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起陇西》中,诸葛亮北伐两次争夺陇右地区,为何都失败了?

 冷兵器研究所 2022-05-06 发布于浙江省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编者按:最近,根据著名网络小说《风起陇西》改编的电视剧终于开播了。其背景就是整个三国阶段对于陇右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孔明北伐时期。本文就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介绍下蜀魏对于陇右地区的争夺。

陇右地区的行政区域 

陇西地区最早被有效统治是在战国中期秦献公征讨狄戎的年代,到了战国末年秦昭襄王在陇右始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今甘肃临兆)。此时开始陇西郡的边界得以明确。而随着后来西汉陆续在西北开疆扩土,陇西郡已经不能单独承担汉军深入漠北作战的重要补给地,所以整个陇右地区也逐渐被统治者所重视。而随着汉代州级行政区的确立,陇右地区便归属了雍凉二州。

雍州行政地形图

从著名学者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篇》中可以找到雍凉二州的地理区域,雍州的绝大部分区域是在狭义的“陇右”地区:陇山以西(右),此区域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西边是黄河天险,南倚秦岭,东连关中平原。

而凉州则是在更广义的“陇右”,也就是河西地区。此二州从汉代一直到曹魏总共设立过雍州九郡:京兆郡、冯翊郡、扶风郡、新平郡、广魏郡、安定郡、天水郡、南安郡和陇西郡。以及凉州七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和西平郡。

凉州行政地形图

到了东汉末,曹操先是在建安十八年(213年),将凉州地域被并入雍州。由张既出任雍州刺史来管理陇右地区,后魏文帝曹丕因为凉州多地的叛乱,只得把凉州单独设州以便实行有效统治。而在民族构成上陇右地区则以汉、羌、戎部落“混居”为主。所以这样的半农半牧地区可以为军队提供大量的粮草与战马。

魏国在陇右的布防 

魏国最早在陇右布防的人应该就是张既,此人早年曾经跟随曹操击破过马超。后来曹操在与后来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还曾经调派过张既在雍州的部分军队南下,并在征讨张鲁和后来与曹洪共同击败刘备部将吴兰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这说明雍州的这支地方军队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而且虽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争夺战中击败了曹操,但曹操从汉中撤退的时候听从了张既的策略,将大量民众迁到了陇右。因此陇右地区在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兵粮就得到了很大的补充。

到了曹丕继位后,在凉州的武威、酒泉、西平等郡发生了叛乱,曹丕只得将张既改封为凉州刺史,命他前去平叛。原雍州刺史一职,则由郭淮接替。张既到任后,迅速平定了叛乱。随后整顿当地内政,并设立了烽火台、城塞等军事设施。到了220年以后,魏国才算是开始在凉州实行了有效统治。

94版三国郭淮剧照

因此,在雍凉二州,魏国的兵力并不算多。再按照魏国的军队总体布防来看,前线的重兵都集结在了荆州与扬州与东吴对峙,后方兵力则主要集中了冀州、洛阳、许昌等地。所以到了蜀汉北伐前夕,孔明对于在陇右地区用兵的兵力优势还是有很大的自信。

除了兵力外,雍凉最高统帅的人选曹丕也犯了很大的错。本来曹丕在黄初二年(221年)让宗室曹真统领了雍凉都督,但在黄初三年(222年)曹真被调去伐吴,魏国新设的雍凉都督居然是庸才夏侯楙。

94版三国夏侯楙剧照

而造成这样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误判了蜀汉北伐的方向,曹丕在位时,总共有过三次用兵,分别是伐吴、伐吴、伐吴。因为此阶段的蜀汉刚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详见《曹操败赤壁、关羽走麦城,从军事地理学分析,三国争夺荆州的关键点在哪?》)所以曹丕把国内大部分兵力都用在孙权身上。甚至到了227年,(魏太和元年,蜀汉建兴五年),孔明到了汉中后,魏国朝议上都认为就算孔明出兵,其主攻方向也应该是关中,而非陇右。

而面对满朝文武对于蜀汉的轻视,雍州刺史郭淮则展现了清醒的一面。在孔明北伐前夕,为防备蜀军,他曾经前往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等地巡视,对此三郡加强了布防,这也孔明在后来的北伐中未能及时攻克天水郡,为魏国从关中调兵争取了战机。

孔明北伐前的路线选择:重新掌握荆州的“可能” 

蜀汉建兴四年227年,孔明上了《出师表》然后就去了汉中。但是在一年之后才开启了北伐,这样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人:孟达。而之所以是孟达,是因为他占据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地理位置:上庸地区。

上庸地区示意图

上庸地区地处汉水、长江之间的武当山脉以西地区,西南连汉中,东南接荆北襄阳,南通夷陵,正北面则是雍州的京兆郡,也就是长安的所在郡。所以在“天下之争在荆州”的汉末三国时代,上庸的军事地理价值不言而喻。而最早为刘备攻取此处的就是孟达。

但是关羽被杀之后,孟达因“坐视不救”而降了魏,曹丕便任命他为新城郡太守,辖房陵、上庸、西城(后改名魏兴郡)。到了孔明平定孟获之后便开始想要策反孟达。其原因就是对于出仕前就生活在襄阳隆中地区的孔明来说,上庸无疑就是自己的“后花园”,所以得到上庸无疑就是找到了一条最近的北伐路线。

因为如果孔明拿下了上庸,那么从汉中至荆州北部的水道就将被蜀汉掌握,这将极大增强运粮的便利性,这也为拿下荆北襄阳的增加了可能性。而襄阳要是被拿下,关羽丢失的荆州将有可能会重新被蜀军控制。如此一来,孔明的“隆中对”中南北夹击曹魏的战略就得以展开。因此上庸的得失,也关乎到了孔明北伐的全局。

94版三国孟达剧照

但是当孟达要“造反”的消息被司马懿得知后,孔明对于重新控制上庸以取得荆州这条路线的期待就只能是幻想了。因此当“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路线中,荆州这条路彻底走不通以后,就只能走益州的路线了。

孔明的第一次北伐与街亭之战

事实上孔明自己也知道凭益州一隅之地,想要一口气完成北伐,根本不现实,所以只能采取了“隆中对”中“西和羌戎”的路线。他把首次北伐的攻击目标定在了陇右地区便是明证。

益州北部

而孔明的第一次北伐可说是机会最大的一次了。此时不仅魏国在陇右部署的兵力较少,而且赵云的偏师,还在斜谷牵制了曹真从关中带来的大量援军。正因如此,孔明在进兵路线上选择了祁山道,以此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是在进兵之初却并没有攻陷魏军在天水郡的第一道防线:祁山城。随后孔明只得绕过祁山城北进,然后立刻就攻陷了南安郡,随后安定郡除部分在陇东土地外,也被蜀军攻陷。两郡攻陷之后,蜀军便开始在陇右大肆攻城略地,但是天水郡内的祁山城不被攻陷,这也对蜀军的粮道造成了威胁,而且郡治上邽也被雍州刺史郭淮迅速控制。这也造成了蜀军难以将已攻陷区域与连成一片。

再加上上邽的地理位置又位于渭水南岸。这既阻止了蜀军继续向渭水北岸发起攻击。同时又护住了渭水河道,这才使得来自关中的补给不至于被蜀军掐断。也由此,陇右的魏军终于撑到了张郃援军的到来。于是孔明遣马谡、王平、高翔前去迎战张郃。然后双方就开始了街亭之战。

第一次北伐示意图:画圈的几个为重要据点

那么,街亭到底在哪里呢?又为何会关乎全局?守街亭的人又为何是马谡?

首先,关于街亭的位置有两说,一说是渭水北岸陆路的关陇古道中的陇山道,另一说是渭水南岸水路的陈仓渭水道。既然现在没有准确的回答,那么我们就从双方的进兵路线做个推断。

首先看下陇山的地形。陇山是自甘肃东部至陕西西部的南北走向山脉。东连关中西接陇右。而曹真交给张郃的任务是支援陇右,所以为了快速行军,张郃所率的步骑肯定是要走大道,也就是山脉中的陇山道。此路段沿渭水、沂水进至陇关后,可直接支援还在与蜀军作战的上邽与广魏郡。所以马谡与王平肯定会在陇山道上阻击张郃。

街亭之战示意图

而张郃由于是急行军,所以带的粮草肯定不会多,后续补给及前线所需肯定要靠水路的陈仓渭水道来获得,而且郭淮进入上邽以后还使得广魏郡的防守得到了巩固,这样一来,上卦与广魏两地就能从南北两个方向“锁”住陈仓渭水道。

所以孔明又派了高翔前去坚守此处,一来是封锁张郃以及后续魏国援军的粮道,二来也可以起到封锁郭淮与张郃合兵的效果。因此街亭之战其实是在两个战场,只不过孔明派三将分守两地的目的是相同的:阻击张郃,为前线继续攻取上邽、广魏郡、祁山城等地争取时间。

接着是第二个问题:街亭为何那么重要?

街亭一战对于魏国来说,如果陇山道被蜀军控制,其西面的广魏、安定,天水,南安,陇西雍西五郡就会孤立无援,那么魏国的雍凉二州迟早都会被蜀军“收割”。而对于蜀军来说,得到雍凉二州,就可以得到整个陇右地区,那么首先国力可以增加,尤其是可以获得战马,这样可以改变立国于西南的蜀汉一直欠缺的骑兵的局面。

其次是可联合吴国分别由西北、西南、东南夹击曹魏。以此改变蜀汉在三国中的地缘劣势。所以,街亭之战不仅关乎北伐全局,更关乎三国的攻守形势。

94版三国马谡剧照

然后是第三个问题,为何是马谡?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蜀国的国力远弱于魏国,特别是在夷陵之战惨败之后,这也使得孔明北伐之前能用的将领已经不多了。而北伐的关键是在于攻占陇右,所以能用的将领如魏延等人都去前线攻城略地了,守街亭的任务如果从前线抽调部队,那会影响到攻占陇右的速度。而如果攻占陇右的速度放缓,那么守住街亭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孔明只得派出职业只能算是个“参谋”的人选。

但是关于阻击战应该怎么打,孔明也是告诫过马谡的。当然,孔明也知道,张郃只是先锋部队,所以他不会指望马谡可以击退魏国所有的援军。所以,即使马谡拖住了张郃,等魏国后续援军到达以后,马谡肯定还是守不住的。

但问题是孔明只是希望马谡尽量多守几天,奈何马谡偏要学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打法,结果被张郃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而后面的高翔面对郭淮与张郃的南北夹击,当然就更守不住了。唯一庆幸的是,王平带回了部分军队。

94版三国张郃剧照

这样一来街亭彻底丢了,魏国的援军也即将源源不断地赶至。再加上祁山城、上邽、广魏郡、陇西郡等地又久攻不下,蜀军在雍州的攻势也就无法持续了。到此,孔明的第一次北伐陇右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但是熟悉三国史的读者应该会想起个人:姜维。那么姜维在被孔明招降前干什么去了呢?

其实姜维一开始打算跟随天水太守马遵一起,陪同郭淮退保上邽。但是马遵走的时候居然没有通知任何一个手下的官吏,其中就包括了时任中郎的姜维。等姜维诧异的发现太守居然跑了,只得追到上邽。等到了上邽,马遵居然怀疑姜维是反贼,最后姜维无处可去这才投降了孔明。

第四次“北伐”:魏延的反击

94版三国魏延剧照

孔明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当年年底,魏国和东吴那边发生了石亭之战。为了配合此次作战,孔明沿陈仓道发起了第二次北伐,但收获不大,只斩了王双。第二年开启的第三次北伐中拿下了曹操伐汉中时归顺的武都郡西部和阴平郡。之后不久魏国为了“报复”蜀国的北伐便派曹真、司马懿伐蜀。但这次魏国的伐蜀遭遇了恶劣的天气,仗没打就退了回来。

94版三国曹真剧照

那么,第四次北伐呢?《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其实并没有记载孔明的第四次北伐,或者说虽然有第四次北伐,但出兵的不是孔明,而是在此次作战中追击郭淮的魏延。因为魏国的此次伐蜀,配合作战的还有从从陇右地区出兵的郭淮。

只不过作为偏师,当曹真、司马懿都退了,那郭淮也只能退了。那么既然退了,对于敢于“奇袭子午谷”的魏延来说,哪怕兵粮再少也没有不追的道理。而要追击,那么往哪里追?那要看郭淮从哪里来了。郭淮作为雍州刺史,驻地一直都在天水郡,所以魏延的追击肯定是要一路追击到天水郡,但是魏延与郭淮激战地方确是在南安郡。

曹真伐蜀与魏延反击示意图

魏延选择这样的路线,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北伐时,他就来过陇右,对于道路以及天水和南安的防御情况还算是熟悉。所以基于之前的经验他也明白,想要攻克天水郡,就先要攻克祁山城,然后攻克上邽,所以攻克天水郡全境的难度其实非常大。那么在如此“孤军”的条件下,与其攻击防御能力强的天水郡,倒不如攻击邻近的防御能力弱的南安郡。

而作为雍州刺史的郭淮,刚跑回天水郡就只得再调头赶往南安郡与魏延激战,最终在一个叫阳溪(谿)的地方被魏延击破。而深入敌境的魏延即使野战中胜了一场,也不可能停留太久,只不过他撤走的时候,顺便把当地的粮草也收割一空。

孔明的再次北伐雍凉

蜀汉建兴九年(231年),孔明收到两个好消息:一是成功发明了“木牛流马”(详见《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何物?》)。二是曹真病死,算上之前在石亭之战被陆逊干掉的曹休,曹氏里已经找不出能同时统领关中与陇右的人了。所以,“五出祁山”的第二次雍凉北伐开始了。此时魏国找出来对抗孔明的人就是日后的晋宣帝司马懿。

至于为何是司马懿的原因则有两个:一是司马懿的驻地在南阳郡,那里离关中比较近,二是司马懿之前还平定了孟达的叛乱,并一同加入过伐蜀的大军,对蜀汉的攻守形势比较熟悉。

益北雍南示意图

面对更棘手的对手司马懿,持重的孔明依然选择了祁山道作为进兵路线。并且发起攻击的第一处还是祁山城,司马懿则在赶至长安后拒绝了张郃将部分兵力留守关中的建议。因为蜀汉就那么点兵力。

第一次北伐时攻击陇右的同时,孔明还让赵云分兵攻击关中,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派去守街亭的只能是“参谋”马谡。试想如果当年是赵云守街亭,那么肯定不会被张郃“秒杀”,而且拖住魏国的后续援军的时日也可以再久一些,孔明借此来完成陇右攻略的战略构想是很可能实现的。

街亭遗址现场图

所以司马懿给张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先一步赶往街亭西面的略阳,因为守住略阳,就不用担心蜀军会像第一次北伐时一样绕过上邽,在街亭截断魏国从关中来的援军,而且上次马谡犯的错,孔明不会再犯第二次,所以张郃必须在蜀军还没有从天水郡攻入广魏郡以前赶至略阳。

划圈的两处就是略阳与街亭

而司马懿的第二道命令就是令郭淮等从上邽南下,全力救援防守蜀军的第一道防线:祁山城。只不过凭郭淮的那点兵力并不足以完成救援的任务。但是孔明也只是击退了郭淮等人的援军,面对祁山城还是没能攻克,最后只得留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然后全军北进向天水郡发起了攻击。

这样一来,双方的目标都明确对准了上邽,因此抢的就是时间了。而抢时间的意思对于司马懿来说就是尽快赶至上邽,对于孔明来说却不是非要攻克上邽(当然能攻克最好),而是抢粮草,因为此时麦子熟了。

那么现在来算下路程:孔明在攻打祁山城的时候,司马懿的后续大军还在赶往陇右的陆上。再加上孔明此次的战略构想并不是一次性攻克天水郡,所以蜀军到了上邽以后,只是在收割粮草,并没有绕过上邽继续向东发起攻击,而等到收割完粮草之后就主动“退兵”了。

而当司马懿的关中大军也赶至上邽的时候,蜀军已经将上邽城外的粮草收割一空。见此情景,司马懿立刻派牛金前去叫阵,结果发现孔明真的是“退兵”了。虽然司马懿不知道孔明为何“退兵”,但既然敌军退了,那就没有不追的道理。最后一直“追”到祁山城附近的卤城附近停了下来。

94版三国司马懿剧照

而这正是孔明想要的结果。因为如果继续在陇右与敌纠缠,那么关中的援军就会源源不断的赶来,这导致的结果将会和第一次北伐一样:在某个地点截断魏国援军,然后抢时间攻克陇右,但是这样的战略已经被证明成功率并不高。

所以与其在陇右抢时间,不如将战线放在祁山道的山区里。这样一来可以发挥蜀军擅长山地战的优势,二来缩短自己补给线的同时,还能拉长魏军的补给线。要知道,魏军的大量粮草已经被收割完毕,郭淮在雍凉地区重新收集的粮草也经不起消耗,魏军再想补给就得从关中运粮。所以孔明干脆便在祁山道的山区里构筑防线,准备打持久战。司马懿见此,也只得就地扎营然后也开始构筑防线。

但是,此时的魏军已经拖不起,因此张郃对司马懿的战术产生了意见,他认为与其一直在山区里空耗,不如分兵迂回至蜀军背后发起攻击。但是这样的建议再次遭到了司马懿拒绝,最后魏军的众将士开始嘲笑司马懿,司马懿不得已只得装病不出。直到第二年5月,魏军再也拖不下去,只得发动了攻势。

94版三国王平剧照

面对魏军的攻势,蜀军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其中南面的王平面对的是张郃部的攻击,此时算是两人的第二次对阵了,之前的街亭之战中,王平正是在最后阶段收拢了蜀军的溃兵,但是此番交战,王平率领的蜀军“特种部队”登场了:无当飞军。(详见《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出师表》“五月渡泸”后,蜀汉为何有了无当飞军》)

在此军的面前,张郃的猛攻并不见效,王平牢牢守住了阵线。而在北面,司马懿的关陇步骑在山区里也根本不是蜀军的对手,在魏延等人的猛攻下,魏军大败。此后双方又对峙月余,蜀汉因为李严想要官位,孔明不肯给,所以故意不肯送粮,孔明在断粮之后只得再次无奈的退兵。

蜀军“退兵”路线与魏军追击路线,以及张郃中伏大概区域

得到蜀军撤退的消息,司马懿立刻下令让张郃发起追击,本来张郃并不愿意,无奈的是司马懿才是主帅,结果张郃在祁山道的分支木门道东边中了孔明的伏兵,被乱箭射死。至此,孔明北伐陇右的战役结束了。而下次再进攻关陇则是要等到姜维的时代了。

参考资料:

《后汉书卷》

《三国志》

《水经注》

《水经》

《华阳国志》

《读史方舆纪要》

《西和县志》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