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花雅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860277 2022-05-06 发布于河南省

提起杜牧,唐诗爱好者不会陌生。他和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最耀眼的“双子星”,合称“小李杜”。

他的一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被现代人化用为“春风十里不如你”,成为风行一时的网络流行语。

多数时候,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他的风流韵事,却忽略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济世安邦的理想。

本期荷花雅集,荷生就和大家聊聊杜牧。

出身名门
图片
年少成名

公元803年,杜牧出生在唐时的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京兆杜氏”是长安的名门望族。那时候,长安城里流传“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俚语。意思是,一个韦氏,一个杜氏,是京城里的两大家族,名望极高,人才辈出。

图片

杜牧的祖父杜佑,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三朝宰相。杜佑用时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创立史书编纂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不过,到杜牧的父亲杜从郁这儿,家道中落。杜从郁虽也在朝廷为官,官拜仅六品。

优越的家庭环境给了杜牧最好的滋养,他自己也聪明好学。少年时学通史,尤其擅长军事战术和战略,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23岁时,目睹当时朝廷政治腐败,却依旧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的现状,杜牧愤慨而又痛心,写下了千古名文《阿房宫赋》,借古讽今,切谏时弊。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敲响警钟,展现出杜牧作为一个正直文人所具有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杜牧也凭此雄文,成为文坛的后起之秀,闻名天下。

图片
宋代 佚名《离支伯赵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杜牧对朝政穷奢极欲的批判,在名篇《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也有生动体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在太学博士吴武陵竭力推荐下,26岁的杜牧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中年外放
图片
辗转多地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的杜牧,虽有王佐之才,但一生仕途坎坷。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今南京)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

杜牧路过江宁,在秦淮河口驻留,在船上,他听到隔江有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这支陈后主的亡国之音,触景感怀,挥笔写下《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寺庙林立,帝王求长生过于重佛,寺院经济大大加重国家负担。杜牧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他感慨万千,又写下了著名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图片

清代 翟大坤《江南春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

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开始了和扬州的不解之缘,在一生中留下了多首和扬州有关的诗作。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杜牧有了“风流才子”的名号。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

不过,杜牧在晚年也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不羁,提出过自我批判。这是后话。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835年-841年,杜牧先后任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左补阙、膳部员外郎等职。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杜牧被外放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在黄州任上,杜牧为政清廉,《唐书》本传中称他“刚直有奇节”。

任上某日,杜牧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对赤壁之战发表独特的看法。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据有些学者考证推断,杜牧代表作之一《山行》,应该也是在此期间写下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图片
清代 邹一桂《杜牧诗意图

会昌4年(844年)9月,杜牧迁任池州刺史。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

在乌江亭畔,杜牧迎风感叹,如果当初项羽没有在乌江亭自刎,那么凭借江东那些青年才俊,也许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于是写下了咏史诗《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池州的两年时间里,杜牧兴利除弊,关心人民,重起年久失修将倾的藏书楼——萧相楼,政绩有口皆碑。政事之余,他踏遍池州山山水水,留下了寄情山水的瑰丽诗篇。

脍炙人口的《清明》,即作于这个时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图片

会昌6年(846年)9月,朝廷又将杜牧调往山区穷僻小郡——睦州任刺史。

两年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在宰相周墀的帮助下,杜牧入京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落叶归根
图片
抱憾而终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以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为由,杜牧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没被批准。

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

至于杜牧为何执着于请求外放,俸禄低可能只是托辞,真实的原因或许是不满“牛李党争”下的朝政乱象,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

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前,杜牧登上长安城南的乐游原,看着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回望自己的一生,内心五味杂陈。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昭陵是唐玄宗的陵墓,指代大唐盛世。这首诗,有对国家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才能无所施展的悲愤。

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

图片

杜牧唯一传世书法作品《张好好诗》 局部

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

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常居于此,故世又称其为“杜樊川”。因为身体一直多病,杜牧自知建功立业的抱负再难实现,故除了少数亲友外,不再与旁人来往。

消沉中,他给自己提前写好了墓志铭。他说自己“某平生好读书,为文亦不出人”。好像,又变回了当年那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

在生命余下的时光里,杜牧闭门不出,到处搜罗自己此前写成的文章诗词,大多放入火中焚毁。

据说,留存下来的作品,只占十之二三。后交由杜牧的侄子,编撰成《樊川文集》。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杜牧病重逝世,终年49岁。晚唐诗坛的双子星之一,就此陨落。

图片
张大千 荷花画作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崔珏《哭李商隐》中的名句,慨叹其虽有过人才华,却无处施展,壮志难酬。用在杜牧身上,其实也再适合不过。

如果用杜牧自己的诗句总结,或许这一生,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繁华也好,落寞也罢,最终都如白骥过隙,似梦幻一场。

只有那一篇篇诗文,没有败给时间,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诵,成为不朽的经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