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劝大家真的不要“多读书”

 汇知通智馆 2022-05-06 发布于浙江省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何而读书。读书是为了拓宽视野、改变思想、涵养品质、提升气质,读书之要在于找到心灵之友、人生之师,也就是常说的“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心灵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读书之关键在于读到对我们人生有益的好书,亦如我们交朋友一样,关键是要交到志同道合、三观相符、相互认可、相互支持的朋友,而不是一味追求“多交朋友”“多读书”。

第二个问题:多读书有什么弊病。

多读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引导。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则殆矣”。先哲这句话可谓找到了“多读书”的关键弊病。记得初、高中时候,语文读本上写着“初中生阅读量应该在十万字,高中生阅读量在五十万字”。随后我便在这一思想引导下,囫囵吞枣地把四大名著、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著都一本本啃了一遍,仿佛自己不达到这个数量标准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初中生、高中生,“多读书”的实践经验并没有太多的益处。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去读的书,在自己人生中好像也并没有什么营养。(不是否认书的营养,而是自己没有吸收到其中的营养)如果我们仅仅引导人们“多读书”,而不告诉人们“怎样去读书”“去读哪些书”,单纯鼓励多读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多读书会让人陷入焦虑和焦躁。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的过程在于“养静气”,在阅读中能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那才是读书之乐。而“多读书”会把人引向焦虑和焦躁。别人读了那么多书,我书读的不多,是不是也该追赶一下呢?现在经常有报刊媒体以“某某国民年均阅读量20本,而我国国民阅读量1.8本”激励引导国民多读书 。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人心浮躁,能静下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就不用再去计较读了多少书了。多读书看起开是丰富了知识,但是这个“知识”可能因为“高于我们的生活实践经验、高于我们的自身能力范围”,让我们陷入迷茫和困惑。现代社会,很多人出于“经济目的”“名利目的”写书、出书,有多少人是为了引导他人向善、培养社会正气和人的品德而写书出书? 这种缺乏正确导向的书又会传达给我们什么好的人生经验?

多读书并不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有句很有哲理的话——“为什么你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可以说是对“多读书”弊病的最好注解。书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是要靠我们实实在在的奋斗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人生的坦荡和幸福,是因为我们知道“不用去做什么”,知道“应该做什么”。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行我所知”“知我所行”。依据“行”的需要来选择我们该读什么书不仅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减少了读书的盲目性。我们读了一本书,把书中的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行动和实际融合起来了,就是把书给读懂了、读透了。读书不在多,关键在读懂。感悟书的思想精髓,并能够真正能够去身体力行,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迷茫。

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读书?读书需要读经典,读那些经过历史岁月沉淀下来的书籍,那些书才是浓缩民族智慧和文化精华的“文化遗产”。虽然每个人对于经典的感悟力和认可度不一样的,但经典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阅读学习的,从经典中感悟做人处事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理和方向,感悟追求自我人格修养完善的道德力量,这是我们一生的课题。所以推荐《孔子》《庄子》《孟子》《道德经》等传统经典。读书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一个方向,选定一个专题深入阅读领悟,一定会给我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变化。读书切忌散乱。曾国藩读书有一个方法就是“一本不读完,绝不读第二本”,这种倔强和坚恒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践行。

读书是一项高尚、高雅的思想精神活动,目的是要使我们的思想精神得到滋润和升华,让我们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更加有智慧。如果我们仍然追求读了几本书、读了多少字的书,那就是只重视书籍“字数”和多少的外在形式,而忽视读书的内容和质量,实在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于我们宝贵的人生没有多大益处。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多读书,而要读好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