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关于“薤”的不严肃八卦

 zweieiz 2022-05-06 发布于广东

今天小姐妹在群里讨论: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会作何选择?

每天隐身2小时、

智商提高30%、

身高增长5公分、

体重减少10斤、

穿越回某一时刻、

拥有读心术、

可以和动物交流、

瞬间传送、

长生不老、

暂停时空、

复活一个认识的人……

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复活一个认识的人”。虽然这是一个漫无边际且很无聊的话题,但小姐妹还是像神一样地给我补了一刀:“你把人复活了,但最终还是要归西的啊!”

嗯,归西,就是死亡。死是生活中频繁发生且让人无法回避的永恒话题,也是自古至今,每个人一生中必定会经历的某种体验。古人因为战乱频仍、瘟疫横行,不论贵贱贫富,对死亡的感受除了哀悼,比今人更多了某种无奈和悲怆。西汉时期的乐府民歌里,出现了专为送葬而写的挽歌《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大概汉代的人特别向往长生,就越觉得生命的短促,无可奈何。于是在出殡时的哭丧仪式上唱起了“薤上露,何易晞……”感慨着人生短暂,宛如朝露。

薤上露,薤草上的朝露。那为何不是花上露?叶上露?薤究竟是什么东西。

图片

薤,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但它的读音却很冷僻,极容易读错。“薤”读音同“谢”。 薤,这个名字多见于植物志和药用词典。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薤”这个大名,因为它的小名多到数不清。苏州人叫野葱,南京人叫野蒜,还有诸多俗名——山蒜、茆蒜、团葱、小根蒜、小蒜……

薤的地下茎白色且膨大如蒜头,但它似蒜非蒜,比起蒜的形象似乎也更接近葱。它的叶像葱叶,细长且中空。这样的极细的叶子上自然是凝结不了多少露水,如清晨的朝露短暂。如此,“薤上露,何易晞”,真是悲切到了极点了。

薤作为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域极为广大,除了新疆和青海两省区外,其他几乎所有省份都有,而且贫瘠的土地也能生长。在江南的田埂地头,甚至绿化带里都能生长出来。清明前后在的山地阴湿区域最容易发现。江南人扫墓的路上,尤其荒地里,墓地边,都很常见。

图片

从地里拔出来的薤颇有些像蒜,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在佛教各类经梳中,将薤和葱、 蒜、韭及兴渠组成“五辛”,又合称“五荤”,“荤”字不是代表肉食,荤是草字头,佛家戒吃这五荤,因为这一类东西,会刺激性荷尔蒙的分泌,就像说韭菜会壮阳一样。五辛是修行路上巨大的绊脚石,所以佛弟子必须断除世间五辛,才可达到三摩地的最高境界。

薤的气味辛辣,丝毫不逊色于大蒜,所以江南地区很多人也叫小蒜头。它是“七头一脑”中仅次于香椿头之外,第二个味道浓重的野菜。但比起马兰头、枸杞头这些青翠新鲜显山露水的野菜,小蒜头则是很默默无闻且低调的一种了。勤劳智慧美丽勇敢还特别好吃的苏州人习惯将它切碎之后与蛋液同炒,做成所谓的野葱炒蛋,香气和美味无法取代。

图片

除了鲜食,薤的地下鳞茎也会被用来腌渍作为小菜食用。据说西部地区人会用它来包饺子或者烙饼。薤的嫩茎叶和鳞茎都可以食用,但好像鳞茎更胜一筹。它的鳞茎,在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就叫薤白,这是一味很好的草药。

薤白一般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是它的成熟季节,整个春夏秋三季都是采收它们的好季节。

图片
图片

《巴溪志》里记录了诗人黄子云的一首《横泾外舅席上食蟹歌》:

“酱醯姜薤寻常味,于此佐助皆珍羞。”

句中的醯,读音同“西””,即是醋,其中的薤,就是薤白。意思是酱醋姜和薤白都是寻常物,但与大闸蟹同食才是最佳搭档。

黄子云,号野鸿,曾在清代袁枚笔下被记载过,此人酷爱读书,善作诗,曾随徐征斋使琉球,是吴地少有的俊才,与吴嘉纪、徐兰、张锡祚合称为四大布衣。那年秋天,黄子云去阳澄湖边横泾村亲戚家做客,主人款待大闸蟹,他吃得很高兴,写了一首《食蟹歌》,尽情地讴歌了大闸蟹的美味和大家穷凶极恶的吃相。如诗句中 “若肥若瘠尽饕餮,毫锐不肯轻弃投。” 不管是肥还是瘦的都贪婪地吃,哪怕是尖角末梢也不肯轻易抛弃。不过,他在诗中提到的醋姜用来食蟹一点都不意外,但用薤白作为吃阳澄湖大闸蟹必不可少的佐料,很多人就闻所未闻了。

薤白性味辛温偏热,用来佐食大闸蟹,也是取其发热驱寒、解螃蟹性寒之毒的功用。关于薤白的药用价值,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一种治外伤的“金疮”药。唐代食医孟诜认为薤白可“安魂魄”。经过历代医家经验总结:薤白性温热,入肺、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理气宽胸之功效,可治疗胸痹,也就是心脏病。

关于薤白的中医方,有像治疗喘息、咳唾、胸背痛的瓜蒌薤白半夏白酒汤,有治疗胸痹、心中痞满的枳实薤白桂枝汤,还有治疗心痛彻背的瓜萎薤白半夏汤,皆以薤白为主药。

图片
图片

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也有相关记载:“二月开细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数颗,相依而生。”

中国人从一而终地信奉自然,在自然面前虔敬地相信宇宙万物生息繁衍、生死枯荣、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大境界。于是在这个顺应自然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冒着生命危险,吃遍了各种草木食材,如同神农食百草,搜集并分析着人肉实验室里庞杂且繁复的数据资料,并将其分类成“可以吃的东西”和“不可以吃的东西”。那些“可以吃的东西” 更与滋养生命息息相关。

如同在春天时吃春天出产的东西,有助于人体代谢一般,春盛的一个月持续吃刚摘取的花苞,既可保持元气,也能带走身体中的疲惫。顺应平衡之道。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也对季节的感恩。这样的心情能够调整身体的结构,使生存变得更容易,更与滋养生命息息相关。从早春的“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直到晚春的洋槐花。它们吸取日月精华,采集天地灵气,没有化肥和农药,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春盛时,山野之间的薤蓬蓬勃勃生长,让人吃下去,仿佛身体充盈了大地的能量,也是美味的根本。薤还可以和肉搭配在一起炒着吃,或做成酱菜与白粥同食,皆是美味。

趁着春光明媚,不妨注意下脚下,采回一丛薤白,也是感受了一把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