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市于洪区: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老田剑气书香 2022-05-06 发布于辽宁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体系、树品牌、提质量、增活力,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于洪区先后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辽宁省首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综合运营试点单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于洪区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突破,抓创新、促改革、增活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改革新路子,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发展。2012年以来,于洪区着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工作,2015年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

  规范管理,出台管理服务政策。试点伊始,为加快土地确权、促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于洪区制定了《关于开展于洪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于洪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近20个指导性文件,各金融机构制定贷款细则,建立和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融资服务新机制。

  先行先试,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和流转。于洪区率先自行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省较早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第一个通过招标程序选定确权登记颁证技术服务单位、第一个出台区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为全省的确权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村级经济组织107个,实测耕地面积34.5万亩,开展确权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98%以上。

  主动作为,推进“三权”分置。全区已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94万本,应颁尽颁率达100%。全年新流转土地面积3万亩,全区流转土地面积达15.6万亩,流转率将近50%。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全部纳入市农交中心网上交易,累计流转交易土地面积1.18万亩,成交额近1130万元,溢价率达到73.9%。颁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31个,促进银行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958万元,贷款余额达1238.8万元。

  积极稳妥推进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12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进行登记赋码,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3206人,量化经营性资产15.8847亿元。新增街道、村级财务人员30人,配强“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财务人员队伍,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全部纳入村监管,达到全覆盖。

  获批试点,探索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于洪区成功获批成为国家104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之一,制定《于洪区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完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确定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管理制度,健全宅基地管理的协商主体。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和具体路径。支持培育流转宅基地利用主体,因地制宜选择转流利用模式,鼓励创新流转利用机制。

  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和推行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利用方式。力争试点村闲置宅基地转流率达到75%以上。

  培育品牌,传统农业提质升级

  于洪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位优势,重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环境,做强特色产业,把市民吸引到农村、把资本吸引到农业、把农民吸引到产业,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释放发展活力,提升质量效益,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推进传统农业提质升级。近年来,全区持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划定16.01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2019年顺利建成光辉、平罗街道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发展农机总动力达19.76万千瓦。全区依托蒲河、九龙河两处自然资源,在光辉、平罗街道发展精品水稻种植面积7万余亩,培育有盛京大斗米业有限公司、旭日稻米加工厂、三于米业有限公司等生产加工企业40余家,主要品牌有“金龙香、御膳贡、艾农艾乐、于福记”等。

  中化现代农业(辽宁)有限公司在平罗街道建立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服务中心,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优势,为平罗农业提供选种、配肥、植保、检测、农技、智慧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有效推动平罗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新建设施农业300亩,发展500余亩稻田养蟹示范项目,建成富强村南美白对虾水产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技术面积11万亩,21家生产主体的50个品种通过“两品”认证,面积达3.1万亩,于洪区北虫草获批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全区培育家庭农场2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75家,带动农户近1.2万余户。全区发展市级以上农事龙头企业12家,年产值达28亿元。

  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全区重点扶持聚鑫菌业、弘侨生物等北虫草企业发展,培育“圣春、弘侨”等虫草品牌,全区发展后丁香、红旗台、十里河、新义4个蛹虫草园区,生产面积670余亩,年产量970万公斤,产量占全国的35%。于洪蛹虫草产业处于业内领军地位,2019年全区虫草等食用菌年产值3000余万元。同时,大力发展优质喜利妈妈草莓、拉马台西红柿、水木田园有机蔬菜、德丰金针菇等特色品牌农产品,企业注册农业品牌商标60余个。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成功举办“于洪农产品推介会暨首届'食在平罗’特色果蔬名品展”,庆丰收、迎小康“2020年中国沈阳·于洪首届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组织20余家涉农单位对接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发展6个市级电商村,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达到50余家,开展培训240余人次,年营业额达到4000余万元。推进边台农旅、十里河虫草、拉马台西红柿等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前辛台、秋家村成功获批市级休闲美丽村,特色产业和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振兴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于洪区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工作,建立了区、街、村三级推进工作体系,形成了区委农办牵头,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区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公安分局、自然资源分局,属地街道等部门协作推进的工作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强化对村“两委”班子日常管理和考核,起草制定《关于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管理办法(试行)》,激发创业精神,不断提升全区村“两委”班子整体水平。加大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力度,落实“四个一”包保体系,针对马三家街道静安村党支部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制定“一村一策”整顿方案,全面提升农村党建整体水平。

  增强村民自治组织及村级民主监督能力。开展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工作,引导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村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弘扬公序良俗,全区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工作实现“全覆盖”。发挥村务监管委员会作用,严格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指导村民委员会及时更新完善村务公开目录,建立民主评议工作机制。发挥乡贤作用,让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官民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积极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为载体,坚持党建统领、专群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执法不出错”。结合“110”接处警、社区警务工作和执法办案等日常业务,全面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做到全掌握、全干预、全化解。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增加农村监控点位和联网数量,重点安装在行政村村委会、小广场、集市等点位,已完成安装摄像头1316个,每个村屯至少有6至8个摄像头,村屯及路口覆盖率超60%以上。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6个美丽示范村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完成8个美丽示范村规划编制,边台精品示范村启动建设。持续开展“三清一改”行动,清理垃圾15.2万吨,清理3堆8568个。创新开展农村六分类(除城区四分类外,增加秧稞和建筑垃圾两类),推进福建沃土专业化企业投资建设废弃有机物资源化处理站,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黑土地修复有效衔接。

  投资2000余万元配置村户源头分类桶及收集池3.1万组(个)、电动分类车385台、分类中转点72座。力争完成农村改厕9400座,确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完成12条黑臭水体及直排口综合治理,新建污水管线1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4处。全区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提升乡镇和村为民服务能力。结合街道改革,大力推进人、财、物力向街道倾斜,赋予街道更多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在每个街道建立功能完备的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探索开展村屯代办服务,推进政府服务向村屯延伸。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多部门参与,合力推进村委会改造、文化广场建设、老旧设施修缮,提升村委会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

来源:农民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