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12149 一、单项选择题 1.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 ) A.事故隐患 B.重大危险源 C.安全控制系统 D.安全决策 2.事故单因素理论不包括( B ) A.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 B.博德的管理失误论 C.心理动力理论 D.社会环境理论 3.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B ) A.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B..遵循提出安全对策的原则 C.预防安装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D.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4.最早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是( D ) A.瑟丽 B.库尔曼 C.威格斯里思沃 D.海因里希 5.下列不属于安全评价内容的是( C ) A.划分单元 B.危险辨识 C.安全监测 D.评价结论 6.下列不属于评价对象内容的是( A ) A.评价范围 B.评价目的 C.评价类型 D.评价系统 7.下列不属于防火、防爆安全对策措施原则的是( A ) A.禁止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B.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C.有效监控,及时处 D.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8.评价人员确定工艺危险性大小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法是( D ) A.因果分析法 B.故障树分析法 C.故障假设分析法 D.危险指数法 9.在特定的系统中确定危险并定义其特征的过程为( C ) A.频率分析 B.情景分析 C.危险辨识 D.损失分析 10.作业条件分析中,计算D=50,则属于( D ) A.极其危险 B.高度危险,立即整改 C.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二、多项选择题 11.事件树定量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CD ) A.各发展途径的概率 B.找出事故连锁 C.事故预防 D.事故发生概率 E.找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12.道化学评价法的优点有( ABCD ) A.使系统结构复杂、用概率难以表述其危险性单元的评价有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B.方法操作简便,应用较多 C.指数的采用,避免了事故概率及其后果难以确定的困难 D.评价指数值同时含有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两个方面的因素 E.各因素之间均以相乘或相加的方式处理 13.应急救援预案包括( ABCE ) 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应急抢险 E.编制过程 14.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有( BDE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B.《工伤保险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E.《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15.下列是评价结论应考虑的方面有( ABCDE ) A.人力资源和管理制度方面 B.设备装置和附件设施方面 C.物质物料和物质材料方面 D.方法工艺和作业操作 E.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 三、填空题 16.安全评价起源于 保险 行业,首次使用于美国 军事工业 。 17.安全评价的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 法律 、标准,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可接受 法规 风险标准 ,以及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等。 18.道化学评价法中安全补偿系数包括: 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 、 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 、防火设施补偿系数。 19.事故的原因有: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 20.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等级:一级:安全;二级: 临界 ;三级:危险;四级: 灾害性 。 21.安全评价过程按其内容可划分为: 硬件管理 和 软件管理 。 22.故障树也称 事故树 ,既能 定性分析 ,也能定量分析。 23.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分为3个层次: 管理手册 (一级)、 程序文件 (二级)、作业文件(三级)。 24.常见的冲击波—破坏准则有: 超压准则 、 冲量准则 、压力—冲量准则。 25.安全预评价的依据是 法律 、 法规及技术标准 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资料。 四、名词解释 26.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原理,辨识和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27. 故障严重度:是考虑故障所能导致的最严重的潜在后果,并以伤害程度、财产损失或系统永久破坏加以度量。 28. 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单元(或设施)。 29.层次分析法: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0. 评价主线:安全评价的基本工作必须涉及的评价内容。 五、简答题 31.辨识危险危害因素有哪些原则? 答:其原则包括:(1)科学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 32.制定安全对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制定安全对策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应按照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制定;(2)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3)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3.常用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评价方法有:(1)安全检查法;(2)安全检查表法;(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4)故障假设分析法;(5)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法;(6)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7)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8)故障树分析法;(9)事件树分析法;(10)危险指数法(日本化工六阶段评价法、道化学、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 34.事件树分析法的优点是什么? 答:事件树分析法的优点是:(1)概率可以按照路径为基础分到节点;(2)整个结果的范围可以在整个树中得到改善;(3)事件树从原因到结果,概念上比较容易明白;(4)事件树是依赖于时间的,事件树在检查系统和人的响应造成潜在事故时是理想的;(5)简单易懂,启发性强,能够指出如何不发生事故,便于安全教育;(6)容易找出有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后果,能直观地指出消除事故的根本点,方便预防措施的制定;(7)即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12149 一、单项选择题 1.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环境因素 D.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安全检查表的英文缩写是 A.SCL B.FTA C.ETA D.FMEA 3.从逻辑角度看,下列属于归纳法的是 A.安全检查表 B.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C.故障树 D.事件树 4.根据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因火灾而引起的烧伤事故属于 A.灼烫 B.火灾 C.机械伤害 D.高处坠落 5.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计算,得出某油库R=120,则该油库属于 A.一级重大危险源 B.二级重大危险源 C.三级重大危险源 D.四级重大危险源 6.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1和B2同时发生才会引起事件A的发生,反之,有一个不发生,A也不发生,则绘制三者逻辑关系时应用 A.非门 B.或门 C.异或门 D.与门 7.预评价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应侧重于 A.物的不安全因素 B.人的不安全因素 C.环境的不良影响 D.管理缺陷 8.在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中,MF表示 A.易燃危险系数 B.反应危险系数 C.物质系数 D.毒性危险系数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安全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 B.安全是相对的概念 C.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D.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危险是绝对的概念 10.下列不属于评价结论编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客观公正 B.针对性 C.观点明确 D.清晰准确 11.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分析系统危险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 A.致命的,严重的,临界的,可忽略的 B.低的,主要的,严重的,灾难性的 C.安全的,临界的,危险的,灾难性的 D.不可接受的,不合要求的,可控制的,可接受的 12.火药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属于 A.瓦斯爆炸 B.火药爆炸 C.其他爆炸 D.容器爆炸 1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 A.LEC B.HAZOP C.事故树 D.安全检查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属于 A.法律 B.法规 C.标准 D.规范 15.下列提出的关于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先考虑经济效益上的要求,再考虑安 全技术方面的要求 B.安全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C.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 D.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二、填空题 16.最小径集代表系统的 ,最小径集数越多,系统越 。 17.布尔代数运算规则中:A+A= ,A+AB= 。 18.事故树中的矩形符号表示 或 。 19.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按其内容可划分为 管理和 管理。 20.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 、综合治理。 三、名词解释题 21.径集 22.有害因素 23.安全预评价 24.易燃固体 2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四、简答题 26.简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优缺点。 27.简述我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28.简述安全评价程序。 29.简述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 五、案例分析题 A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h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没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A企业2012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 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A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在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8时25分,甲驾驶油罐车进入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装载系统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随后打开油罐车人孔盖,放下加油鹤管。自动加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加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 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装和橡胶鞋,手接触加油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人孔盖周围的油污,甲手部烧伤。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理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 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甲急忙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30.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31.提出A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