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2020年在老家抗疫的日子

 阿西雅娜 2022-05-06 发布于上海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文/阿西雅娜

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武汉大爆发,刚好又赶上中国新年的春运,一下全国就被点燃了,以往热热闹闹的过年气氛就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封控圈中冷冷清清地过去了。

幸运的是,在疫情爆发前,我已经回到了广西娘家。农村人家家有田地,户户种粮种菜,还有人养鸡养鸭,生活自给自足。即使是疫情封控,不让出村,并不缺生活物资,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并不成问题。

记得那时过年前后很冷,村里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因疫情都取消了。我们天天围着二叔家的火炉烤火,聊各种家长里短,还把家里存有的土豆玉米芋头红薯木薯粽子等,各种能吃的土特产都拿来烤了。

爷爷在世时养的黑色老猫也经常一整天温顺地待在一旁烤火,它一直很安静恬淡,就像爷爷生前那样寡言少语。不像我们一帮人,不管大人小孩整天不是叽叽喳喳聒噪就是咔咔咔吃个不停,除了偶尔伸个懒腰,大部分的时间它都在闭目养神。的确,冬日有温暖的火炉和家人的陪伴已是难得的幸福,任何言语说了只会大煞风景,破坏这份一年到头难得的平静,可惜我这个三十几岁的人还没有那只养了十几年的老猫活得通透。

不过想想我也释然了。猫有猫的生存智慧,我有我的粗俗习性,各自按自己的性子来,随性而活,互不打扰,也是一种平衡,一种相互尊重。

那次回家过年,没想疫情影响远超所有人的意料,太过严重,一呆就是三个月。说实话,从初中住校读书开始,我已经好多年没在家呆过这么长时间了,记忆中只有高考结束那个暑假。

在家待的时间过长,不懂事的孩子们每天的吵闹,把原本爱安静的老爹搅得心神不宁,又无可奈何。不过于我却因祸得福,再次感受老家从冬季过年的热闹,村里人节后外出打工的冷清,春季早耕田野的活力恢复变化,对家乡的印象慢慢变得丰富灵动起来。

那次回家一时心血来潮,跟老妈和勒鞘群里的猫六,彩云飘,青果老师等学唱壮歌,没事就跟着魔似地整天在家瞎琢磨,不管是吃饭、走路、带孩子去禾塘、菜园放风,都忍不住想着壮歌的押韵词,一直为五三五五三压迫,偷偷痛苦地快乐着。

歌师们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接地气,唱壮歌就像日常聊家长张口就来,而且用的词全部是地道的壮语,包括很多我以前很少听到的以前爷爷奶奶辈长讲的壮语,这让我多少有点自惭形愧。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猫六,虽长年不在村里生活,对家乡的土味壮语却拿捏得恰到好处,对壮歌也颇有研究,唱起歌来幽默风趣,活灵活现,一度成为我的学习榜样。

尽管是初学者,菜鸟一枚,连老妈怕我丢脸,也不肯拉我到他们的大师级别壮歌群学习,只能跟老妈学习简单的韵律后,在勒鞘群里其他歌师的对唱中,我就怀着天生的傻大胆和不知者无畏的心态上路了。没事就在群里乱吼几句,如果其他人回了,或者指出不足,我就像刚学简单数学加减法的孩子,一遍遍数手指头提醒自己哪个词该押韵,整个歌逻辑到底顺不顺畅。常常为了回人家的几句话费劲脑汁,反复修改想半天。现在想来,那种学习压力带来的快乐,记忆犹新,想想嘴角都忍不住上扬。

在家的学习壮歌的几个月,慢慢也找到了调,从开始的找不着调到后来的看似半桶水的有模有样,乐在其中,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困在家抗疫。不得不感慨学习的魅力如此神奇。

不过可惜,后来发现唱壮歌男女双方总免不了进行情歌对唱环节,而谈情说爱是我与生俱来的弱项,面对对方的玩笑似的调侃,总是不知所措,脑子一片空白,老想不到合适的词来回应,加上几个月来的学习全靠自己瞎掰,后来干脆放弃,当起了老老实实的听众。

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看来还是怪自己修养不够想歪了,不然怎会对热情满满的壮歌学习半途而废?

那些日子虽已过去了2年多,现在想来好像仍停留在昨日,虽然现在被困了一个多月还没解封,心情一下变舒畅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