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0年,朱德回到阔别51年的四川,却被堂弟嘲笑:穿着不如县干部

 一梦红尘独自啸 2022-05-06 发布于四川

朱德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到光辉胜利的全过程,毛主席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刚”,是“人民的荣光”。周恩来则将朱德的革命历史看作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朱德从1952年到1966年,曾先后到达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130多次的视察活动。朱德一生中曾6次前往四川视察,但他只回过老家一次。

文章图片1

朱德回到家乡四川

1960年3月,阔别仪陇51年的朱德元帅终于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却被堂弟嘲笑。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借助朱老总的一生,来了解他回乡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事迹。

红军之父——朱德

朱德1909年离开四川前往云南讲武堂学习,从此离开自己的家乡很少回来。1927年南昌起义的时候,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起义后,朱德担任先遣司令率领先遣队,比其他大部队早两天踏上南下的征途。

8月30日会昌战役结束后,周恩来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议上研究决定了著名的三河坝分兵,朱德则率领4000余人留守在三河坝。面对敌我双方兵力悬殊的局面,朱德指挥起义军先后三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在三河坝整整坚守了三昼夜,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自己掩护主力部队的任务。

文章图片2

朱德

朱德率部南下途中,遇到一支从潮汕退下来大约200多人的部队。朱德询问过后才知道主力部队在潮汕期间已经被打散了,这一消息令许多战士们都流露出悲观的情绪。

在关键时刻,朱德挺身而出召开骨干会议,并说:“我既然加入了共产党,就有责任将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给保留下来。我有决心担起革命的重任,我更有信心将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一直将革命干到底!”

朱德铿锵有力的话语给大家巨大的信心和鼓舞,最终经过激烈的讨论,朱德总结出“尽快找到上级党组织,保存好这支军队”等四条意见。朱德提出的这四条意见也为这支处于绝境且陷入混乱的部队,指明了方向和出路。

陈毅后来回忆说:

“朱老总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最低沉的时候,指出了革命的前途,增加了群众革命的信心,这就是总司令的伟大。可以说,如果没有总司令的领导,这个部队肯定会垮的!”

1930,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第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他也一直被誉为“红军之父”。

文章图片3

飞夺泸定桥

在长征中,强渡大渡河是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而当时关键一仗就是在泸定桥上展开的。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律斯基曾说:

“泸定桥一战在长征历史上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这次战斗失败,如果红军害怕不敢前进,或者如果国民党炸断了绳索,那么中国随后的历史可能就不同了。”

能否渡过大渡河,也关系到中央红军是否会成为“石达开”第二。事实证明,中央红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因为和国民党军队相比,我党以及中央红军有7个优势:

战略方针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战术指挥更加灵活机动;统战工作做到家;用理想和信念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以及凝聚力;旗帜上的口号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做到了;内部更加团结;民族政策更能化敌为友。

文章图片4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担任八路军总指挥,率领战士们奔赴华北前线,协助国民党军队和日军作战,也取得了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不久后朱德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军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朱德曾先后兼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以及第二战区副司令长,指挥所管辖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共同作战,维护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1940年9月2日,朱德根据毛主席提出的“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邀请董必武、徐特立等人前往延安西川视察,随后来到南泥湾等地进行考察。

朱德来到南泥湾考察后,认为这里可以实行军垦,于是便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并提议可以让王震率领359旅屯垦南泥湾。毛主席采纳了朱德的意见,不久后王震就率领359旅的战士们前往南泥湾。

困醒前,朱德对王震说:“部队参加生产以后,不仅可以休养,增进军民间的关系,还能让指战员得到锻炼。你们一定要好好干,用自己的双手建立起革命的家业。”

文章图片5

据统计,1941年359旅共开荒1200亩,收获细粮1200石,蔬菜82.4万公斤,盖了600多间房子。

在解放战争中,朱德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7年和刘少奇等人东渡黄河,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并到华北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

朱德亲自到华北前线指导作战,不仅取得了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还开创了攻克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在战略决战阶段,朱德协助毛主席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朱德和毛主席一起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南下作战”的命令,最后彻底推翻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朱德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军事经验,还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关于带兵、练兵、养兵等重大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文章图片6

朱德:对虾能换多少钢材?

红军的队伍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幅对联:

红军里官兵夫衣著薪饷一样

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这幅对联不仅反映出红军和白军的区别,也体现出朱德一贯的生活作风。

1928年春节即将来临,某天朱德的警卫员找到司务长,向他传达朱德的指示:“尽管现在的伙食费很少,但菜还是要多买点,要让战士们吃饱,高高兴兴地过个新年。”

司务长接受命令后心想:朱军长总是时时刻刻想着战士们,可是对自己的身体却是一点也不关心的。最近冬训,朱军长总是身先士卒地带着战士们训练,晚上还不辞辛苦地在灯下工作。日复一日,朱军长的身体消瘦了,应该给他补补才对。

文章图片7

朱德和聂荣臻

一想到这里,司务长就有些心酸,可是要给朱军长补身子,又从哪里来的钱呢?就在这个时候司务长想到自己昨天刚刚发的、准备送回家给母亲治病的伙食费。

于是司务长拿着钱飞快跑到老乡的家中买了几个鸡蛋,交给刚从国民党军队跑过来的伙夫手中,并说:“这些鸡蛋给朱军长吃,要好好炒!”此时,只见朱德用毛巾包着几个鸡蛋进了厨房,对伙夫说:“请你将这些鸡蛋煮一下,不要放辣椒,煮好后就趁热送给那几个受伤的同志吧!”

伙夫听了朱德的话有些疑惑,连忙说:“司务长刚刚叫住我,说是让我炒点鸡蛋给您吃。”“什么?给我吃炒鸡蛋?司务长人呢?将他叫来!”

没过多久,司务长就来了。朱德一边帮伙夫切南瓜,一边说:“你刚刚是去给我买鸡蛋吃了?”司务长点点头,说:“是的。”

朱德又问:“那战士们吃的什么?”“南瓜。”

朱德再问:“战士们都吃南瓜,我为什么要吃鸡蛋?”司务长被朱德给问住了,动了动嘴没有说话。

文章图片8

邓小平、贺龙、朱德

朱德放下菜刀,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知道,我们是为广大穷苦百姓谋利益的革命军队,是和国民党军队有根本区别的新型军队。大家都是因为革命才走到一起的,我和你们一样都是革命战士,怎么能区别对待呢?”

这一切都被那名国民党伙夫给听在耳中,他回想过去在国民党军队当兵的时候,当官的和当兵的完全是两重天。

此时,一名警卫员跑过来说:“军长,卫生都打扫完毕了!”朱德走出伙房来到军部门口,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一名战士说:“军长,您写一幅对联吧!”

朱德沉思片刻,乘兴挥笔写下了这幅对联。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在延安的时候总喜欢吃泡菜,还经常让炊事员多采点野菜。一次,伙房里没有肉了,做菜的大师傅只好将仅有的一点猪肝给炒了。正巧,这天大灶上杀猪,给朱德的灶上送来一块肉。大师傅为了给朱德补补身子,便又做了一个肉菜。

文章图片9

吃饭的时候,朱德发现饭桌上多了两个荤菜,便想:自从大生产开展以来,机关的生活是得到了改善,但两个荤菜还是超过了标准。于是朱德将大师傅叫来,问题:“怎么今天中午做了两个荤菜?”

大师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说清楚,朱德亲切且严肃地说:“根据地人民的生活还不是太好,我有一个荤菜已经很满足的。生活上不够标准是没关系的,但超过了标准却是万万不行的,这份菜就留着下顿吃吧。”

几十年后,尽管生活条件都得到改善,但朱德仍是这样要求工作人员的。曾给朱德做了20多年饭菜的厨师邓林说过:

“一般人都以为朱老总是中央的领导,吃饭是特灶,标准一定很高。但其实不管是解放进入北京,还是1971年我生病离开中南海,朱老总、康大姐和我三个人加起来的伙食费,每个月都不会超过50元。如果按照当时的标准,这只是一般中层干部的水平。”

文章图片10

50年代中期,有一天机关供应站来了一批对虾,邓林知道朱德喜欢吃新鲜的鱼虾,便买了几个。当邓林将对虾烹饪好端上饭桌,朱德见后不是立刻动筷享用,而是问他这是从哪里来的,多少钱一斤。

当知道价格后,朱德说:“老邓啊,对虾是好吃,但你知道吗,一吨对虾到国外就能换回好多钢材!如今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也缺少刚才,对虾少吃一口没关系,进口钢材更重要。以后要记住了,再有对虾也不要买了,买了我也不吃。”

邓林有些心疼朱老总,便说:“老总,您是国家领导人,就是顿顿都吃对虾能吃多少?”

朱德摇了摇头,说:“我身为国家领导人,更要为国家着想,能省一点是一点,反正以后不要再买就是了!”

朱德被堂弟嘲笑:穿得还不如县领导

朱德还曾因为太过俭朴而被堂弟“嘲笑”,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文章图片11

朱德夫妇和乡亲们

1960年3月,朱德回到了阔别51年的故乡仪陇。从1909年春离开四川前往云南算起,50多年来朱德不是没有到过四川,只是由于他身负重任,没有能够回到生他养他的仪陇。

1911年12月,朱德随军进入四川,支援四川人民的辛亥革命,达到了自流井。

1916年6月,护国军讨袁,纳溪大战获得胜利后,朱德率部进驻泸州。

1922年3月,朱德放弃高官俸禄离开云南,5月途径四川,但他没有回乡探望,而是出国寻找救国的真理。

1926年8月,党派朱德回到四川万县,争取杨森参加北伐战争,并策划泸顺起义。

1935年4月,长征途中,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1957年2月下旬,朱德来到成都、绵阳、重庆等地视察。

朱德真可谓是“六过家门而不入”,他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事务繁忙,根本无暇顾及。

文章图片12

而朱德此次回到故乡也是有原因的,3月8日,朱德来到南充市,次日便回到老家仪陇县马鞍场。此次外出视察,朱德一路上都很关心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当时报纸和广播都在吹嘘“形势大好,越来越好”,但很多地方的农民还是因为没有粮食吃而挨饿。朱德知道这件事后寝食难安,他在北京实在是呆不下去,这才打算趁着外出视察的机会回到故乡了解真实情况。

朱德外出一直不喜欢下面迎送和宴请,尤其反对前呼后拥,这次回家乡仪陇更是轻车简从。回到马鞍场那天,朱德的本家兄弟朱代良看到他穿着一身旧军装,脚上穿了一双旧皮鞋,非常惊讶地说:

“亏你还是个老总呢!怎么穿这样一身回家啊?你看看我们县上的干部,哪个穿的不比你好啊?”

面对堂弟的“嘲笑”,朱德笑着说:“你怎么这样说话呀!我这不是穿戴得很好嘛!穿衣服能保暖就行了,我朱德不求衣锦还乡,但愿民富国强!”

文章图片13

朱代良听了堂哥的话,还是有些想不通:“你做了这么大的官,总不能和老百姓穿得一样吧?”

朱德说:“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不能讲究穿,也不能讲究吃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乡亲们渐渐围了过来,有人问:“老总,我们一直盼望着您能来仪陇看看,解放这么多年,您怎么现在才回来啊?”

朱德说:“我也惦记乡亲们啊,但实在没有空回来看大家啊!”他顿了顿继续说:“我朱德自从离开仪陇后,没有给家乡带来什么好处,我让乡亲们跟着我受罪了!”

这次回乡,朱德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和乡亲们的生活,他走遍了附近的乡镇。每到一个地方,朱德都会进去看看乡亲们,调查研究,了解民情。

文章图片14

朱德一家

紧接着朱德和康克清来到一座高大的砖瓦结构的房子面前,此时有人向康克清介绍说:“这就是朱老总的家!”朱德看了看面前的大房子,摇了摇头说:“不是,我没有在这里住过,我们家很穷的,哪有这么好的房子住?没有没有。”

同行的人都愣住了:怎么朱老总连自己家都不认识了?难道是因为离开家乡的时间太久了?

朱德站在这里左看看,右看看,过了一会才想明白,原来他在护国军中当旅长的时候曾捎钱回来,这是那时候盖的新房子。50多年了,朱德从未回过仪陇,自然不认识面前的房子。

朱德恍然大悟,说:“我想起来了,这是我在护国军时捎钱回来盖的新房子,我还没见过呢,真是自家人不认自家门了!”

3月12日晚上,中共仪陇县委的领导眼看总司令在故乡视察的时候吃的都是普通饭菜,住的是民房,睡的是一般床,心里十分难过。于是领导便为朱德准备了一次还算说得过去的晚宴,专门为朱老总夫妇送行。

文章图片15

谁曾想这件事提前被朱德知道了,他将县委的领导叫去,严肃地批评道:

“在南充地委,我就曾提出回乡的'约法三章’:一是不要限制我的自由,我想去哪就去哪;二是我愿意找哪个人谈话就找哪个人谈话,不由你们管;三是吃饭自己点。我提的你们都忘了吗?你们还专门为我设宴,我吃得下去吗?”

朱德见县委的领导都低着头不肯说话,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于是便放低声音,语气也变得和蔼:“你们给我做的这些家乡饭,省钱又方便,我吃起来也高兴。”

县委的同志见朱德生气了,说得又中肯,只好撤下晚宴,准备一些简单的饭菜。

不管是在哪里,朱老总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的本性,不浪费一点一滴。

朱德的遗言:革命到底

朱德一生廉洁奉公,在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不仅自己常常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从不让他们因为自己的名声而谋取任何私利。

文章图片16

朱德和康克清

1960年,朱德的孙子满7岁可以上小学了,开学当天,他背着书包,换上干净的衣服,高兴得不得了。他知道学校离家很远,以为自己可以坐着小汽车上学了。然而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不是四轮小汽车,而是一辆三轮车。

天真的孩子一见三轮车就大嚷起来,说:“怎么不是四轮子的?我要坐四轮子的车!”这句话刚好被朱德听见,他严肃地说:“你问问王伯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坐过汽车吗?”

拉车的王师傅说:“别说坐汽车了,连三轮车都没有坐过哟!那时候肚子都吃不饱呢!”紧接着朱德给小孙子讲道理:“你想要坐汽车,别人家的孩子也要坐汽车,你们这是要浪费国家多少汽油啊?更何况小汽车是国家给爷爷办公用的,你去上学怎么能用呢?”

朱德对家里的子女无一例外,都不准他们坐自己的汽车外出或者上学。有一次女儿生病了,需要汽车送她去看病,朱德一再叮嘱秘书:“一定要按照规定付油费!”

朱德还曾对子女说过:“我希望你们'接班’,而不是'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

文章图片17

毛主席和朱德

1976年朱德的身体越来越差,几乎每天都要带病工作。康克清多次劝他注意身体,但朱德总是说:“毛主席的身体不好,恩来也不在了,现在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工作!”

由于过度的劳累和紧张,朱德的肺炎复发了,尽管如此,朱德还是坚持会见外宾。

6月26日,朱德因病被送往北治疗;7月5日,朱德的病情急剧恶化;7月6日下午3点1分,朱德逝世,享年89岁。

朱德病逝后,康克清让孩子和秘书、警卫等人给朱德换衣服。可是在家里找来找去,竟然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的衣服。最后实在找不到了,家人这才想起朱德根本没有新衣服。

朱德的孙子朱和平泪如泉涌:“爷爷辛劳了一生,一定得让他穿身新衣服!”于是,朱德的家人临时在红都服装店给他做了一身内衣,外衣中山装仍是他穿了多年的那件。

按照朱德生前的遗愿,康克清将他多年积存的20306.16元交给党组织,作为他最后一次向党组织教党费。

文章图片18

毛主席给朱德授衔

朱敏曾回忆说:“父亲说过,他是无产阶级的一员,他的所有东西都是公家的,在他死后一律上缴。只有父亲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我们才可以拿去学习。”

“革命到底”是朱德最终的政治遗言。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是朱德留给子孙们的临终嘱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