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将军何进真正的敌人是谁?

 海枯石烂海枯 2022-05-06 发布于福建省

董旻给得消息很有价值,灵帝的确病重。

灵帝在死前,想要立次子刘协(后来著名的汉献帝)为下一任大汉帝国的皇帝。

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

太子不争气,虽然是皇后生的,但举止轻浮,气质浅陋,没有丝毫人君之象。

相比之下,老二刘协虽然仅仅9岁,却聪明伶俐。因为刘协出生后就一直被董太后收养了(灵帝宠妃王美人生下刘协后,被嫉妒的何皇后干掉了,灵帝很生气,是张让等人花钱求情帮着给保下来的)董太后一直给灵帝洗脑,要立刘协,董太后和和何皇后为此矛盾极大。

介绍下何皇后的背景

何进出身屠户,早先丧母。其父何真再娶,生有一子二女。因中常侍中的郭胜是何进的同郡人,于是何进走了太监的门路,把同父异母的妹妹送入皇宫,后受宠于汉灵帝,成为贵人。

何家其实是太监集团选出来的外戚!

那太监真的是因为同郡的关系帮何进吗?

未必,太监集团在窦武政变后,也开始吸取教训,外戚这个重要位置决不能让士大夫染指,最好是我们太监扶植起来没有士族关系的老百姓。

靠太监门路当上外戚的何进才能更好的保护宦官集体的利益。

但是灵帝要换太子的想法一下子改变了权力的均衡局势。

要让刘协上台,就必须打掉太子背后的靠山何家。当然灵帝也知道宦官和何家的关系,他新提拔了一个小太监:蹇硕

为了增强蹇硕的实力,还把洛阳实力最强的军队西园军交给了他。(188年八月时,为讨伐黄巾军,灵帝在洛阳西园招募壮丁成立一支战时赴外出征的禁军:西园军,因为需要随时出征,所以在诸禁军中实力最强 )

灵帝同时下诏,涉及到军事问题时,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蹇硕的指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蹇硕这个西园军的“上军校尉”是整个朝廷的最高指挥官。

蹇硕大权在手,开始秉承灵帝的意志,着手对付何家。

此时恰逢边章、韩遂叛乱,入寇三辅,天下为之骚动。

蹇硕趁机要求何进西征韩遂,灵帝立马同意,此事后来被何进拖延后不了了之。

灵帝在南宫嘉德殿逝世,蹇硕再次出手。现在外面还不清楚情况,何进不清楚宫内的情况,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赶快解决掉他。

蹇硕派人去召何进入宫商讨国丧后事,何进听宣后迅速飞车前往(没有政治警惕性啊,这时候你应该先问问妹妹何太后的意见,摸摸宫内的情况,屠户出身,经验还是不足)

蹇硕在宫里面已经布置好了埋伏,就等何进进来。

眼看就要成功,一个叛徒改变了局势。

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那么关键的位置居然没做好人事调查!),在迎接他时用眼神示意有变。何进大惊,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然后顶级战备。

一击不成的蹇硕无奈选择了妥协,按照继位的正常顺序,让太子刘辩即帝位,其母何皇后尊为皇太后。

此时的京城,山雨欲来。

蹇硕和何进的矛盾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但是暗地里还有一伙人也在伺机寻找机会,别急,很快就要介绍他们。

何太后随后临朝主政,何进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后将军袁隗升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辅政,参录尚书事。

何进拿到大权后,回想宫内的谋杀依然胆战心惊,他也着手准备对付蹇硕,而倚重的心腹就是袁绍。

可以介绍这个潜在的势力了:袁家

当时提到袁家,有一个众所皆知的:“四世三公”。(意思袁家连着四辈,当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这个位置的高官。)

袁氏发源于汝南,汉平帝朝,袁家老祖袁良开始进入仕途,袁良师从大儒孟喜,在刘秀手下做了成武令。

到了其孙袁安这一辈出名了。(袁安最著名的故事就是袁安困雪,有一年,洛阳大雪,大雪把屋都压塌了。大街上全都是乞食求救的人,洛阳令下令赈灾,独有袁安门前积雪如故。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饿而死,便让人扫除积雪,进屋察看。只见袁安直挺挺地躺着,便问何以不出,袁安回答,如此大灾之下,百姓全都遭灾受饿,我不能再去麻烦别人。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儒家文化中教育孩子的经典故事,“袁安困雪”。)

明帝时期,袁家由于是当地豪族,所以袁安非常顺利的做了当地的功曹,后来被举荐为孝廉进入仕途。

袁安先后担任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任职所在之处民意甚高,公元71年,袁安被任命去楚郡任太守解决一起政治事件:楚王刘英的谋逆案

当初办案人员为了邀功,将案件扩大化,牵连了数千人。(这种为了自己的政绩,无辜牵连他人蒙冤的官员极其卑劣。)

袁安在来楚郡的路上就听说了楚王谋逆案有极大的冤情,上任后查清了一大批冤假错案,想替无辜者翻案。楚郡的府丞掾史向袁安叩头力争,说这是大逆之案,咱犯不上替他们翻这个案,惹火上身!

袁安表示:如实上报,如果不合律例,出了问题我负全责!

明帝最终被袁安条理清楚的二审打动了,因此被释放出狱的人有四百多家。

袁安从此名动官场。

一年后,袁安调任京畿担任河南尹。这个位置不简单,天子脚下,都是皇亲国戚,治安难度很高。

结果袁安在任十年,辖区“政令严明,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章帝登基后,袁安开始进入中央,相继担任太仆、司空、司徒。

到了和帝时期,袁安的名气已经大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气焰嚣张的外戚窦宪权倾天下,但是面对袁安的弹劾,也只能默默的听着。

袁安去世后,和帝打倒了窦宪,对当年袁安斗窦宪的情形还记忆犹新,于是对袁安诸子给予了丰厚的回报,袁氏因此一门荣达。

文章图片1

袁安长子袁裳官至骑都尉,次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三子袁敞官至司空。

袁敞是他家的第二任三公。

后来袁京之子袁汤,在桓帝当上了太尉,封安国亭侯,这是他家的第三任三公。

袁汤有三子,袁成(字文开)、袁逢、袁隗。

袁成官至左中郎将,袁逢与袁隗在灵帝一朝皆身居“三公”,这是他家的第四辈三公。

注意这个袁成,虽然官不大,但是与梁冀私交甚厚,梁冀甚至对他达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洛阳潜规则是“事不谐,问文开”。

梁冀是谁?

东汉外戚的跋扈之首,连皇帝都敢杀得人。

袁成的表现说明袁家已经不是那个忠于皇帝,拱卫皇权的士大夫了。(袁成错了吗?谈不上错。小孩才谈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家族只看未来。好不容易熬出了四世三公,家族欣欣向荣,有必要去做那个忠臣吗?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梁冀倒台后,朝廷为之一空,很多人都丢了乌纱帽,有趣的是袁家安然无恙!

因为袁家同时还抱着太监的腿,当时的中常侍袁赦是汝南袁氏的宗族成员,深得皇帝宠信,袁赦跟太监说袁家都是自己人,可得互相照应。

因此,即使后来爆发了两次“党锢之祸”,诸多世家大族、清流名士被掀翻在地,但袁家依然稳坐钓鱼台。

到了袁家第五辈时出了两个翘楚,一个叫袁绍,一个叫袁术,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这二位很熟悉吧。

这俩人都是袁逢的儿子,嫡子是袁术,袁绍是婢女所生的。

但是为什么袁绍名气大呢?

因为“事不谐,问文开”的袁成没有儿子,袁逢就把袁绍过继给了袁成这一支为嗣。(后来总有人拿袁绍的出身说事,说他是个丫鬟生的,公孙瓒,曹操等等都没少埋汰人家,甚至他亲兄弟袁术都这么说过,我家的那个家奴咋这么受欢迎?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袁成的早逝,丫鬟生的袁绍反而成为袁成这一支的掌门人了。

凭借这一身份,加上袁绍仪表堂堂,于是开始广交朋友,洛阳城袁绍家的交通经常大拥堵,后来袁绍被迫提高门槛:“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别看袁绍年轻,但是政治上很成熟,此时党锢尚未解禁,袁绍也不出来做官,在家里隐居,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许攸也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

但即使这样,依然没逃过宦官的耳目,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到底想干什么!”

好在袁家势力大,袁隗听到风声后斥责袁绍要他消停点。

直到黄巾之乱爆发,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时机抓的真好)

袁绍一出来就是顶级名士!

因为你们袁家就是此时士大夫的最大粗腿,自一百年前就站在三公殿堂上从来没下去的袁家依靠四世三公已经培养了巨大的势力与网络(不要小看四世三公的能量,之前窦宪“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两世三公”的李固家“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他们一朝而覆,那么四世三公的袁家这一百年发展下来,人脉关系得有多大呢?)

袁家的势力其实已经强大到了足以左右历史的走向了,但是他们还有最关键的那两样权力还没得到:最高决策权,军权。

这两项权力在谁手里呢?何家

有权发布诏书的是何太后,何进本人是大将军,掌握北军,同时还是录尚书事,内朝的一把手。

所以袁绍要夺权的话(从三国的历史可以看出,袁绍其实一点也不尊重朝廷,从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此时最大的敌人就是何进!

要干掉何进,按照正常的方法几乎做不到。

但谁说一定要袁家自己出手呢?换一个思路,可不可以假借别人的手呢?

这点其实是理解袁绍后面所有布局的关键钥匙。

而何进为什么招揽袁绍,自然是因袁氏门第显赫(草根发了大财,特别喜欢娶明星,增添门楣,都是一个道理),袁绍朋友多、能量大,何进也非常欣赏倚重,引为自己的心腹。

随后在袁绍的建言下,何进提升袁绍为虎贲中郎将,后来又把他安排到了西园军中担任中军校尉(汉灵帝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担任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担任下军校尉,议郎曹操担任典军校尉,赵融担任助军左校尉,冯芳担任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担任左校尉,淳于琼担任右校尉)族弟袁术做了虎贲中郎将,何进真是傻白甜,一下子给出了两个重要的军权。

袁绍在蹇硕这边对何进下手后,派张津去劝何进要弄死全体宦官,说:“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经天长日久,专干坏事,将军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这里很有意思,何进的敌人是蹇硕,但是袁绍要他杀得是所有太监,明显是搞事情嘛)”

何进甚以为是,于是在内外朝做了多项重要人事安排: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顶替袁绍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

这边何进在着手布置对付蹇硕,蹇硕得到了风声,非常紧张。

他手里的力量只有西园军,但是军队里的中级干部大部分都是何进的人,真打起来忠诚度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他必须争取另一股势力的帮助。

十常侍!(宫里面还有一群太监大佬,有十二个人,位居中常侍,史称“十常侍”,领头的有两人,张让,赵忠。灵帝曾经说过“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

蹇硕给赵忠等人写信说:大将军兄弟执政专权,现在又听从士族建议打算全部消灭我们这些内臣(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扫灭我曹),只因为我统领禁兵,所以他还没有动手,现在咱们应当赶紧干掉他。

蹇硕认为都是太监,应该像当初干掉窦武那样,联合起来。

可惜他失算了。

十常侍开完内部会,一致同意抛弃同为太监的蹇硕,然后把蹇硕写给他们的信交给了何进。

十常侍为什么这么做呢?

咱们再来回顾一下东汉之前的几次政变

顺帝是受到威胁,忽悠太监联手发动政变

恒帝是为了打倒梁冀,忽悠太监联手夺权

灵帝时,太监们受到窦武团灭的威胁,才背水一战

所以很简单,太监们如果没有皇帝的引诱又或者是被逼入绝境,一般是不会去挑战外戚的。(权力斗争说到底都是利益,如果皇帝不给出足够的利益,太监们谁会帮他去玩命。很多时候不要太相信什么阶层、乡情、师生之类的关系,在利益面前都不靠谱)

这一次的权力斗争十常侍看得很通透:

现在的矛盾只是何进和蹇硕的,何太后还是我们推荐上来的,我们是利益共同体,再说我们已经是宫内的顶级权贵了,为什么要冒风险和何进开战?打赢了无非你蹇硕权势更盛,打输了呢?要知道当初和窦武开战,最后太监们也是险胜啊。

何进拿到信后,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将他处死,随后何进收了蹇硕手中的兵权。

干掉蹇硕后,何进开始将矛头瞄准到下一个对手,灵帝生母董太后的董家。

何家和董家都属于外戚势力,本身就是有你没我的关系,更何况刘协还是董太后带大的,董太后经常威胁何太后要让自己的兄弟骠骑将军董重砍了何进的脑袋。

何进与三公共同弹劾董家,何太后发布诏令,命其回到封国,董重自杀,又过一个月,董太后也走了,董家就此被铲除出了权力中心。

何进大获全胜。

何进此时的情形和梁冀很相似,妹妹执政,军权都在自己手里,太监们已经投诚服软(太监之所以会和外戚发生战斗,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小皇帝长大后要抓权,要去忽悠太监跟他一起干),皇帝现在还小,按照正常剧本,大约还有十几年等皇帝长大懂事了,才会找太监们来和何进斗一斗。

可以收手了,享受下绝对的权力,去贪污,去腐败吧,何进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何进的好兄弟袁绍会罢休吗?新的斗争这才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