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午,记者在赫章县河镇乡老街村田间地头采访结束已经是中午1点37分,是有些饿了,就在村头的一家小饭馆点了快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呵呵,吃剩的都是我们公司的原料了。”饭毕,在一旁饭桌上就餐的两位男子也刚好吃完饭,其中一位衣着光鲜的男子看着饭桌上无法再打包的残羹剩饭说道。 “这是他们的职业病。”诧异间,风尘仆仆从省城办事匆匆赶来的河镇乡党委书记詹以香一走进餐馆就接过话茬。 原来,在一旁就餐的两位男子,是在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老街村落户的一家从事以地沟油等废弃油脂为原料、专门生产绿色清洁燃料“生物柴油”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型创新企业——贵州锦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一个是公司副总经理,一个是公司总工程师,他俩刚从山东出差归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花园式工厂 走进公司厂区,只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环境整洁。“打造绿色油田、奉献清洁能源”以绿色为主基调的宣传标牌随处可见。正面3排高近10米、直径五六米的柱形储罐,右侧4排高约15米,直径约10米的储罐巍然矗立在厂区的中央,左侧远处7座约二三十米高的精馏塔闪闪发光、直入云间。在生产过程中,该公司将清洁生产、绿色环保,落实到每一处细节。每天这里将有约300吨的潲水油、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成“生物柴油”,出口欧盟国家。 图纸上俯瞰厂区满眼绿 贵州锦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毕节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能源示范企业。公司年综合处理12万吨废弃油脂,生产10万吨生物柴油,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5亿元以上。 据介绍,“生物柴油”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化石柴油的优良替代品,是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产品,具有降碳减排、可再生和清洁、安全四大优势;使用1吨生物柴油可减排2.83吨CO2,是联合国减排组织(CDM)确定的减排项目。 等待拉生物柴油的货车排成长龙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于2021年1月建成投产以来,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以自主研发的自有技术为核心,融进了10个相关的专利技术及6项软件著作权,开发了一套具AI智控系统的生物柴油连续生产装置,并研发储备了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工艺技术,公司利用现有装置生产的“生物柴油”产品现已获得出口欧盟所必需的ISCC认证证书和德国的NABISY认证证书。 记者采访时,正巧碰到该公司生产的300吨生物柴油正在装运,将经广西防城港直销德国。 300吨生物柴油将经广西防城港直销欧盟 据统计,该公司今年一季度产值共5000多万元人民币,出口创汇近800万美元。 据河镇乡党委书记詹以香介绍,从贵州、四川、重庆和云南等地餐厨垃圾厂收集来的潲水油、地沟油,每100吨经过处理可以制成80-90吨左右生物柴油,10-20吨的重生物柴油和甘油,全程无任何危废品产出。仅有的废水也经过工厂内部污水处理厂处置之后,直接回收浇灌厂区绿植,基本无需排放。 工厂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秉承工匠精神,确保产品质量 一直以来,赫章县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提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形成环境友好与资源集约利用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以绿色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厂智能化控制室:自动监控生产过程,降低企业成本 “这是市政公益项目,全过程不收取一分钱费用。”赫章县委书记颜岭说,“现在由该公司负责毕节各县区餐厨无害化处理厂的潲水油处理项目,既净化了百姓餐桌,阻止地沟油重回餐桌,保证食品安全,还利于环保,增加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可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社会就业岗位,在河镇乡直接解决用工近百人,人均月工资5000多元。正是当地政府和企业通过共同推行'绿色工厂’体系建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为未来积极应对国内外高端主流市场做了充分准备。” “生物柴油”产品采样分析确保质量 在人们眼里只能喂猪的潲水,却是该公司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记者了解到,这种“生物柴油”经过特殊技术深加工后,还可以生产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杏 编辑 韦一茜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 发布于:贵州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