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15.3 分式方程 教学设计
2022-05-06 | 阅:  转:  |  分享 
  
15.3分式方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能力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km/h,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30+v)km/h,逆流航行的速度为(30-v)km/h,顺流航行90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可列方程=.

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式方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探究:

(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什么叫分式方程?

(3)如何解分式方程=呢?怎样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4)你能结合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归纳:

(1)分式方程的定义(板书):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

(1)x+y=5;(2)=;

(3);(4)=0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是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

3.仿照上面解分式方程的做法,尝试解分式方程=,并检验所得的解,你发现了什么?与你的同伴交流.

4.思考: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①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①的解,而=②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②的解呢?学生分组讨论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并互相交流.

5.归纳:

(1)增根:将分式方程变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分母,有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

(2)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三、巩固练习

1.在下列方程中:

①=8+;②=x;

③=;④x-=0.

是分式方程的有()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2.解分式方程:(1)=;(2)=.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不是原方程的解时,必须舍去.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2页练习.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分析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并能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经历分析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找出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

(3)验根.

2.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3.由学生讨论,我们现在所学过的应用题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题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v逆水=v静水-v水.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例1: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克服困难后体会如何探究)

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题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工作量虚拟为1,工作的时间单位为“月”.

等量关系是:甲队单独做的工作量+两队共同做的工作量=1.甲队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则有++=1.

(教师板书解答、检验过程)

讨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回答)

区别:解方程后要检验.

归纳: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审题分析题意;

2.设未知数;

3.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验根(对解分式方程尤为重要);

5.写答案.

例2:从2004年5月起某列列车平均提速v千米/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基本关系是:速度=.这题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等量关系是: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

设提速前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

提速前列车行驶s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v)千米/时,提速后列车行驶(s+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

列方程得:=.

(学生板书解答、检验过程,生生互相矫正完善)

引导学生注意:本题的检验中利用了问题的实际意义,根据字母的含义确定其取值的范围中不含负数和0,从而确定分式方程解的情形.

三、随堂练习

课本154页练习.

补充练习:

一项工程要在限期内完成.如果第一组单独做,恰好按规定日期完成;如果第二组单独做,需要超过规定日期4天才能完成,如果两组合作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第二组单独做,正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三名学生板演解题过程,集体矫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温馨提示: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定要善于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从中找出等量关系.对于我们常见的几种类型题我们要熟悉它们的基本关系式.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4~155页习题15.3第3、4、5、6、7、8题.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