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巡航导弹的鼻祖,战时生产数量超3万枚,德国的复仇武器V-1导弹

 墨风蒜瓣 2022-05-05 发布于黑龙江
1944年6月13日位于英国肯特郡的一个空中监视小组发现了几架小型飞机从自己的头上掠过,这些飞机不同于普通的德式俯冲轰炸机或战斗机,它们的体型更小,而且引擎的声音也很特别,仔细观察其尾部还带有明显的排气羽流!
就在监视小组向上级报告后不久,伦敦东部的贝斯纳尔格林就发生了大爆炸,这次爆炸导致6人遇难,266人受伤。当时英国报纸将该事件归咎于德国空军的轰炸,可是英国官员们知道,这次袭击事件可不仅仅是轰炸机轰炸那么简单,因为在对爆炸现场进行勘验后发现,巨大的弹坑内除了爆炸物之外还残存有小型飞机的残骸,也就是说之前肯特郡发现的那些入侵小型飞机就是此次爆炸事件的“罪魁祸首”!英国人据此已经猜出了一个大概,这些“飞机”很可能就是德国秘密开发的新式武器,不过那个时候关于这种武器还没有正式的名称,所以暂时将其称之为“机器人飞机”!
英国人的猜想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德国在成功得手后立即对外宣布向英国发射了最新式的武器。迫不得已,英国内政大臣对外表示,英国正受到来自德国的“机器人飞机”的攻击。

机器人飞机,V-1导弹

这个所谓的“机器人飞机”其实就是德国开发的V-1导弹,也叫作V-1飞航式导弹,它是全世界第一款被实战使用的导弹,也是后来巡航导弹的鼻祖。
与之相比,大名鼎鼎的V-2导弹则属于弹道导弹的鼻祖。尽管我们现在对V-2导弹更加熟悉,可是就生产和发射数量而言,V-1导弹的数量要远远多于V-2导弹。
据统计在二战末期德国人一共生产了大约30000枚V-1导弹,其中在1944年6月至1945年3月期间共发射2.5万枚,有7000枚左右成功飞抵英格兰领土,至少4000枚砸到了伦敦,而V-2导弹在战时仅生产了约5200枚,其中发射了3172枚。

德国人的“复仇武器”——导弹

V-1导弹是德国开发的“复仇武器”系列中的第一款武器,其主要目的就是用于对伦敦的轰炸!
从30年代开始德国人就一直对飞行炸弹和火箭这些稀奇玩意非常感兴趣!在1935年著名的航空工程师保罗·施密特和格奥尔格·汉斯·马德隆就曾向德国空军提交过二人联合开发的“飞行炸弹”设计,这是一种搭载有脉冲喷气式发动机的全新飞行器,也可能是理念过于超前,二人的提案并未被德国空军所采纳;
1939年格奥尔格·汉斯·马德隆并不死心,他重新设计了一款可载有1吨重有效载荷的遥控“飞行炸弹”方案再次提交空军,但仍然被拒绝。
有了两次的失败经验之后,格奥尔格、施密特与罗伯特·卢瑟联手又重新改进了此前的方案并于1942年4月制造出了P35,这款飞行炸弹除了使用脉冲喷气发动机之外还添加了陀螺仪,俨然就是一款小型无人飞机,其射程可达299公里、飞行时速700公里/时,可携带500公斤的弹头。
1942年6月5日三人将此方案提交至德国空军,不久这个设计被正式批准,空军将其命名为Fi-103,并在佩内明德的测试中心进行了飞行测试。
1942年12月10日,Fi-103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经过半年的改进之后在1943年5月这款导弹正式量产。
而V-1导弹的这个名字则是由一位德国记者汉斯·施瓦茨·范伯克在希特勒的授权下给起的,此后的导弹也是由此顺延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V-1和V-2导弹的命名顺序是按照其批量生产的时间而定的,如果按照测试时间计算,V-2导弹的首飞是在1942年6月,V-1则是在同年的12月,但鉴于V-2的技术难度更大,所以V-1较V-2提前半年投产。

V-1导弹设计很高端,可内部构造却很简单

V-1导弹的设计虽然在当时属于“高端产品”,可是在制造工艺上却没有那么复杂,它弹身的主要材质就是由普通钢板焊接而成,附属机翼使用的是胶合板,内部加装有一个简单的制导系统、一对陀螺仪、一个磁罗盘、一套气压高度控制装置、两个球形油箱、一个压缩空气储气罐(提供内部控制系统动力)、一个脉冲发动机和弹头等组成。
V-1导弹整体重量约为2.1吨,可携带一枚850公斤的弹头,最大飞行距离250公里,最大飞行时速约为640公里/时,飞行高度约为600至900米之间;
其使用的脉冲喷气式发动机由阿格斯公司研制,型号为Argus As 014,该型发动机的最大推力约为3.53千牛,推重比为2.12,脉冲频率为45至55次/秒,V-1导弹独特的溅射声音就是由它产生的。

V-1导弹的参战记录

在贝斯纳尔格林袭击之后,德国使用V-1/2对英国开始了持续一周的导弹轰炸,每天的发射数量至少在100枚以上,当时根据一些人的回忆,在街道上所有的公交车上都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由此可见德国对伦敦的轰炸有多么的频繁。
V-1导弹的发射高峰是在同年的8月3日,当天德国共发射了316枚导弹,有220枚导弹成功飞抵伦敦,在攻击中甚至有一枚导弹落在了白金汉宫附近。
到了8月下旬开始德国人的攻势开始锐减,主要的原因是德国在法国的发射场已被盟军占领,毕竟这些只有200多公里射程的导弹想要打到伦敦必须要找到一个靠近英国的发射场地,法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在V-1导弹袭击开始不久英国人也在四处搜寻着德国的导弹发射场,最后他们锁定了法国海岸附近的几处秘密发射点,于是这些地带也就成为了盟军空军轰炸机重点照顾对象。
随着靠近英国的军事设施不断被盟军占领,V-1导弹的射程弊端开始显现,于是在同年的9月初射程更远的V-2导弹开始登场,但它的数量较V-1导弹逊色了不少。本来这两款导弹的精准度都不高,V-1导弹在最初尚可依靠大量发射弥补精度不足的缺陷,而V-2导弹因制造成本高、生产难度大等原因无法使用数量压制英国了。
根据资料记载,V-1导弹的生产工时大约在350小时左右,其中有120小时是用来制造制导系统的,相比于V-2导弹而言,V-1导弹的成本仅为V-2的4%,因此在作战中V-1更适合于大量生产。

英国人应对V-1导弹的方法

V-1导弹虽然被德国人铺天盖地的“送”到了伦敦,可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人们已经摸索出了应对这种导弹袭击的方法。
首先,因为该导弹使用的脉冲喷气式发动机,噪音很大且独特,伦敦居民总结的经验是:一旦听到嗡嗡的溅射声音之后,他们就需要警觉了,当嗡嗡消失之后人们大约有12秒的时间可以进行躲避;
第二,高射炮拦截,英国人配备的带有雷达的QF 3.7英寸高射炮非机动版对V-1导弹的拦截效果非常明显,这些导弹的最高飞行高度不过900米,在高射炮带的拦截下大部分导弹都成了他们的“盘中餐”。而且随着“打导弹”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付V-1导弹在后期对这些高射炮手来说已是轻车熟路,据统计在战争后期英国的负责拦截导弹的高射炮部队使用近炸引信时可达到近90%的拦截率;
第三,除了高射炮之外,英国人还在伦敦附近部署了2000多个弹幕气球,用以拦截V-1导弹,不过效果并不是太理想;
第四,飞机拦截,V-1导弹的平均飞行时速在550公里/时左右,暴风、P-47M这两种战斗机可以跟得上导弹的速度,因此他们常常被用来拦截这种导弹,其中暴风战斗机在战时总共拦截了638枚V-1导弹。

V-1导弹的改进以及最后的命运

到了战争后期,德国人也意识到V-1导弹的不足,为此他们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升级,分别开发出了可用于空射的V-1导弹,增大航程的F-1导弹以及使用常规喷气式发动机的FZF-76导弹等等,但此时德国已是强弩之末,单单靠一款导弹已经扭转不了德国的败局了。
尽管V-1/2导弹在战时并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德国人为了这两款导弹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在战后根据美国调查人员的分析,制造V-1/2导弹德国花费的资源至少可以建造2.4万架飞机,仅V-2导弹一项就耗资2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开销大体相当。
战后,V-1导弹的命运和V-2基本差不多,那些已经制造完成并未发射的弹体分别被美苏两国运回了国内,在此基础上两国仿制出了自己的“飞行炸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