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张仲景一个千年古方,清上热、祛下寒

 文炳春秋 2022-05-05 发布于浙江

很多朋友是否有这样的困扰?怕冷,还上火,补阳也不是,清热也不行,有时候,清热结合补阳也不行。在中医当中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为「上热下寒」,出现这种症状该怎么办呢?今天医生教你如何正确调理。

出现上寒下热都有这些表现:口苦咽干、口腔溃疡、牙疼,并伴随有腰酸肢冷、夜尿清长、男子功能下降等寒性症状。

在舌象上判断:舌尖红,舌根部位发白。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张仲景一个千年古方,清上热、祛下寒

上热下寒,即中医所说的上焦热、下焦寒,又称为上焦火、下焦寒,中医认为,这是比较多见的较为复杂的一种病症。

所以说如果用泄火、降火的寒凉药物扑火。就容易进一步进入恶性循环: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所以上热下寒的人调理时切记不能清热,也不能滋补,而是要打通中焦要塞,引火下行,交通心肾。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张仲景一个千年古方,清上热、祛下寒

那该怎么办呢?

张仲景先生便给了一条思路,就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

我们来看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有个方子——甘草泻心汤,是专门调理上热下寒的症状的方子,那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带大家一起认识一下。

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大枣、人参。以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要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建中,要固住脾胃的正气,张仲景用了炙甘草、干姜、大枣。这三味药很平常也很常见,是张仲景健脾养胃药中的三味,还有一味人参。如果食欲不振,脾胃非常虚寒,可以加入人参。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张仲景一个千年古方,清上热、祛下寒

中焦有邪气怎么办?

比如湿气比如积食比如有痞块,这时候半夏就派上用场了,半夏的作用就是降逆的,比如呕吐,比如打嗝,它都可以搞定。胃气以降为主嘛。上面有虚火怎么办?不怕,有干姜、黄连、黄芩,这几味药可以把上焦的火清掉。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张仲景一个千年古方,清上热、祛下寒

身体水火交济,上热下寒症状就可以很好地解除了,大家学会了吗?

在这要提醒大家!由于每一个人的体质不同,为此在用药方面需要辩证。如果你身体有什么状况,不妨在评论区说一说,看到后帮你辨证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