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漫长的春天里,很多过敏宝宝过得很辛苦。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甚至咳嗽、哮喘等等,一到春天就加重,严重的甚至一年四季不分时候发作。 家里有过敏体质的宝宝,父母需要建立正确的儿童健康养护理念。可惜的是,很多父母的认识,反而南辕北辙,与孩子体质调养恰恰相反。 ![]() 董晗老师简介 ■ 中医世家,医学硕士,执业医师; ■ 北京灵兰中医诊所出诊医生; ■ 正安文化、灵兰中医、金方书院特邀讲师; ■ 同有三和优品中医医理顾问; ■ 家学渊源深厚,针药并用,尤擅各种中医外治疗法,对于传统刺血疗法、古法艾灸、正骨手法等领域有较深入研究,疗效显著; ■ 自幼践行中医,多阅人间病苦,立志此生走济世救人之路,多年来致力于临床与中医文化传播,发愿:“用中医的光,照亮更多的人”。 “牛奶” 到底能不能喝? 现在大众的普遍认知就是要每天喝牛奶,很多人已经出现乳糖不耐受,喝了牛奶就腹泻,还在坚持继续喝。真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在喝牛奶。 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如果不喝牛奶,钙怎么补充?实际上,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想要补充进身体里,一定是要被身体吸收才行。想要通过牛奶补钙亦然。要脾胃足够好,吃进去,吸收了,转化了,才能变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牛奶寒凉,很多人的脾胃消化吸收不了,那么不但根本不能补充钙质,反而会增加脾胃的负担,造成脾胃进一步虚寒,伤害脾胃,得不偿失。 对于孩子尤其如此。脾胃好的孩子尚且可以运化,但是也会消耗脾阳,所以牛奶对于普通孩子也不宜多喝。对于过敏体质孩子而言,本来脾胃就弱,体质就弱,喝了寒凉的牛奶,不但不能吸收,反而是增加身体的负担,久而久之,脾胃只能越来越差,过敏也在不断加重。 “水果” 当饭吃? 门诊最近儿童湿疹的小患者里,有两位是从美国回来的。一位6岁,一位9岁,两个孩子的湿疹都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经久不愈,看过很多中西医,但是一直没有根治。反观这两位小朋友,在美国成长的时间里,都有过拿水果当饭吃的经历。其中一个孩子,因为妈妈回国,孩子跟爸爸生活,爸爸觉得吃水果有营养,还能养皮肤,几个月都没有做过饭,孩子几个月都只吃水果;另外一位小朋友,每次吃7、8个大甜橙,妈妈说美国大橙子又便宜又好吃,孩子非常喜欢。 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水果就是水果,不是粮食,不是饭,也绝对不能当饭吃。水果寒凉,伤伐脾胃,进一步造成孩子虚寒体质。两个孩子都是手脚冰凉,反而喜欢吃冷饮,吃凉水果。这时候,孩子已经形成了寒热错杂的体质情况,尤其麻烦。 ![]() 我们看孩子湿疹的情况,从1、2岁开始出现,一直到了小学阶段,还是反反复复,尤其每年冬春,孩子湿疹加重。很多孩子湿疹发作有两个明显特点:夜间加重,腿部下肢明显。大家看这两个特点,一天当中,白天为阳,夜间为阴;身体上下来看,上部为阳,下肢为阴。孩子加重的情形都是属阴的情况,这就说明,孩子体质上已经阳气不足,阴气盛。孩子需要好好扶持阳气。 治疗的过程中,医嘱也是要严格控制水果,尽量少吃。这样把脾胃养过来,孩子的湿疹才能从体质层面得以真正康复。 除了水果,还有其他的冷饮、凉饮料等等,都要注意尽量少吃。忌生冷寒凉,说起来好像很难,实际孩子慢慢适应了,身体逐渐恢复了觉知,孩子慢慢自己也不喜欢这些了。我们门诊既往的一些小患者,儿童鼻炎、哮喘、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等等很多案例,通过中药、艾灸、针刺等调理之后,体质恢复过来,自己就不想吃那些冰棍、饮料了,口味就变了,觉得那些东西不是“正味儿”了,反而喜欢吃食物的原味——这就是体质调正了,恢复了身体的觉知。 “情绪” 不容忽视 门诊抑郁症、躁郁症的孩子,很大一个特点就是眼神没有光彩。孩子小小的灵魂彷佛被捆绑住了,表情是淡漠的,既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对于这样孩子的调神,我们往往鼓励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现在孩子的压力太大,在学校紧绷着,在家里也紧绷着,正常的情绪都没有出口。 一生那么漫长,父母何苦纠结在孩子一时的成绩。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某一次考砸了,还有那么重要吗?当时难过得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现在看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父母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小小的心灵减压,让他们知道未来很长,生命中美好而重要的事情很多;而不是给孩子不断加码,让孩子每天生活在紧张与焦躁的情绪中。 ![]() 孩子过敏体质容易造成的问题,例如哮喘、湿疹,看起来是完全不相关的症状,但其实包括过敏体质,跟孩子的脾气、肺气不足都有很大的关系。肺为娇脏,特别容易为寒邪所伤,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咳嗽、哮喘,这些都是肺系病证,肺开窍于鼻,同时肺主皮毛,身体皮肤的湿疹,也跟肺有直接关联。再者,孩子脾胃弱,孩子的湿疹,与湿气困脾,脾不化湿直接相关。情志方面,思伤脾,忧伤肺,林黛玉肺结核,就是典型的脾肺两伤的例子。 总之 孩子的过敏体质,日常养护非常重要。少吃牛奶、水果,不吃生冷寒凉,养护孩子情志,保证充足睡眠,慢慢从根本上改善调整。 这对父母来说,同样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也是父母重要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