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 ![]() ![]() 本期校长 李坤 大连市知行中学校长。曾获大连市优秀教师、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入户家访+“感同身受” 2011年,大连市知行中学建校,最初只有16位教师和58名学生。有老师觉得学生太少了,学校不好办。李坤说:“我们一定要有信心!首先要感谢这58名学生的家长,他们选择了这所新建校,选择了我们。这些孩子就像我们的亲孩子一样,是我们手心里的宝!” 知行中学全员入户家访制度,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建校10年,知行中学始终坚持全员全入户家访,只是近两年因疫情限制,暂时变为云家访。老师们一个一个学生去分析,包括性格、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对自己的期许以及家庭状况。李坤说:“无论孩子原来基础如何,我们要通过努力让他上一个台阶,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学校发展的希望!” 有一年暑假,李坤随一位班主任来到一男生家,顿感心酸和疼惜——一个七八平方米的简易房,光线昏暗,杂物堆积,男孩1.8米的大个子只能蜷坐在小板凳上趴在椅子上写作业。“走进孩子的家,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对他们的环境、经历感同身受,才能怀着更温柔的心对待他们。”李坤告诉孩子,困难是暂时的,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奋斗的人生更加充实和美好。还有个女孩,临近中考,孩子总是身体不适甚至晕倒。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学习压力大,再加上营养不良,身体吃不消。班主任买了牛奶和鸡蛋送到孩子家中,每天还给孩子添点“小灶”,在大家的帮助下,这名女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心仪的高中。 “感同身受”是李坤对记者提到最多的词语。十年来,她坚持在一线教学,连续5年任教初三物理课,是为了对老师们每天的工作强度感同身受;她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是为了始终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接触,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感同身受。“了解原生家庭、了解孩子,才知如何去爱、去教育、去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培养心怀善意的学生 2014年,知行中学的第一届学生参加中考,成绩斐然。这些年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能力不断增强,学生数量从当年的58名变成了今天的867名,从“百姓观望”的学校走向“家长认可”的学校。李坤坦言:“再优秀的学校也不会将每一位学生都送到最好的高中和大学。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带给学生一束光,让他们的内心充满力量。” “岂曰无誓,星月为誓;岂曰无依,岁月为衣。”“大连会赢,这就是答案!”去年11月,疫情来袭,知行中学初三学生潘善烁在酒店7天隔离结束后,写下了这两张纸条。这是一名大连孩子对城市的热爱,并一时间刷爆朋友圈,上了热搜。两周后,潘善烁组建了学校初三师生的19人团队,制作主题为“凛冬散尽,星河长明”的小视频,用诗歌为大连加油呐喊。李坤说:“看到这个视频,我热泪盈眶,其中有一句——大是大爱无疆的大,连是心手相连的连,这是我们知行师生对家乡名字最美的诠释。作为一名校长,我看到了孩子们心怀世界、感恩他人的情怀和格局,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骄傲!” 每天清晨,李坤都会站到校门口,给这个学生整理一下衣领,拍拍另一位学生的后背,叮嘱他“腰板挺直”。对于知行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愉快的一天从清晨的问候开始,他们甚至兴奋地将这些细节写到了作文里。这些年,学校里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有去读职高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成绩,他们对母校都有一份深深的想念。有的学生成绩从不及格到及格,有的本来只能考上普高,后来考上了重点。李坤说:“我们只要比之前的自己更进步一点就好。有的孩子可能通过努力成为学霸,那是我们的骄傲;但有的孩子经过了努力依然成绩平平,那我们就接受这一份平凡,学会悦纳人生。毕竟,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平凡的,只要我们不躺平,只要继续努力,相信每个人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