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辨证之太阳伤寒!

 人老颠东 2022-05-05 发布于安徽

《逻辑能量学》提出{生命是生物电主导的、构成生存逻辑的化学能体系。热能是化学能的表现形式,离子是生物电介入介质}。这需要深刻的理解,才能理解中医的病理。 中医就是能量医学,这也是六经辨证的前提。

六经辨证里,太阳经病就是生物电能症,阳明病是热能症,少阳病是胆碱能症。几种能量共存方式构成了病症的不同表现,阴经附属于阳经,能量逻辑构成生存逻辑,它们匹配方式构成了人体健康或病因!本文是第一篇!接下来论述的是阳明热能症。

太阳伤寒与湿热症是对立关系,太阳伤寒是生物电强、热能弱,湿热病是热能强、生物电弱!上文说过湿热证的热扰心神,这个作用就是无序的熵,导致生物电能失常。而在太阳伤寒里恰恰相反。

一、看下太阳伤寒的病症初起症状,也是最典型症状:

“头痛,项强,身痛,腰痛,骨节烦疼,发热,恶寒”

这些是初起之病表现!在中医里解释为营卫失和,营气可以理解为热能(营气包含营养含义),卫气理解为生物电能,也就西医所说的神经脉冲作用。

1、看汗,一般无汗,汗是热能表现,无汗而热,没有热能,是生物电转化的热或者线粒体产热。太阳病能造成身痛,主要原因是生物电生成不受影响,代表里热有余,至少不会不足!

2、看痛和僵硬,痛在寒上(见经络篇,供能调节),也是生物电作用,现代医学解释为神经脉冲作用,电势能转换过程,由离子不断冲击产生热及痛效应,

项背强几几代表僵硬,代表肌肉热能温熏不足,寒性重。神经脉冲刺激僵硬组织,导致强痛、强直等。骨节烦疼说明四肢寒性重,病较轻。这里包含血液凝滞

3、恶寒也是热能不足体现,也有可能有内虚现象,神经直接感受的热量就是组织液的,组织液凉就会导致恶寒,切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热能足不会恶寒。这些东西都表明热能不足,生物电有余。如果影响血份的话就会入里。

4、脉浮紧,这代表表寒。如无汗而脉浮紧,此营卫俱强而表实也,这是里热与生物电俱强,而仅仅是表面问题而已。这也包括血液及营养供应不足。

二、太阳伤寒症状: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些症状又高于初起症状,出现呕逆,说明出现里寒了。必恶寒的含义是体表热能肯定不足!体痛就是较关节等更重一些。呕逆、体痛、脉紧等现象说明,生物电作用还很强。如果再衰弱下去,就需要生脉饮来补充能量了。

运气学说里有,太阳客胜(抵抗伤寒不利),则胸中不利,流清涕、感寒而咳,这个解释目前没有,这是古人总结的东西,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并定性。涕为脑汁也,可能存在脑脊液有减少,生物电会受了影响。

所以太阳伤寒就是一种热能不足症状、并引起生物电作用!后期变症比较多,

三、太阳中风

头项强痛、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等”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区别是有无汗。太阳中风有汗出,代表体表的热能强,伤寒则是体表的热能弱。这代表,本来身体热与寒有规律,痛是寒性的,但还出汗,说明人体能量控制的紊乱,这就是不正常的,所以定义为中风(逻辑能量学定性风为能量系统控制紊乱)。无汗恶寒称为中风,目前没有典型例证,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材料。

四、用药。

粗略看中药药效,目前尚未有直接研究中药的能量作用。从目前研究来看 :

1、葛根是抵抗胆碱能神经放能药品,限制生物电产生强直效果最佳,又能增加通透性,补充营养及热量。同时能生津,增加内在的热量消耗,降低生物电效应。

2、桂枝是解肌,疏散生物电能效应,桂枝是活性的醛类,改善僵硬引起的微循环障碍起作用。既扩散和利用生物电,又能提高热能。

3、麻黄汤透热达表的,提高体表热能水平的。甘草促进淋巴循环的。麻黄需要消耗中气所以有禁忌。

4、而中风加了芍药等酸性的药物,稳阳化气,阴成形,芍药偏物质稳定性。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药理,需要重新对中药的能量作用进行界定!便成为新的能量医学。《逻辑能量学》可以攻克中医基础理论,系统解释中医理论,完全适用中西医,将在短时间内整合中西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