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人性谜题,学会自我保护欢迎来到一心理犯罪心理学课堂,各位好,我们又见面啦。那么在第一讲之后呢,我们迎来了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虽然这类行为在这几年是有报道,但因为其相对隐秘所以并不影响此行为,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下亲密关系暴力。 那么2011年呢?我国台湾省的毛利见就有一个亲密关系暴力的典型案件那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般来说呢,亲密关系,暴力行为,通常是男性对女性实施的那这个案子就是例外,受害人张楠与其女朋友是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就身亡了,那两人刚开始相处的还挺好的,两个人关系升温很快啊,整天腻在一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朋友就显现出来了,一些很特别的地方。比如要求不上班陪自己时刻报告行踪,或者是电话响几声之内就一定要接这种,要求张楠刚开始觉得没什么小女生爱的表现吗? 但是后面慢慢的呢,就感觉不对,类似的要求呢就越来越多。于是呢,就试图和女朋友谈一下。但是女朋友并不接受,认为张楠不爱自己,并且显得情绪很激动,随后张楠就妥协了,但没想到这一妥协。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女朋友就变本加厉,经常拿自杀来威胁,张楠也好多次被抓的浑身是伤,背后都是淤青。张楠在询问过家人的意见之后就决定要分手。 于是呢,就约女朋友谈分手的事情的过程中呢,这个女方情绪异常的激动,就指责张楠说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人落啊?不顾及自己的感受,而张楠在躲避其女朋友拳打脚踢的时候这个女友就拿起家中的水果刀就把张楠给刺死了。你是不是觉得这个转折很吓人啊?就没想到恋爱谈到最后分手啊,居然把命也给搭进去了。我们再来看一个亲密关系暴力的例子。 2014年的厦门。亮亮刚刚大学毕业,在这个毕业的间隙啊,他不想闲着,就开始打工,就这样呢,就与前男友就认识了。两个人很有共同话题,经常聊一些宠物相关的东西,因为亮亮自己养了两只猫。那前男友当时给亮亮的感觉就是很细心,把他照顾得很好。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跟这个前男友啊就同居了。 生活中呢,确实,她前男友对亮亮也是呵护备至的,甚至是它的两只猫都照顾得很好。但是两个人住在一起一段时间之后摩擦就随着一些小事呢就增加了。那亮亮多次沟通也没有办法,于是提出了好聚好散,没想到前男友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就威胁亮亮说,如果你敢走,我就当场拧断两只小猫的脖子。 亮亮自认为是一个爱猫如命的人,就忍了下去。没想到前男友就变本加厉,多次以杀了爱猫,就要挟着晾晾。最终亮亮就忍无可忍,趁着前男友出去喝酒的时候就连人带猫也连夜的就跑了,搬家。往后一段时间呢?这前男友并没有罢手,疯狂地寻找并发威胁的短信和虐猫的照片,给亮亮造成了他高度的精神紧张,出现严重的失眠、焦虑等情况。 这种情况呢,越来越严重,那他在厦门呢,就呆不下去了,只好回到家乡。那么亮亮的这段经历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依旧觉得很恐怖。以上两个案例中的亲密关系暴力啊。是最极端的形式啊,这种形式呢,又被叫做亲密恐怖主义。他说的就是亲密关系,暴力中夹杂着各种暴力、破坏、恐吓,并以这些威胁和实际迫害对方,但是抛开这样的极端形式。最常见的伤害较少的亲密关系,暴力形式是亲密关系的情景暴力。 这种情景暴力几乎平等的就由伴侣的双方进行,并且更可能发生在一些年轻伴侣当中,特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比如因为某一个情景的情况,而双方发生了互殴和互相的言语攻击。 说了这么久的案例都是围绕着亲密关系暴力的,那么这个概念又是什么呢?亲密关系暴力呢?英文叫做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啊,简称ipv。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呃,亲密关系暴力不就是家庭暴力吗? 那我会告诉你呢,这很不一样,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基于亲密关系的更严重的亲密关系,暴力要清楚,这个我觉得主要就是三个词:对象、方法、后果。 亲密关系暴力的对象,字面上就可以很好理解了,是基于亲密关系暴力,也就是任何有或者是有过亲密关系暴力的人都可以成为对象,比如在约会的对象啊,同居的对象,前任或者前任配偶。这个和家庭暴力的区别呢,就比较明显了,当然定义呢,是有地域区别的,在我国目前来说家庭暴力的定义是基于家庭关系存续基础上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啊,举个例子。 假设,我有一个男朋友别人问起来的时候我都说啊,他很爱我,但她就有一点,唯一不好就是有时候吵架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有那么几次就打我的情况,你说这种算家庭暴力吗?其实目前并不包括进去啊,为什么不算?那你们还谈恋爱呢?哪来的家庭概念?是家庭成员内部吗?并不是。
就是非家庭成员儿又有亲密关系的人,这个很好理解了吧。而在我国呢,家庭暴力一般则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那接下来呢?就是方法。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暴力就代表动手打吗?前面张楠的案例就是直接动手的暴力,但是除了这个那你可能会说,还有言语暴力啊,比如说言语侮辱,骂得很难听的话,持续一直骂。 还有吗?精神暴力算不算?我就是不和你说话,不回应呢,我监视你,通过各种途径暗示你,就如果咱俩谈不下去了,我就干掉你。或者好像前面我们提到的亮亮的案例,就是拧断小猫脖子来威胁,这种压力其实是很大的,很恐惧,这就是精神暴力,经济暴力算吗?可能你们没有听过经济暴力要是咱俩谈恋爱,我一直花你钱,一直花一直花,或者是我把你的钱就据为己有,你提出来我还当就没事儿一样。 或者是存在那种谈恋爱严格控制花销的。极端一点啊打个比方。早餐我吃个包子没吃饱,我想去拿个包子钱,就是不给,不允许我花钱吃这包子就这个意思。或者是不让你去工作啊,觉得你工作各种不好啊,强制性的那种啊,就是经济暴力。还有呢?性暴力有没有?亲密关系中的性暴力呢?是肯定有的,比如我今天就是不愿意,没心情,没感觉啊,那你一定要有性行为强迫我,或者是咱俩谈恋爱很久了,一直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发生性行为,或者是以这个为借口来要挟。啊,又或者是恋爱的对象,长期这种性器官或者是性能力进行无情的侮辱和嘲笑,就是你这不行啊,你怎么怎么样?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定义里面也有造成的后果,虽然这个后果很宽泛,但可以确定的是亲密关系暴力是有严重后果产生的。要是说有什么严重后果就是戏说对心理的影响,可能是造成抑郁,焦虑,恐惧,惊恐等等,会改变一个人对未来亲密关系的认知,可能经济上你会损失一些钱,丢掉工作,但更严重的可能就是受到身体伤害。比如说苗栗的这张楠的案件最后命都没了。那不管严重程度与否,亲密关系暴力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讲以下几点。 首先来看看控制与怀疑。这个是心理上的特点,亲密关系的双方对于这段关系的理解呢,不正确。觉得亲密关系就是要极端的爱,全部的属于或者是放弃一切。但其实我们讨论亲密关系,很多都是喜欢的阶段喜欢是一种很初级的情感状态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状态。如果一上来就使这么大的劲儿,用力过猛就容易过火,或者是之前受过感情伤害的。 所以这方面就特别的敏感,不愿意相信对方,或者是觉得只有控制对方才能持续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话说回来虽然我们说亲密关系本身是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但是排他的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程度,只要在正常的范围内,其实很多人是可以理解,并且它会让人安心。举个例子啊,我女朋友今天和朋友出去玩儿辣啊,之前和我讲过这个事情,晚上比较晚没回来,我打个电话问需不需要接啊,玩儿的怎么样啊?这个是正常的程度啊,但如果从他和朋友见面开始,每半个小时我就打一次电话,或者是微信发个定位,这个程度呢,就很超过了,并不是正常的。在就是建立在亲密关系基础上的不正确的忍让和包容。在受到亲密关系暴力的群体中,调查显示,有68.3%的受害者选择了原谅。这意味着什么?打人的那个会觉得我把你打成这样了,我这么作你还能原谅我?那我是不是可以再无法无天一点一直在突破底线,一直在试探找一个边界。 可能有人会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包容和忍让代表着感情的程度啊,那你这么想的时候,对你造成伤害的男友或女友在想什么呢? 所以该说就说,不行就拉倒,不要觉得谈恋爱就要什么都包容和原谅,你被人打得全身是伤了,这还能忍多久?出现第一次叫义正言辞地谈,最好是远离啊,有多远就走多远吧,那个前任三里面不是有那个台词叫我让你飞伤痛我背吗?那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啊,就是而且这个点呢,说来奇怪,他出现在我们很多的日常生活中,那就是很多错误的认知啊,适合亲密关系暴力有关的。类似的亲密关系,暴力认知有什么呢?打是情,骂是爱啊,这个暴力行为暴力行为的这个亲密关系呢,总好过单身狗对吧?最起码有有关系,拒绝对方就是不爱对方,对方限制我的自由,就是因为爱我,担心我等等等等。这想法最好在刚出现的时候呢,也都纠正一下自己。那么最后呢? 我想说说法律,因为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问题。很多地方呢,是没有亲密关系,暴力的保护条款。家庭暴力是有的,但前面我们也说了,两者是不同的,一方面觉得反正我拿我没办法,我也不会被抓进去坐牢关起来。那么另外一方面呢,没有法律的保护,缩出来也没有用,很多时候法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层面的强支撑因素。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在法律中添加了针对亲密关系暴力的条款,来保护在亲密关系中受到各种形式暴力的受害者。好亲密关系暴力的内容呢?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和讨论到这里了,我们这节课看了案例很多的案例学习了亲密关系暴力的概念和内涵,知道了他和家庭暴力并不是一个概念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法律层面,实施暴力的人是不是家庭成员,这一点很重要。 此外呢,我们还分析了暴力的形式啊,有常见的肢体暴力,语言暴力,打骂,这些都算。还有精神暴力,经济暴力性暴力,那么最后呢,我们分析了亲密关系暴力的犯罪心理原因主要呢是考察了两点,一个是施暴者可能存在的不正常的控制欲和怀疑心理,一个是受害者无底线的原谅与包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讲的内容啊。那我很理解选择开始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啊,需要的那种勇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