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碳中和 ”系列|校园

 渐华 2022-05-05 发布于山东

根据 2019 年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高等学校共计 2956 所,预估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 3700 万人。高校的建设规模、学生人数及资源消耗急剧增加,能源消费开支逐年上升。高等院校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有助于积极构建科学、低碳、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推动生⼀文明建设。2019 年,《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发布并着重强调绿色学校的创建,致力于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校园;教育部 2013 年发布《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倡导以实际行动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

绿色低碳校园的建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低碳消费意识,有助于向社会传播绿色生活的理念,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近几年,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率先完善自身能耗系统,采取诸多措施促进绿色校园建设。

一些在低碳转型方面具有优秀表现的案例,主要从校园规划、生态补偿策略、建筑单体的节能低碳设计与改造、设备系统的节能调试与更新、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应用、可持续议题的倡导与活动六个方面进行探索。(本篇文章主要借鉴《全球低碳校园案例编选》)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几个方面。感兴趣的可以查阅全文。

【金山文档】 2021全球低碳校园案例汇编(修正版)

https:///l/chrqFJbhYNcR

绿色校园规划建设主要可以从交通规划设计、可再生能源规划应用、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绿色照明、能耗智能监控等多方面入手。

例如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通过合理规划机动车、泊车、步行交通体系增强了整个校园道路体系的安全性和人性化;

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类型采用不同的能源系统,针对校园中不同功能区的不同需求分别进行设置(例如,太阳能光热系统 被设置于室内泳池,用于池水的再热与保温;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被设置于校区五个书院、教师公寓中,应用于生活热水、体育馆洗浴热水和餐饮中心洗涤等各个场景;地源热泵被安装在学术大讲堂、教工俱乐部空调系统中,帮助调节室内温度,而在部分建筑中则应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校区内设置高效空调系统根据建筑功能和室内环境要求进行分类设置;

建筑设计充分考虑门窗面积、位置等,加强建筑自然通风,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校区各主要场所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如节能灯、直管荧光灯等,同时照明控制分区分时节能设计;

校区建设中充分考虑了校园能耗分类分项分户全面计量与实时检测需求。统计用量,分析用能情况,预测用能趋势,诊断用能情况,挖掘节能潜力,使校区运营成本保持最低。

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性应用

同济大学将一汽车库改造为新办公楼,在大楼改造过程中建筑屋顶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替代传统的遮掩材料,实现了美观、遮阳和发电的多重功能;

设置内院和采光井引入自然光,提升空间品质和空间趣味性,也更加有效的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设备耗能;

建筑结构的选材考虑了材料的可再生循环使用性;

设计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减少了建筑物周围汽车尾气、散热、噪声对办公环境影响,不仅创造了舒适的i办公环境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建筑物能耗;

还涉及了雨水回收系统、空调回热系统、电力能源管理系统、照明智能控制系统、VRV分户计量系统、VRV集中管理网络系统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