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晚来觉——我读赖少其

 长啸_cx 2022-05-06 发布于北京

赖少其,1915年生,广东普宁人。193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在广东、广西举办抗日木刻漫画巡回展;1938年在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鲁迅称他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之后入皖南参加新四军,以一个美术工作者的身份投身到抗日与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赖少其因创建“立功运动”,被评为“干部一等功臣”。1949年,赖少其34岁,历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南京市文联主席。按照赖少其参加革命的资历,一心干好革命工作,于重要岗位履职一个高官应该不是问题。风风火火数十年,赖少其最后还是情归于绘画。1949年以来的厅级干部组织部门也数不过来,然而赖少其的画名留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画历史长河中。信仰艺术,如同问道,赖少其以毕生的经历,诠释了艺术本身的力量。

赖少其2000年辞世,我把赖少其视作20世纪最后的中国画大师。

1959年之后,赖少其在安徽工作生活近三十年。1986年,赖少其71岁返回广州,自称“七十归故里”,直到终老。躬耕版画是赖少其满怀激情投身革命的需要,复归平静,传统意义上文人画的诗书画印才是赖少其的本来面貌。与他同期许多美术工作者的艺术冲动完全来自于战争环境或革命热情,一旦步入和平,便江郎才尽。赖少其的本性还是一个具有文人情怀的画人,徽州自古人文荟萃,寄身于此,他想起了笔墨。

明末清初,超逸独迈、枯淡冷寂的“新安画派”在徽州悄然成型。赖少其被程邃、戴本孝、梅瞿山的画意所感染,遂以黄山为梦,开启了他的笔墨生涯。数年前客广州,在广州艺术博物院赖少其展馆遇见他临摹渐江、戴本孝,之后看到他学唐寅与龚贤,笔笔不苟、丝丝入扣、几可乱真,临摹这些画作的时候赖少其年届六十,他问学前贤的恭敬态度让我钦佩。

赖少其出版《自书诗》,其中《黄山之梦》题:“老夫归故里,日日梦黄山。梦中写来苦,笔笔汗湿衫。”《访雪庄故居》题:“空山鸟声碎,野径青苔多。幽人知何处,春色满山阿。”文辞朴素,不假装束。

据说赖少其早年学郑板桥书法,继之学二王,其后落脚于金冬心漆书。我觉得他应该学过爨宝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赖少其许多画作题跋一板一眼学冬心,冬心漆书拙,他比冬心更笨拙,那种笨拙会让我笑起来,从中我可以感到赖少其先生多可爱。

赖少其自编《无逸室印存》,辑录135方章。赖少其以木刻版画而闻名。本以为刻板会束缚笔墨,而他的字、画、印,无不得宜于木刻。斧劈刀削、沉着宽厚,正是赖少其给我的直觉。

涵养赖少其不止“新安画派”一脉,远溯荆、关、倪、黄,近则黄质,赖少其幻化诸子于一家。纵观赖少其画作,让他受益最多的还是戴本孝。戴本人一味用渴笔,气韵枯寂苍茫,赖少其以戴本孝渴笔是为骨,反复渲染是为肤,笔底烟霞,正是皖南气象。

戴本孝像。怀一作品。

22岁时,赖少其别离故土,激情满怀闹革命,戎马生涯让他开阔了胸襟与眼界;71岁还乡后,孤寂、落寞又促使他形成了所谓的“丙寅变法”。

2015年,“木石还真——赖少其艺术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其女赖晓峰回忆:1995年,赖少其患帕金森综合征,卧床、失语,不能自理,曾经执刀如笔,落墨江山,忽然失控,友人执花来探视,赖少其便以花为题作近百图,赖少其沉浸于画,希望以绘画能忘却疼痛、延其生命。恰恰是赖少其晚年卧床所作的这批花卉与山水深深打动了我,赖少其一生追寻的绘画高度也在此。是花非花、是山水又不能以山水观,不问东西,大花峰头,满纸云天。画上题跋,印证了放下便是,语焉不详、其义自解。字法别开生面,忽而万马嘶鸣,忽而孤月九天,点画之间,仿佛老藤著花。赖少其这批画作是舍利子,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毕其一生,问道书画,赖少其在卧床、失语,不能自理的状态下得以成道。俗语说:求之不得。佛说:放下便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