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崇宁二年,叶梦得应召入京,经蔡京推荐后,被徽宗召对,而后“骤显贵”。按照宋代官场习惯,他是奸臣蔡京的门生,被认定同蔡京沆瀣一气,还被按了件参与定元祐党籍案的罪过。 等到南宋初年,受蔡京影响,力主抗战的叶梦得不仅甚少被赞忠义,还被不明真相的人误解成附和秦桧的主和派。他致力于做实事报效国家,却深陷党争,多次被误解和贬谪。作为两宋之交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名人,他又为何总是深陷争议中? 叶梦得出生于世儒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凭借显赫家世与傲人才华,他与宋代诸多名流交往甚密,尤其在与苏门诸学士的交流中,他的诗词受到了苏轼的极大影响。 今古几流转,身世两奔忙。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须信超然物外,容易扁舟相踵,分占水云乡。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问骐骥,空矫首,为谁昂。冥鸿天际,尘事分付一轻芒。认取骚人生此,但有轻蓬短楫,多制芰荷裳。一笑陶彭泽,千载贺知章。 ——叶梦得《水调歌头》 在这样显贵环绕的环境中长大,又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叶梦得自然有着强烈的入仕之心。 1097年,二十一岁的他年纪轻轻就登进士第,这在宋代也相当少见。时人称道:“妙龄秀发,独步当时”。盛名之下,叶梦得踌躇满志,渴望在官场上有一番大作为。 他先是做地方官,后靠如日中天的权相蔡京引荐入朝,官场地位开始扶摇直上,可后续的隐患也就此埋下。 但那时的他年少得志,意气风流,并不知道一切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代价。 左右为难的困境叶梦得早期的成功和非议都离不开蔡京。受蔡京所累,叶梦得身上最大的争议是入朝后是否参与对元祐党人的迫害。他身为蔡京的门客,自然会为他办事,因而众多文人清流认为,叶梦得与蔡京沆瀣一气,迫害元祐党人,认定叶梦得也是参与党祸之人。但方建新先生根据《宋名臣言行录》、《避暑录话》等有关叶梦得的记载,认为叶梦得到被召入朝的时间晚于事件的发生,因此不可能参与此事。 从《石林诗话》等著作中也可以看到,叶梦得与多名元祐党的受害者如邹浩、高茂华等交往密切。倘若叶梦得真在这件事中有重大污点,绝不可能被他们接纳。面对此种党祸和党争,叶梦得晚年曾说:“朋党之胜,本于重内轻外,今之自外召入者,苟有寸长,计日可取贵显,有况阿附趋佞,别以智巧得之”由此可见,叶梦得十分厌恶党争,他迫害元祐党人的传闻也是存疑的。他不仅会反对蔡京的妄为,还会向蔡京提出忠告并推荐良臣。他早期推荐的石公弼被蔡京进用后,连上数十奏章弹劾蔡京,使得蔡京罢相并远谪杭州。他后续推荐的俞栗揭发了蔡京心腹刘炳的祸事。 蔡京也因此对叶梦得心生厌恶,不再重用他。有人说:“石林虽一度为蔡京笼络,依之而进用,但并未助纣为虐,朋比为奸。”既为蔡京做事,又阻碍蔡京妄为,这些行为让叶梦得时常里外不是人。 他晚年时自言:“吾少不幸溺于多闻而喜穷理,每一事未晓,夜不能安枕,反复推研,必欲及其至而后止” 但话又说回来,他与蔡京的这种关系,很难说他是否参与过违心的事,或者说过违心的话。毕竟在特定的时间里,人有时也身不由己,但就整体来说,叶梦得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在蔡京垮台时,其他门生避之不及,他仍旧能惦记蔡京早年的提拔之恩,继续用“尊称”相待,足见其坦荡。 不过比起效忠蔡京,他更忠于自己的内心和国家,将百姓疾苦放在重要位置。 老农酣歌望扪腹,旱魃何为敢予毒。 九渊再拜款神龙,仰空但见屯云簇。 天公爱民亦自惜,我愧无功神弗福。 愿看一洗注天瓢,未须震暴如车轴。 ——叶梦得《祈雨》 在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他两度担任建康留守,广积粮草,为岳飞等将领的北伐提供援助。他虽然有时也会感到自己年老力弱,力不从心,但从不敢懈怠。 老罢那知力已疲,君恩误遣出车诗。 金汤自巩中原地,熊虎空高大将旗。 江海百神朝魏阙,风云千里护彤墀。 白头再启征西将,深愧甘棠咏去思。 ——叶梦得《再至建康》 在左右为难的各种困境中,凭借其清醒的认知,叶梦得终成宋代顶级公务员,一再被升迁提拔。 引领潮流的晚年叶梦得虽官至尚书左臣,但多年党争已经消磨了他不少政治热情,他时常渴望退隐卞山,希望请辞归山以保晚节。 自我离山间,忽已两改月。 饥人不忘食,未坐先已说。 家僮挟书至,惊起慰愁绝。 推寻到鸡犬,问讯穷曲折。 此生岂多为,一壑万虑灭。 可能复大错,更铸八州铁。 汝归马蹄轻,初不恨触热。 殷勤报松竹,吾岂成久别。 ——叶梦得《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其一》 隐退卞山后,他归于佛学与山水,抛却了世俗的名利,做起了石林居士。他的生活也成为了众多名流的范式。他闲时喜出游,将自然美景形诸笔墨。 兰舟漾,城南陌。云影淡,天容窄。绕风漪十顷,暖浮晴色。恰似槎头收钓处,坐中仍有江南客。问何如、两桨下苕溪,吞云泽。 ——叶梦得《满江红·雪后郊原》 他效仿陶渊明手植作物。 一寸苍根手自锄,年来绕屋亦扶疏。 客来但爱清阴好,不见幽人涧下居。 ——叶梦得《为山亭移植冬青等近遂成阴》 遇到风和日暖的日子,他就会带着一群婢子在山林间吟咏诗歌以自娱。一些聪慧的婢子,听得多了,自己都能做起了诗词。 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有一处胜景让人脱离滚滚红尘,神游于天地自然,不啻为人间快事。 在叶梦得隐居卞山时,还有学人慕名远道而来,叶梦得也如一如当年,对与之交游的同龄人甚至晚辈大力扶持,借自己的盛名,为他人文集作序宣传,不遗余力地举荐能人。 1148年,叶梦得去世后,韩元吉曾为他写了一首诗: 追随千里驾,酬唱百篇诗。 翰墨通家旧,吁嗟大父时。 小器惭非远,孤童误见奇。 殷勤授简意,敢负昔年期。 ——韩元吉《叶少保挽词六首》 叶梦得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才华出众,尽心扶持大量学子,屡添文坛佳话,却因“元祐奸党案”得罪了当时的文人清流,留下了巨大的争议。 回看这一生,他是治世能臣?还是不良文人?历史自会给出评价。 作者:北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