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后燕井》作者:寒嫣

 作家文坛 2022-05-05 发布于河南

      时间扫过荒芜的思想,将尘土顽石堆成一座坟墓,又将历史归于尘土。我们须站在一堆杂草丛生之间,或乱树枯枝败叶之间……远远望向坟头,仍不见地平线上燃起传说中的希望。一阵风吹过来卷起尘土飞扬在空中,老树的枯枝发出"哗哗,哗哗的响声,这里就是牛金星的墓地,神秘而肃穆的坟墓里葬着一位同样神秘的历史人物,他的身是之谜,使人发出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打动我的基础。

  牛金星这名字,禹州人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禹州市学府南路后燕井南水北调干渠的北边,牛金星墓地就在附近,没有石碑,没有守护,没有人管理,没有花圈和鲜花,美在凄凉!

  【追寻牛金星历史的踪迹及隐世之谜】

  据宝丰县志记载:牛金星(约1595-1652年)字聚明,河南省宝丰县人,父名垧,是鲁府纪善,"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故幼有教养,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为人质,性喜读书、通晓天官、风角及孙、吴兵法、精于计谋,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振饥民,收人心。"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成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天佑殿大学士是闯军中少有的文人。牛父举荐军师宋献策,牛金星心胸狭窄,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权,牛金星热衷于登极礼仪,教习登极仪式,不断地劝进李自成,为吴三桂引清入关制造了借口。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参军退回北京,下令杀吴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人策划下,李自成在明宫武英殿即皇帝位,次日即逃离北京,途中牛金星馋杀李岩,导致起义军军心涣散,宋献策因此出走。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与其子牛投靠清廷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绅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临死前嘱托其子牛佺曰:"赖弥缝三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阳。"

  牛金星的结局,清朝的史籍多未记载,直到《清史稿》问世,人们才在《季开生传》中寻得他的踪迹,原来他投降了清朝做了"贰臣。"《季开生传》中所附的给事中常若柱奏疏中有这样的文字:"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宜婴显戮;乃复治列卿寺,覥颜朝右。其子佺,同文作贼,芼滥为官,任湖广粮储道,赃私巨万。清将金星父子立正国法,以中公义,快人心。"通过常若柱的奏疏,可以看出牛金星已经降清,但清朝政府对于常若柱的奏疏置之不理,反而将其罢官,从中可以看出牛金星及其子牛佺已被清列为"真心投诚"之列。此外,杭齐苏也曾上奏称:"乃有天下元凶如伪牛金星及其孽子伪府尹、今黄州知府牛佺,伪尚书,今漳南道兵备张嶙然是也。孽党三人,均为一例骈斩,以泄神人之愤。"杭齐苏的这次上奏,同样也没有使牛佺遭到杀耳之祸,相反因祸得福,被提升为湖广粮道副使兼任右参议。种种的记载均表明牛金星已经降清,并且深得清廷的信任。赵翼还在《檐曝杂记》中,对牛金星义子降清的原因进行了推理分析,认为:"及阅王阮亭《池北偶谈》,则金星又尝为我朝京卿。盖奸宄三雄,见自成势盛,妄思为佐命功臣,乃本朝定鼎,又知天命有归,则背伪主而仕兴朝,尚为得策也。"

  近些年一些史学家对此说提出了质疑,认为牛金星并未投降清,史学家依据是清道光十七年《宝丰县志》主纂人耿兴宗在《遵汝山房文稿》中所写的《牛金星事略》。持这一观点的史学家认为《清史稿·季开生传》所录的常若柱奏疏不实,牛金星并未降清,而是李自成死后,仍奋力与清兵作战,因此在常若柱的奏疏里只有"牛金星从阅为逆,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的记载。而这并没有明确指出牛金星一事,并且他们还指出牛金星最终藏有其子牛佺的官署中,牛佺虽官至清湖广督粮副使,但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因而得以安详晚年。牛佺樽遗嘱,葬父牛金星于香山之阳,即致仕旋里;另一个依据是根据《明史》记载:"牛金星,宋企郊等皆遁之。"而且清初众多记载均未提及牛金星降清之事,还有人认为《牛金星事略》是孤证,不能成为牛金星降清的有力证据。他们还从常理是来进行分析,如果牛金星不降清,他的儿子非但不能做官,而且好还会性命难保,可是他儿子后来官场青云直上,应该与牛金星降清有关。一种说法:李自成死后牛金星隐居牛佺官署安享晚年死后葬于香山;另一种说法:李自成死后,牛金星逃离河南隐居禹州后燕井村,死后葬在了禹州后燕井村。

  【传说李自成攻禹受阻恼火城破后屠城】

  据史志记载,李自成入河南"守令多望风伏,独禹州士民殊死成。贼怒,下屠城令。"当时,巡视大梁道李乘云兵败被执于李自成前,李乘云立而不跪,朗声高呼道:"守城吾事也,吾令众守城,不敢不守,犹汝令众攻城,不敢不攻,民何罪人,独吾一人身当,任汝残耳!"李乘云的凛然大义竟折服了李自成,使得"贼意懈,收屠城令。"既然连城中反抗都老百姓都放过了,更可况城外乡间的无辜居民!

  志书记载,崇祯十六年正月,流贼李自成改禹州为均平府,使伪官周凤梧守之。"若真如民间传说,李自成将禹州人杀弑一空,又岂能将领是四十的泱泱均平府治设在禹州。尽管历代禹州志书编著都站在明朝政府立场上,对李自成疾之如仇,骂之曰"贼",将其所能署均平府官史视作"伪官",但李自成在禹州主要杀害了反抗者和徽藩为代表的官室势力,此外没有大开杀戒这一事实,还是被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传说李自成屠城时一条巷子血流成河】

  李自成有没有屠过城,答案是有的。

  我最尽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解说员解说道:陕西潼关县有一条巷子,叫水坡巷。据《潼关县史载》:在历史上,水坡巷是古城南城门大街的一条巷,自商代建制从始建至唐代,两境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汉献帝于建安年间迁于潼关南城门外,潼关之名始于此。有一棵古树,被当地人称为"龙槐"。清乾隆二十二年间,高宗皇帝巡查潼关水坡巷时,行至一户人家庭院看见一棵大槐树,故而仰之。水坡巷原来叫斜坡巷,是为了纪念李自成攻开屠城三天。斜坡巷中间的小溪流淌的不是水而是血,大家为了纪念李自成屠城的日子叫血坡巷,后来人们慢慢地对李自成屠城忘记和麻木了,后来改为水坡巷。

  历史不会说谎。李自成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人们把他看成了嗜血成河的"杀人狂魔。"

  劫难!李自成简直是一个人间恶魔!战争狂魔,王权之争,称王称霸,强取豪夺,流血江河,白骨成山,王世浩劫,人间之祸。谁不为之忏悔而反省,只有战争狂魔才不知忏悔和反省!

  刹那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一座城池,一条巷子,早已分不清,是夕阳还是鲜血染红了大地……

  【李自成起义失败不能归于牛金星一人,其实真正缘由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入关】

  如果说,李自成起义失败都归于牛金星一人身上,难免有点残忍。他替历史背了黑锅而已。其实,真正缘由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入关。

  吴三桂之所以引清入关,一部分是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抢走,这让吴三桂对朝廷更加失望。明朝末年,战乱四起,内有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崇祯先后派出洪承畴和吴三桂两员大将,但随着洪承畴和吴三桂的先后倒戈,明朝彻底沦陷,最终崇祯君王自尽在煤山。

  吴三桂是明朝得力干将,有勇有谋,曾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深受皇太极喜爱,几次派人送去珍宝都被吴三桂拒绝了。吴三桂与陈圆圆两人感情甚笃。所以,当李自成听闻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抢走的时候,吴三桂一气之下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冲冠一怒为红颜。

  1644年3月,崇祯死,明廷亡,吴三桂和所有明廷故臣一样,都在寻找出路。而一条最简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李自成遣使吴三桂给予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并声明炭。吴三桂已有降意,吴三桂突然接到两种文书,一是大顺使者所持其父吴襄,劝其归顺李自成的书信。二是有人给吴三桂密信详告其父被刘宗敏抓捕追脏,遭到严刑拷打。吴三桂已凑白银五万两,但离刘宗敏所索二十万两甚远。此外,吴三桂爱妾陈圆圆亦被刘宗敏霸占。吴三桂闻讯大怒,遂拔剑斩案,升账演兵场,斩一名来使,将另一名割去双耳全其传言李自成:李贼自送头来。

  吴三桂怒冠一发为红颜,最终逼迫吴三桂引清入关,借清军势力将李自成起义军打败。后来李自成军队内部混乱,战斗力和凝聚力都不强,最终李自成战死沙场,牛金星逃离北京,隐居河南禹州后燕井村。

  人生一世,总有些片段当时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这一游走,后燕井风景正好,这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无情的时岁月老人就像一阵寒风,吹走了万物的新气,但只要你赶紧陪着它一起赶路,到老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风,柔柔的吹,树枝,悠悠的闪……站在历史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寒嫣,实名李采陵,当代著名女诗人,作家,素有"小清照"美誉。传世图书策划出版中心签约诗人。201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风铃情怀》,作品散见于《奔流》《华夏文学网》《今日作家》等杂志和网络文学平台。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郑东新区书法画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华夏文学网》副主编。2019年10月,诗歌作品收录于《当代文坛名家代表作》一书,同年12月,诗歌作品收录于《新世纪诗歌领军人物范本》一书。2021年2月 ,诗歌作品收录于《党建百年·文坛先锋作品珍藏版》一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