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中,年轻演员的演技一直都被观众诟病。 他们的表情、动作,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你看我演的尴不尴尬? 要说这些演员一点演戏经验都没有,那也不见得。 比如去年上映的《北海屠龙记》《封神·托塔天王》,男主角都是淮文。 他曾在2019年的热播剧《庆余年》中饰演了戏份颇多的贺宗伟,就是被一首七言律秒的渣渣都不剩的那个门客。 《天启·惊蛰变》中的女主角是潘时七,曾在《延禧攻略》中饰演了大小嘉嫔。 不过这两位演员在网络电影中担任主角之后,很快就暴露了演技上的问题。 毫不意外的,上面几部电影的票房都很差,亏本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 久而久之,演技差就成了网络电影的三大问题之一,另两个是剧本差、特效差。 不过,随着网络电影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实力派演员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比如何晟铭主演了《重启地球》,韩栋主演了《古董局中局之国画密码》,潘长江主演了《新毛驴县令之镇棺古兽》...... 只是这些电影虽然没有演技上的问题,可剧本问题却更加直观的暴露了出来。 尤其是有着“国家一级演员”荣誉的范明,他主演的《儿大不由爹》可谓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比如片中有一段情节是失散多年的父子通过两人都患有色盲症得以相认。 可二十多岁的儿子居然一直没发现自己是色盲,等到相认时才知道这件事。 这种设定也是没谁了。 到目前为止,这部电影的票房只有7.6万,可谓是血本无归。 不知范明是证明自己的实力,还是“他们实在给的太多了”。 他在年初时又主演了一部《缩小人特工队》。 这部电影的票房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才达到798万。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到不了千万。 这种成绩放在不知名的演员身上,算是不错。 但对于范明这种早就有了很高知名度的老演员来说,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缩小人特工队》的故事并不复杂。 导游顾嘉带领游客参观传奇科学家杜芬奇故居时意外被缩小了身体。 在微缩的世界里,顾嘉遇到了失踪多年的杜芬奇以及机器人助手丽丽。 原来,杜芬奇当年以自己为实验对象缩小了身体,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变回来的方法。 所以杜芬奇被困在微缩世界里足足十年,外界的人都以为他人间蒸发了。 正当杜芬奇和顾嘉想办法重新变大时,物业公司的老王发现了两个人的秘密。 老王还打算将缩小版的顾嘉和杜芬奇卖到国外研究所,狠狠捞一笔。 随后几个人就在你追我赶,一番闹腾过后迎来了宣传保护环境的广告。 没错,这部电影跟《地底怪物》《罗布泊神秘事件》等类似,都将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到了剧情之中。 博士杜芬奇发明缩小技术的目的就是通过将人类缩小来解决粮食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 照理说,《缩小人特工队》有着人物缩小的奇特设定,还有小人大战正常人、女机器人大战巨型蝎子等精彩的打斗情节。 在网络电影中属于比较新颖的类型。 可这部电影开分之后,1109位网友只给出了3.8的评分。 前些年,网络电影作为新生事物有着“3分即合格”的说法。 可最近几年优质网络电影频出,比如《硬汉枪神》《镇魔司》等,再继续以这样的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尤其《缩小人特工队》还请来了范明这样的演员,拿到这种评分就更加难以让人满意了。 部分网友是这么评价的—— “比烂片更难看的是无聊。” “题材很好,这部电影很烂。” 还有网友说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美国电影《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的影子。 《缩小人特工队》的问题其实确实挺明显。 首先这部电影定位的是喜剧,可全篇都没什么笑点。 电影有意给顾嘉和杜芬奇设计了几次拌嘴,这里应该就是所谓的包袱了。 但是包袱没响,就变成了尴尬。 有一位网友的评价很犀利“有种刻意抖机灵的方式,叫做把观众当傻子”。 其次,电影设计了一种很奇怪的开头——旁白+露胸美女+故事。 这种手法在国产可怕片中很常用,可作为喜剧的《缩小人特工队》干嘛弄这么个开头呢? 难道是想以此来跟后面的搞笑情节形成反差? 这种设计可能只会造成两头观众都不讨好的局面。 奔着喜剧来的,看到这个开头就被劝退了。 奔着恐怖片来的,压根不会看这个片子。 《缩小人特工队》的这个开头,只能说是相当另类。 再者就是范明、张子栋、王雪东三个人的演技。 如果从表演上来说,并不算是让人特别出戏。 但是要说他们三人演的很搞笑,这个就是万万夸不出口了。 有些艺人真的是自带搞笑天赋,比如沈腾、贾玲、宋小宝等,但有些艺人确实不适合走搞笑路线,比如于和伟、张译等。 范明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演技上自然是没的说。 可从《儿大不由爹》《缩小人特工队》这两部网络电影来看,笑果很失败。 至于范明为什么会愿意接这种电影,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不过有位同学说的倒是挺像那么回事——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