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不等于入夏?我国今春或总体偏热,超算:未来冷气活动仍频繁

 地理那些事 2022-05-06 发布于广东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就是立夏,由于这一天正好是“春去夏来”,故“立夏”也被称为“春尽日”,在气温方面也表现出“节节高”的趋势,无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气温越来越高。

但是,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又不是气象意义上“夏天”的开始,这主要是因为春夏之交,虽然日照时间增加、太阳高度角增大,整体气温逐渐上升,但冷空气还未完全退回俄罗斯西伯利亚老家,所以在这个“乍暖还寒”的过渡阶段,气温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夏天”的标准

按照我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定义,我国天象变化并非按照古代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立”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始点,而是采用了近代气候学家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来划分,所以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先后的顺序,具体谁先谁后我们一步步看。

所谓候平均气温,它其实指的是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加权平均值,这里有几个关键的“字眼”,整合一下就是把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最后再除以总的单位数,根据这个标准来划分,就能得到候平均气温。

候平均气温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指标,并且四季的更迭并非“一夜入春”或一夜入冬“,它的候平均气温也是有“区间值”的,介于10~22℃之间为春季、大于或等于22℃为夏季、介于22~10℃之间为秋季、小于或等于10℃为冬季。

通常情况下,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要早于气象意义上四季的始点,最容易举证的就是“立春”了。

我们要知道的是,立春节气时通常是在公历的2月3日~2月5日之间,立春节气之后,大地逐渐回暖,但是2月还属于“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冷空气较为活跃,经常会出现大风降温和大范围雨雪,整体气温不高。

加上经历了一整个寒冬的“放热”,太阳带来的热量还依然少于大地散失的热量,整体气温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夏季则相反,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四立”与气象意义上所指的“四季”的始点是有“错位”的,一般来说“四立”要更早一些。

可能也就是说,“立春”出现在冬季、“立夏”出现在春季、“立秋”出现在夏季、“立冬”出现在秋季,再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立秋”之后,还会有“秋老虎”出现,其炎热程度丝毫不亚于炎炎酷暑。

所以立春不等于入春、立夏不等于入夏、立秋不等于入秋、立冬不等于入冬,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但是在气候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特别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双峰型拉尼娜的影响,原有的“气候模式”可能就会被颠倒,譬如春天热出夏天的感觉、入秋时间推迟、入秋“失败”等等,这样的情况今年我国南北地区都出现过。

今年我国“冷冬”结束后,我国出现了大范围先升温后降温的气候模式,整体温度偏高了不少,像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的不少地方普遍偏高2-4℃,局地较常年甚至偏高6℃以上。

以至于刚刚进入春天就直接热出了夏天的感觉,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最高气温比海南、云南等热带季风气候区还要高,最高气温一度接近35℃,在气象图上可谓是“红成了一片”,局地还“红得发黑”。

随着后续几波冷空气的上线,我国自北向南又先后经历了几轮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华南地区还出现了今年以来最强“回南天”。

但是冷空气即便是再强,终究也是阻挡不了季风季节性转变的“步伐”,在海洋暖湿气流的配合下,气温在“打压”中不断上升,所以按照这种气温走势,今年春季整体气温偏高的几率较大。

然而,2022年5月5日的立夏,按照推理立夏过后应该是越来越热才对,但是暮春时节我国南北大范围正准备继续升温之际,又有一股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在发展,首先影响的我国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降温已经开始,并且降温幅度还不小,“立夏”还没“入夏”一股强冷空气却又再次南下。

从气温变化图上看,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西部、吉林西北部等地,紫色冷区已经非常明显,说明已经出现了剧烈降温。

根据多个国家气象站获得的数据显示,降温最猛烈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呼伦贝尔、齐齐哈尔、白城等地普遍降温在15℃左右,局地大降17℃,完全是“冷得发紫”。

按照我国气候中心的超算数据显示,冷空气将在未来几天内快速东移南下,所以在它的影响下,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北部、华中地区北部等地或将出现“过山车”式的降温。

像“泉城”济南,5月5日的最高气温达32℃,但是到了5月9日最高气温只有18℃,直接降了14℃,降温十分凶猛。

当然,对于江南、华南等地而言,由于这一波冷空气被“层层削弱”,很难再强势影响大别山及其以南的广阔区域。

所以这一波冷空气主要影响的还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冷空气的前沿抵达南方地区之后就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了,带来的降温有限。不过,在冷暖空气的交汇之处,阴雨天气也在所难免,预计到5月7日南方将再现雨水。

而且冷空气的影响并未因此而“放手”,因为紧随其后的还有一股更强的冷空气南下,预计到5月10日前后又有一波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其带来的降温效果更强。

受其影响,降温降雨的区域还不小,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降温和降雨过程,其中华南地区要警惕暴雨的出现,所以强冷空气的再次南下,可能是即将要对我国南方的暴雨动真格了,不排除局地可能出现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或引发特大暴雨的可能。

特别是华南地区,气温上升较为迅速,冷空气到达之后,很容易成为冷暖空气交会的主战场,两广地区区域性降水普遍在200毫米左右,局地可达300毫米左右,这可能是今年3月17日我国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了,大家要注意防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