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窃癖 :精英人士也会忍不住去偷东西?

 夜猫速读 2022-05-05 发布于湖北
解开人性谜题,学会自我保护,欢迎来到犯罪心理学课堂,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在炼铜纵火之后,我们迎来了盗窃癖,有没有那种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就是要偷一下?并且还挺享受偷的过程。不在乎赃物的那种盗窃呢?


2018年4月27号,13岁的思思被医院诊断为病理性盗窃,就是我们说的盗窃癖。思思的家里住在长沙,从小品学兼优,不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平时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公益活动,深受老师同学的喜欢。

2018年三月初呢,思思在学校被发现长期对同学实施偷窃。他经常趁同学午休的空档,偷走他们的手机、钱、重要证件等物品。令人奇怪的是思思从不会将偷来的东西占为己有。而是,比如说存起来或者是干脆就丢掉。在被询问原因的时候,思思反复表示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反正偷东西并不是为了钱,或者是觉得这个东西好才去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知道这样的行为是错的也控制不住自己,无奈之下呢?学校只能将思思退学处理,并交由父母管教。

于是,父母带思思去医院做检查。确诊了病理性盗窃的问题,病理性盗窃就是盗窃癖。在之前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借口。因为20世纪中期西方主要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商店或商场盗窃案的集中爆发。且多数都为女性。商场的态度很暧昧并不想与难得的顾客成为敌人,还希望有人可以来买东西。法庭也并不想将这么多平常看上去很正常的女士用盗窃罪来定罪。所以就找了一个病理性的借口安在了盗窃身上。

#1
研究者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盗窃癖在普通人群中的比例很少。盗窃这种犯罪行为是普遍发生的,但是其中符合盗窃P的却很少。1997年瑞典一项研究显示,在商场盗窃被抓的50个盗窃者中,没有一个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盗窃癖的诊断标准,那是不是诊断标准太严格了呢?
#2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是反复的不能抵制偷窃物品的这种冲动,所偷的物品并非个人使用或者是具有金钱价值的,也就是说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我就要去摸一下就要把它给顺走。但是这个东西对我有没有用,或者说是它值不值钱那我不管。
#3
第二,就是临近盗窃钱那个紧张感增加。其实,一般如果是初犯盗窃的话,其实他也会有,那么盗窃时感到愉快、满足或解脱。这个实际上就相当于把盗窃发展成为一种情绪抒发的一种方式了,那么盗窃不是为了宣泄愤怒或者是复仇也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那么,盗窃不能用品行障碍、躁狂发作和反社会人格障碍来更好地解释。标准是不是和我们之前讲的纵火是一个框架体系的,也并没有任何的太严格的条款。只是有一些标准盗窃癖者本身可能不自知或者说是知道,这种感觉会说不出来。
缘由
比如无法控制这种冲动,美国在2013年的时候有一项研究就显示说盗窃癖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0.3%-0.6%,而女性较多于男性,大概是3 : 1这样的比例看来,病理性盗窃确实是一个比较少的类型,多发生在家庭条件并不差,有的甚至还很有钱的犯罪行为人身上。他们经常到商场或者是超市偷东西,所偷的东西也不值钱,屡被抓又屡犯,偷东西不用不卖。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病理性盗窃。那么这种盗窃癖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计划和目的,就是因为它是一种病态行为。所以其实并没有目的,没有计划,你很难去根据盗窃癖的盗窃行为分析出目的是什么,而且还是临时起意的。有时候可能逛着逛着就开始偷,那么另外就是一般都是自己偷,我们传统认识上面的小偷比较多是那种打配合的,比如说一个撞你一下,另一个人挤你一下,你钱包就没了,或者是上车的时候,一个插队,然后一个说,哎,你别插队,别插队,上去拦,这种也有。但是盗窃癖就自己行动,不会有任何的同伙或者是帮手,再就是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盗窃癖盗窃好像单纯就是为了做出盗窃这个行为,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一般偷的东西呢都一言难尽,所以偷来的东西,对于盗窃癖来说,并没有什么是必要的,而前面说了,一般都是囤起来,并不会去销赃,也就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不像一般的盗窃,自己用或者是销赃是绝对的选择,另外除了这些,我觉得两个方面是很值得说一下的就是法律和手段。我觉得有必要首先谈一下法律层面的问题,因为可能有一部分人觉得盗窃癖是一种病态行为,那是不是可以不用负责任或者是什么的啊?那这一点,可能想多了。
01


从司法实践来看,盗窃案件有一些不同于一般盗窃案件的特点:第一就是,犯罪嫌疑人一般具有正当的工作与稳定的收入,生活无忧,而且个别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还是当地很知名的人士,社会地位比较高。
02


那么第二,就是犯罪行为人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见到他人物品时就情不自禁的想去投,盗窃成瘾。
03


第三,就是被盗物品多样,不仅有价值较高的物品,也包括一些生活用品,衣服。此外,有一些犯罪嫌疑人盗窃成功后不会将这些物品使用或者是出售,他就是单纯的囤起来。因此,这种盗窃的社会危害性比一般的盗窃行为要低一点。但是对于盗窃癖来说,我国法律中并没有做出特殊的规定,如果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将盗窃与普通盗窃行为一并认定为盗窃罪并无不妥。事实上,刑事责任能力指的是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也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是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才不用负刑事责任或者是减轻刑事责任。
那么有没有因为盗窃癖真正判过的案例呢?实际上是有的,那么中国的第一起因为盗窃癖?被判盗窃罪的案例出现在北京的朝阳区。那么这个案子的盗窃行为的实施者就是一个犯罪者呢?他实际上是一个有留学背景的,家庭背景很好的一个女白领。那他的第一次盗窃行为发生在大学要毕业的时候,然后他就出国了,然后再回来工作之后呢?他这种行为就越来越控制不住,越来越控制不住。最后,因为她去隔壁公司偷了很多的摄影器材,然后把它藏起来也没有卖也没有干嘛就藏起来。然后因为这个,所以他被抓了。那最后,还是按照一般盗窃罪根据这个摄影器材的这个金额,然后判处了有期徒刑并没有任何的量刑上面的优惠或者是量刑上面的一个减免,看完法律之后呢,可能你会觉得。正常判刑呢?我又控制不了,那怎么办呢?可以矫治吗?其实盗窃癖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的手段去角质的。针对盗窃病的治疗,并不完全依靠药物,目前主要还是采取配合治疗的方式,在实践中实施治疗。

因为盗窃的案例比较少见,所以在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上呢,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目前在咨询层面主要是心理咨询、厌恶疗法、注意力以及兴趣转移等。同时要注意的是很多盗窃癖患者会合并有抑郁症,强迫症的情况。使用抗抑郁药物或者是手段控制住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强迫症状后,其盗窃欲望会相应的受到抑制。

好了,那么盗窃癖,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一起看了他的定义,它的症状以及它的一些特点,还有它矫正的手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