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蓝图:创新世界的三大基本矛盾

 夜猫速读 2022-05-05 发布于湖北

今天是我们这门课的最后一讲,我想跟你谈谈未来。

我们先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有一支100人的队伍在沙漠中前进,沙漠里没有足够的水,他们把随身带着的水喝完,就必须去找水了。找不着水,就不能活着走出沙漠,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但是,光知道要找水,还远远不够,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具体挑战了——这100人是一起朝同一个方向去找,还是拆成不同的队伍分头去找?是花工夫去外面找水,还是就地挖井打水?还有,找到了水源之后,是谁找到就归谁,还是见者有份,所有人平均分配?

每一个挑战,都很现实,都关系到这100个人的生死存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选,怎么做?

你还真别觉得,在沙漠里找水这事儿,离你很远。这不是故事,也不是传说,就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遭遇到的、非常真实的困境。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这门课的第一讲开始,我就一直在带你探讨这么一个问题——国际贸易争端为什么会发生?答案是,差异。

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和社会结构,难免有差异,文化和价值观,就更不用说了,常常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最关键的是,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可能是天壤之别。不说别的,把人均GDP拿出来看一眼,谁是发达国家,谁是发展中国家,一目了然。

因为有差异,就会有冲突。小区里选个业委会代表,还因为业主们的理念、立场、生活方式,尤其是利益关系不同,而发生各种意见冲突,更何况国家和国家之间呢?冲突当然是更复杂、更多元、更剧烈。

这些冲突表现在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上,就形成了国际贸易争端。比如说,美国在高科技产业目前是垄断的,而中国的公司,比如华为,想打破美国的垄断,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就会出手打压华为;再比如,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口到美国,中国工人的就业率、收入都会增加,但是,美国的制造业工人就开始失业了,他们的利益就受到冲击了;再比如,美国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延长了,美国的大制药商利润增加,但是美国药品出口到中国的价格就会上升,中国的病人的医药费就会上升。

好了,回到问题的本源——国家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说白了,就是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的。过去几千年,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决于物质资本,也就是由河流、矿藏、机器、马匹、土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驱动的。

而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由人力资本、由创新来主导的时代。还记得我反复讲过的那个“创新-规模”的双轮驱动模型吗?这个模型揭示的是:未来,国际贸易的载体,主要就是高科技产品;创新带来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提高再推动经济增长。

所以,未来的世界格局就是这样的:谁的创新能力更强,能靠着创新来推动更大规模的市场,谁就可能成为新秩序的主宰者。这件事,跟你,跟我,跟所有人的未来命运,都息息相关。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都知道创新很重要,但是做到创新,又谈何容易?本质上,它跟一群人在沙漠里找水一样,都是一条艰难跋涉、孤注一掷、九死一生的道路。

好,我把我在一开头挑出的三个找水的问题,放到创意的语境下,来给你翻译一遍,问题就变成了这么三个:

第一, 是集中创新还是分散创新?

第二, 是模仿创新,还是应该自主创新?

第三, 创新到底是公共品,还是私有产权?

这三组不同的选择,其实揭示了关于创新的三组基本矛盾。这些问题,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但是,这一讲,我希望通过解析这三组基本矛盾,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未来世界的逻辑。

集中创新还是分散创新?

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关创新的第一组矛盾,是到底选择集中创新,还是选择分散创新?这就好比说,一个国家到底是应该举全国之力,来集中攻克一两个创新的高地,还是把力量更均匀地分摊在100个不同的创新点上,押不同的赛道?

我们回到那个沙漠找水的模型里,来试着做一个推演吧。

对这100个在沙漠里找水的人来说,摆在面前的是三个现实问题:

第一个,大家只能凭着各自的经验判断,哪个方向可能有水,但是没人敢拍着胸脯确定,到底哪个方向有水源;

第二个呢,很残酷,找到水源的人能活下来,找不到水源就死掉了;

第三个,假设,找到水的可能性,概率最多只有20%。

好的,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头去找水呢?还是说这100个人抱团,朝一个方向一起去寻水?

这有什么不同呢?当然不同。如果分散开来,每个人都按照不同的方向去寻找水源的话,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假设找到水的概率是20%,也就是说,在100个人里面,可能有20个人能找到水,同时,会有80个人是找不到水的。这就意味着,有80个人会死掉,有20个人活下来,这是分头寻水的情况。

如果这100个人抱团,一起朝一个方向去寻水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是,要么是运气好,找到了水,这100个人全都活下来,要么是没找到,他们全死了,那么,他们能找到水,全都活下来的概率,是多少呢?是20%。

所以你看,这就是集中和分散的不同之处。分散,可能有20个人活下来,而80个人一定会死掉;集中呢,要么都死,要么都活,但是都活的概率是20%。

从这个推演中你就能看出来,不能说分散对,也不能说集中对,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问题,所以说这是一对矛盾,而且是基本矛盾。

回到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问题上来,比如说分散代表了市场经济,集中代表了政府的集中决策,那么市场经济和政府的集中决策就是一对矛盾,分散和集中各有各的优缺点。

如果你选择分散,那我们可以多考虑一些因素,问题变得更复杂一些,但也更接近于现实。比如说这100个人都有电话,大家在分头找水的时候,可以互相打电话沟通,有些人会说,我这个方向找到水的可能性更大一点,那么向这个可能性更大的方向走的人就更多一点。所以大家可以通过互相沟通来对信息进行筛选,那么最后就很有可能不止20个人活,可能是30个或40个人活下来。这个打电话的过程呢,在经济学里,就叫做信息的筛选。

这个市场有一个信息筛选集中的过程,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你会觉得这个分散找水比集中找水更好一些,这是一种情况。

但是如果选择集中呢,我们也可以加一个因素,比如说,从那100个人里面,推举出一个有经验的人,这个人曾经在沙漠里走过,他成功找到水源的概率超过了20%,能达到百分之四五十,大家都愿意听他的。那这个时候,集中决策是不是比分散决策要更好呢?

总之,分散有分散的优点,集中有集中的优点,创新也是一样。对于那些已经推进到了技术的最前沿,但又不知道方向在哪里的创新,比如说新冠疫苗的研制,分散创新是可以降低风险的;但是如果创新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只是需要更大规模的投入,比如我们需要研制光刻机,那么集中力量来研发,可以提高效率。

模仿创新,还是自主创新?

创新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创意和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两个最常见的路径,一个是内生,一个是外生。内生就是指自己关起门来做实验、摸索,外生呢,则是指打开门来,跟人家学习、模仿,在人家的基础上做修补和迭代。换个问法,就是到底应该自主创新,还是应该模仿学习呢?

你可能会说,这个我知道,两者不可偏颇,既要自主创新,也要学习模仿。

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还有很多个变量在等着你。我们继续用沙漠找水的模型,来推演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之间的矛盾。

好了,这100个人要开始去找水了。刚刚讲过了,有两种找法,一种呢,是自己就地挖井,这儿挖一个那儿挖一个,看看能不能碰运气,挖到一个水源;另一种呢,是出去找现成的水源,找到后打回来喝。

我们现在把概率,稍微换一下,假设找到水的概率是20%,而挖井打到水的概率要稍微高一些,大概40%。那么好了,你可能会想,我当然选择概率大的方式,就地打井。但是问题来了,这可是在沙漠里打井啊,一方面没水喝,渴得要命,另一方面还要顶着大太阳,挥汗如雨地干体力活。结果,井还没挖好呢,有50%的人就因为又累又渴、体力透支,先牺牲了。如果自力更生,挖井打水,那么存活率是挖井打到水的概率乘以挖水大众活下来的概率,是40%乘以50%,等于20%;如果出去找水呢,找到水的概率也是20%,到底应该怎么选择?

那么换到创新的语境里来,这就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假如你选择自主创新,你掌握的技术可能会多,但是技术进步的速度会更慢,比如说我们自主研发的飞机发动机,所有的技术都是我们的,但是我们在航空技术领域的进步就比较慢。

假如你选择模仿创新,就会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比较少,而大部分核心技术是外国的,但是呢,我们可以很快生产最新的产品。比如说手机,我们可以生产最先进的手机,像华为手机,但是呢,核心的技术,像芯片、光刻机啊,相当一部分技术不是我们自己的。那么美国一旦卡我们的脖子,我们的新产品就生产不了了。

所以你看,如果你把自己封闭起来,埋头搞自主创新,当然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只是模仿学习,不去自主创新,也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创新这件事,你既不能依赖内生,也不能全仰仗外生,这是创新世界的第二组基本矛盾。

好了,这两组矛盾说完了,你肯定会问我,现在我知道这些创新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了,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在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

先说分散和集中,分散适宜于大家都不知道方向的创新,也就是到了技术的最前沿,就是任正非说的无人区。没有人在你的前面了,向那个方向创新呢?谁都不知道,那么分散创新呢,有可能更合适;如果某项创新不是在技术的最前沿,还处在追赶的节奏里,创新的方向是已知的,那这个时候适当集中办大事,就有可能是合适的。

再说自主创新和模仿学习,自主创新的技术是你的,但是慢、费劲;模仿学习的技术,核心技术一般你模仿不了,但是快、相对容易。

总的来说,我认为,大概可以这样参考一个原则,第一,任何一个产业,自主创新的不低于30%;第二,自主创新的技术比最先进的技术,落后不能超过一代。在这两个条件下,模仿学习越多越快,对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就越有利。

创新到底是公共品,还是私有产权?

好了,刚才我们说的,都是找水的方式和途径。我们在这个找水的过程里,再加入一个条件——找到水源的概率还是20%,但是呢,这100个人开始寻找水源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些食物,这些食物最多可以让他们存活四天。

我们假设这100个人出发的方向是对的,找到水源,需要一天的时间,喝了水之后,大家还需要走五天,才能走出沙漠。这么一算,总共需要六天,这100个人才能活着走出沙漠。

那么接下来我的问题是,找到水源之后,是见者有份,谁都能喝,还是谁第一个找到,水源就归谁?这个问题,关系到创新的属性,也就是说,创新成功之后,它的成果怎么分配,它到底应该是公共品,还是私有产权?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其中的利弊——如果水源是私有产权,也就是说,谁第一个找到水,就归谁。找到水的那个人,他跟大家一样,身上只带了四天的食物。他花一天时间找到了水,身上剩下的食物,还能撑三天,可是,走出这个沙漠还要五天,他光靠自己,是走不出去的。

那么他能想什么办法呢?他可以打电话通知一个同伴过来,告诉他,我可以给你水,但是有个条件,这个水是我的,作为交换,你得给我两天的食物。

这个没找到水的同伴想来想去,虽然给了他食物,自己就走不出去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没有水,今天就得死。有了水喝,至少可以多活几天,没准还能找到其他办法呢?

所以,这个同伴大概率是会同意这个方案的。这个找到水的人呢,也就可以用水换到食物,活着走出沙漠。

但是你想,这个同伴也不傻,他喝了水,保存了体力之后,他也可以给其他的同伴打电话,问其他同伴,想喝水吗?拿两天的食物来换,这么一来,这个同伴也走出去了;那么第三个人,马上就学会这一招了,他也可以如法炮制,继续给第四个人打电话,如此循环,几天之后,这100个人里,可能就有三分之二的人能活着走出去了。

所以,如果水源是私有品,产权可以清晰地划分出来,那么,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个私有品去交换自己想要的资源,让整个集体保住了2/3的生命力。

但是,你仔细想想,这有没有什么问题?有的,因为第一个发现水的人,已经喝上水吃上饭了,他打电话叫过来的同伴辛辛苦苦走了一天还没喝上水,早就累得半死了,那他肯定打不过那个吃饱喝足的人,对吧。

所以这个找到水源的人就可以说,你要是不把食品给我,我就打你了,这个同伴只好乖乖地把全部的食物交出来。这明摆着就是抢劫啊,找到水源的人拿了食物扬长而去。

但是,如果这个同伴非常聪明,早就预见到了被打劫的下场,那么他接到电话后,不是一个人来,而是纠集了一群人一起来呢?那结果就恰好相反了,这群人一到了水源附近,马上就起义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这个找到水的人打死不就完了么。

所以,这就是私有产权的风险——有私有产权,就必然会造成不平等,只要不平等存在,就可能发生暴力争夺,到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是水源作为私有品的情况。

但是,如果说水源是公共品,找到的水归所有人所有,所有人都能喝。那么第一个找到水的人,他只要打电话给其他人,其他人来了就能喝水,也不会把食物给他。那第一个找到水的人,就没有动力打电话给任何人,结果呢,找到水的效益,就没有被大家享用,他自己也走不出沙漠。

所以你看,如果水源是公共品,产权没有清晰的边界,同样也有问题。

通过沙漠找水这个类比,你就看明白了,创新成果,就像是沙漠里找到的水,它归谁?怎么分配?这组公共品和私有产权之间的矛盾如果不理顺,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话又说回来,所有的创新,最初肯定是来自于一个想法,在英文中它叫做“idea”,这个大家都知道,我请你看看视频里的这张图片。

你看到图片里的那朵云了么?这朵云,叫“idea云”,它指的是什么呢?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这个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人,随机地产生一些创新性的想法,这些想法汇集在一起,就像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小冰晶,它们在空气中凝聚、混合在一起,越聚越多,就形成了一朵飘浮在空中的云彩——这就叫“idea云”。说白了,它是整个地球上从古至今,所有人类的创新性想法的凝结物。

那么我们的创新是怎么来的呢?是“idea云”在天上飘,它可能会随机地掉落下一滴水珠来,掉进一个人的脑袋里,比如说掉进我脑袋里,那么我把这个idea记下来,变成了我的知识,我拿着这个知识,去跟我们的小伙伴讨论、做实验,甚至组建一个团队,来投入研发。研发的结果,可能是一无所获,但是也有可能,我和我的团队,会得到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我得强调一下,“idea云”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是一大堆赫赫有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包括纽约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 (Paul Romer),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ocus),还有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等人,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这个创新和内生增长的模型。

近四十年来,这个模型不断地被各种数据所证实。特别是近10年来,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约翰逊·伊顿(Jonathon Eaton ) 和耶鲁大学教授萨满·寇顿(Samuel Kortum)发明的EK模型,对“idea云”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证。

我知道,你一定会觉得这个“idea云”听起来很玄乎。创新难道不是从像爱因斯坦、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天才的脑子里孕育出来的吗?怎么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呢?

我之所以跟你介绍这个“idea云”,是因为我觉得它生动地揭示了一个真相——创新本身,是具有公共品的属性的。

你想,“idea云”,就是由这个地球上所有人的想法共同形成的,里面既有你的想法,也有我的想法;既有中国人的想法,也有美国人的想法;不仅有当代人的想法,还有我们的前辈们、老祖宗的想法——这些想法不断地产生、凝结,混合在一起,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然后,里面的某一滴水珠,才有可能落地生根,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同样的,不管是爱因斯坦,还是乔布斯、马斯克,他们的创新,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他们的想法,离不开他们受过的教育和专业训练、离不开前人的科研积累,也离不开整个科学共同体为他们提供的学术环境、实验室、设备和团队,对吧?

而且,你一定知道,大多数时候,伟大的创新背后,其实是一群同样伟大的科学家,经过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投入了集体的智慧和心血,一点一滴铺垫出来的道路。只不过,到了某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总有一位天才站出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冲刺。掌声和荣光,当然是属于这位天才的,但是,你能说,这个创新的全部贡献,只来自于他一个人吗?当然不是。

所以,我认为,idea是不能脱离我们人类群体,来独自产生和实现的,创新,就应该是公共品。

好,既然idea是公共品,谁都能使用,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我辛苦了半天,发明了一项新的技术,结果,它的成果和收益不能归我自己所有,而是归所有人共有,那么,谁还有动力来搞创新呢?

所以,为了激励新的idea产生、为了推动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有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但是这么一来,这个知识产权保持体制,和创新的公共品属性,又产生了一对天然的矛盾。

这个矛盾,在创新时代,将会是格外地尖锐。得到的用户都知道以色列历史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写的《未来简史》,这本书里说,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会越来越比人更适合工作,从工人到律师、医生、股市的高频交易员,甚至艺术创作,写诗什么的,这些工作岗位,统统都可以由机器来替代人,这么一来,个体作为一个工作者的经济价值、军事价值就都被消解了,人,就成了无用的人,或者被人工智能所操控的人。

但是,有一些掌握了最精尖的技术、经过了生物学升级改造、能够操控人工智能的人,就成了“超人”甚至“神人”。所以未来的世界有可能是这样的——普通人听算法的,算法听神人的,神人,才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

我觉得,尤瓦尔·赫拉利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比如说,钢铁侠艾隆·马斯克就号称,他的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脑机芯片,这种芯片植入人脑之后,人可以通过手机来控制自己的大脑,提升视力、恢复肢体功能、治疗老年痴呆症,还可以移植或者删除记忆等等。

这样的芯片真的研制成功,结果是什么,是会出现一批拥有超级智能的“神人”。那么你想,研究脑机芯片的技术,是马斯克的,他可以来决定这个世界上谁能用最高级的芯片,谁用低级的芯片,谁不能用芯片。那么,就凭这一张芯片,马斯克,以及和马斯克一样,拥有研制脑机芯片技术的人,基本上就能控制全人类了——这跟在沙漠里找到水源、通过把水源私有化来控制人群,是一个道理。这里面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我们已经推演过了。

所以,你看,创新的公共品属性与产权私有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解决好,很难说未来这个创新世界能不能稳定运行、会不会发生极端的混乱了。那怎么办呢?

我认为,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制度框架,也就是我在这门课里反复描述的“三足鼎立”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个体系,能够保证美、欧、亚在技术创新能力、在科技产品的制造和流通上,做到均衡发展,避免任何一个公司、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因为强大的技术实力而一手遮天、走向极端化,给整个创新世界带来极度的不平等和混乱。

总结

好了,这一讲,我用一个在沙漠里找水的模型,带你探讨了创新世界里的三对基本矛盾:是集中创新还是分散创新?是学习模仿的创新还是自主创新?还有,创新的公共品特性和私有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我看来,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机制,就是建立一个“三足鼎立”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也是我这门《国际贸易争端》课程,在带你看懂了全球化的脉络、大国关系、国际贸易的逻辑之后,最终要交付给你的一个理论模型。

说到底,我希望《国际贸易争端》这门课,能够在旧秩序终结、新秩序建立的关键节点上,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位置和处境,做出理性的人生决策和长期规划。

祝愿你,做一个看得懂世界运转的底层规律,同时,也能够预见挑战,抓住机遇、面向未来的人。

好的,这门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鞠建东,咱们,后会有期。

划重点

1.创新世界里的三对基本矛盾:集中创新与分散创新的矛盾;学习模仿与自主创新的矛盾;创新的公共品特性和私有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

2.

3.希望《国际贸易争端》这门课,能够在旧秩序终结、新秩序建立的关键节点上,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位置和处境,做出理性的人生决策和长期规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