B.东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4.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 A.1万年 B.2万年 C.5万年 D.7万年 5.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是 A.秦朝 B.汉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6.曾被汉武帝派往西域,为打通著名的“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唐蒙 B.张骞 C.张衡 D.司马相如 7.魏晋崇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A.哲理小诗的兴起 B.爱情诗的兴起 C.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 D.宫廷诗、仕女画的兴起 8.曾经四次出家,在历代皇帝中佞佛最甚的是 A.梁文帝 B.梁武帝 C.唐玄宗 D.宋徽宗 9.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专著是 A.《大学》 B.《四库全书》 C.《天论》 D.《梦溪笔谈》 10.在人生观上,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11.曾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的皇帝是 A.顺治皇帝 B.康熙皇帝 C.雍正皇帝 D.乾隆皇帝 1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淮南子》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13.中国的乐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 A.20种 B.22种 C.25种 D.29种 14.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A.《大清律》 B.《大清刑律》 C.《大清律例》 D.《大清刑法》 15.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 A.老子传说 B.黄道婆传说 C.鲁班传说 D.灶君传说 16.医学在古代被视为 A.“技术”的一部分 B.“方术”的一部分 C.“方技”的一部分 D.“技艺”的一部分 17.把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是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8.在封建社会中,给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 A.什伍制 B.里甲制 C.科举制 D.井田制 19.古代法典《汤刑》产生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0.古代婚制有 A.“周公三礼” B.“周公五礼” C.“周公六礼” D.“周公九礼” 21.民间的“洗三”仪式是 A.敬神仪式 B.诞生庆贺仪式 C.祝寿仪式 D.开工仪式 22.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是 A.《胡腾》 B.《胡旋》 C.《兰陵王》 D.《霓裳羽衣舞》 23.在古代“知行”观的论述中,提出“行先知后”学说的是 A.荀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24.“杂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A.唐代中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元代初期 25.在唐代,领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白居易 B.柳宗元 C.韩愈 D.李白 26.“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的提出者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7.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是 A.“平和” B.“朦胧” C.“中和” D.“高雅” 28.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A.《论语》 B.《周易》 C.《尚书》 D.《大学》 29.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从“修身”开始。这是出自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孟子》 30.在唐代,作为国家语文教育统一教材的是 A.《四书集注》 B.《论语》 C.《五经正义》 D.《三字经》 二、多项选择题 31.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这一平原与丘陵相间内,由三个平原构成。它们是 A.汉江平原 B.鄱阳湖平原 C.珠江三角洲平原 D.长江三角洲平原 E.洞庭湖平原 32.天神祭祀包括 A.天帝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 C.祖先祭祀 D.气象神祭祀 E.鬼神祭祀 33.《诗经》共分三大部分,分别是 A.风 B.诗 C.雅 D.颂 E.辞 34.明清之际,中国政府以“协和万邦”的心态,聘洋人在朝廷担任职务。代表性的人物有 A.利玛窦 B.汤若望 C.白晋 D.郎世宁 E.汤显祖 35.先秦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主要有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E.阴阳家 三、名词解释题 36.古代计时器漏壶 37.“三纲” 38.“集” 39.文化产品 40.宗法制 四、简答题 41.简述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 42.简述传统工匠的三个特点。 43.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 44.简述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 45.简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6.简述中国人的语言观念。 五、论述题 47.为什么说传统婚姻仪礼不仅是个人的“终身大事”,而且是家族社会的阖家大事? 48.怎样理解中国古代教育中的教学相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