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真的逃出生天?其实,这只是建文旧臣的谎言

 人文之光 2022-05-06 发布于辽宁省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而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在明朝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很多书上认为,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出逃。而夺取皇位的永乐帝则满天下追杀建文帝。

三流地摊读物《明朝那些事儿》认为,永乐帝在很多年后,得到了建文帝下落的消息。不过个人认为:靖难之役后,建文帝逃出生天的消息,其实是建文旧臣为了吓唬永乐帝,而制造出来的局。

1、毫无胜算的朱棣

  很多地摊读物在描述建文皇帝出逃的时候,采用了大量民间地摊读物的说法:什么道衍和尚一开始就和朱棣策划谋反;什么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知道建文帝坐不住皇位,所以预先留下了袈裟给朱允炆,让朱允炆在倒台前出逃。

  其实这些都是小说家言。不论是道衍和尚还是朱元璋,都不会意料到靖难之役的发生以及结局。

  朱元璋恢复分封制的同时,也保证了朝廷的常备军是单个藩王军队的数倍,同时,在财力以及战争资源调配方面,朝廷都具备碾压藩王的实力。

  更何况,按照明朝规矩,如果单个藩王造反,朝廷和其他藩王,应该组团围攻谋反的藩王。这是朱元璋设计的制度。目的就是保证藩王坐镇边疆的同时,又不会危害到朝廷的权威。

  因此朱棣造反之初,几乎毫无胜算。甚至在靖难后期,朱棣已经逐渐有了财力不支的状态:三年靖难战争,朱棣虽然身先士卒,但是,朱棣也只是控制了三个府的地盘。以三个府的力量对战整个大明朝,朱棣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由于建文帝方面昏招不断,因此,本该在靖难之初就被平定的朱棣,硬是熬到了第三年,并且在道衍和尚的建议下,开始了冒险之旅:那就是放弃根据地,孤军南下,突袭京城。这一剑走偏锋的行动,其实失败率很高。而且一旦失败,永难翻身。因此,道衍和尚和朱棣,其实是在绝望中进行的豪赌。

  但是,他们偏偏赌赢了。

  在朱棣大军攻入京城的前后,建文帝的皇宫失火,建文帝失踪了。从此,关于建文帝出逃的传说,开始流传。

2、无法逃出生天的建文帝

  建文帝下落不明,让朱棣也很闹心。

  因为按照历史惯例,朱棣只要活捉建文帝,或者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么,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如果建文帝被自己俘虏,自己可以要求建文帝颁布诏书宣布禅位。这是最理想的方案。自己到时候可以册封建文帝一个王爵,而后毒死建文帝。

  如果建文帝的尸体被找到,朱棣更可以宣言:建文帝已死,打算帮助建文帝夺回京城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而建文帝的失踪,让朱棣郁闷不已。不过,朱棣为了防止人心动摇,抢先宣布建文帝已死——事实上,建文帝到底在哪,朱棣也不知道。

  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建文帝确实死在大火之中。

  因为在古代社会,交通不便,而且出门需要很多类似介绍信的物件。并且,普通话没统一,也局限了建文帝在社会的活动范围。可想而知,一个不谙民生、说南京方言的人,如果出现在明朝社会上,会第一时间被永乐朝廷的官差发现。

  但是,永乐帝在位期间,建文帝始终没出现在明朝社会上——最起码,如果建文帝真的出现,只怕第一时间会被官差带走。

  此外,永乐帝登基初期,建文朝廷的残余势力还在。如果建文帝出逃后,在逃亡路上颁布诏书,号召各地军民兴兵勤王。那么,永乐朝廷能否站住脚依旧是未知数。但是奇怪的是,直到永乐帝去世,都没听说建文朝廷号召残余势力推翻永乐朝廷。

  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建文帝确实在大火中死了。自然而然,既不会被官差在社会上发现,也不会号召军民起来讨伐永乐帝。

3.建文出逃传说

当然,在中国民间,流传大量关于建文帝出逃的传说,甚至还有不少遗迹,被认为是建文帝出逃后留下来的。但其实,这些传说,大概率是建文帝死后,建文朝廷的旧臣,面对永乐朝廷日益稳固,而捏造的。目的很明显:建文旧臣知道,指望推翻永乐朝廷已经很不现实,但是,给永乐帝心里制造点阴影,还是很容易的。

而事实上,永乐帝确实有点当真了。

后世的人,也当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