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惊悚”背后的愚昧,是《水怪2》想告诉你的人性秘密

 张大匆 2022-05-06 发布于浙江

曾几何时,国产恐怖片已经成了“烂片”的代名词。

精神病、药物致幻、人吓人,更是成为导演们应付审查的技巧。

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观众都熟知了这些套路,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恐怖片不恐怖,成为制约这一题材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出现的《兴安岭猎人传说》和《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似乎预示着国产恐怖片有了抬头的趋势。

导演们不再执着于一惊一乍或者电影结尾强行人为的模板套路,而是在民间故事、民俗等方面挖掘真正能让观众感到冷意的元素。

最近上映的《水怪2·黑木林》同样拍出了自己的新意。

它在民俗怪谈“水猴子”的基础上加入了对“破除封建迷信”的反思,让电影不再浮于惊悚的表层,还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核。

对于一部恐怖片来说,如何让观众感到害怕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水怪2·黑木林》用一个偏远山村和“水猴爷”的形象,就将恐怖氛围给拉满了。

上水镇地处偏远,百姓大多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就给九叔公和镇长利用水猴子传说愚弄百姓提供了条件。

在剧中,水猴爷并非如观音菩萨一样的心灵寄托,反而是百姓心底的一种恐惧。

这种恐惧让上水镇的百姓不敢说、不敢想、不敢为。

电影开头,女主清伶刚到上水镇时,就看到一支奇怪的送葬队伍。

当她从尸体上摘下弟弟杜家豪的饰物时,众人不是怪她亵渎死者,反而是不断向水猴爷祷告。

清伶调查弟弟的踪迹时,众人对此都闭口不谈,好似开口就会有大祸临头。

只有鱼店老板、哑巴提供了一些线索,之后就被杀害了。

看到清伶已经查到黑木林,九叔公和神婆甚至想把她给献祭给水猴爷。

而这些行为,在上水镇的百姓眼里居然感觉很正常。

就是这种“正常”才是最不正常的地方。

镇民被杀、孩子失踪,所有的一切都被归咎于水猴爷身上。

实际上背后捣鬼的都是镇长和九叔公。

他们把村里的孩子关在黑木林的山洞里做鸦片,在外又假扮出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

细思极恐的是,上水镇的村民被编制出的“水猴子传说”欺骗多年,却没有一个人察觉异样,甚至形成了一系列祭祀水猴子的仪式。

只有抱着坚决查出真相,不惜立下生死状的清伶到来时,才强行揭开了这背后丑恶的秘密。

从结果上来看,镇民的行为都很可笑,很愚昧。

可这也恰恰说明了迷信的危害性有多强。

凭借一个水猴子的传说,九叔公和镇长甚至没有再做其他事情,就轻易地把杀人、绑架这些罪恶行径给合理化了。

生命安全无法保证、说话做事处处受限,百姓们的生活怎么看都很不正常。

但即使这么不正常,他们也没有想过去查清背后的真相,反而是讳莫如深、逆来顺受。

如果长大后的清伶没有回来,或者清伶从小没有离开而是在上水镇长大,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上水镇的人会一直被蒙蔽下去?

我们作为旁观者,感觉上水镇的人都很奇葩,他们好似都是人云亦云,胆小怕事。

其实置身其中,我们未必能比他们做的更好。

估计有人会说“我是一个理性而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去年疫情很严重的时候,有一个已经辟谣的传说——在天亮之前煮九个鸡蛋吃,这样就能预防疫情。

当时全国各地都疯传这个说法。

如果理性分析,鸡蛋跟预防新冠有什么关系?白天和黑夜有什么区别吗?还要吃九个?

但是确实有很多人这么做了,基本就是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毕竟吃一下也没什么损失。

“理性”二字在“做一下也没什么损失”面前,根本没有说服力。

上水镇的百姓们,一开始就都是对“水猴子”这么迷信吗?

那也未必,总有一些不信的。

可在长年累月的熏陶下,“拜一下也无妨”就成了一步步妥协的借口。

《水怪2·黑木林》中用“水猴子”这件事,反而说明了当前电影审查制度严格的必要性。

与其相信个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如直接创造一个不迷信、正能量的环境

虽然失去了一些创作上的自由,可跟得到的安全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