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话老天津 拉胶皮

 三自之我 2022-05-06 发布于天津
●土话老天津

拉胶皮

李子健

  拉胶皮,旧指拉人力车。所谓人力车,即两轮东洋车。车的名称在各地有所不同,上海人称之为“黄包车”,北京人称“洋车”,天津人则称“胶皮”。“胶皮”于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早期为木制双轮,轮外镶有铁圈,运行起来颠簸厉害,乘坐很不舒适,之后改成钢片车圈,外箍实心橡胶车胎,故名“胶皮”。

  “胶皮”作为早期交通工具,为人带来极大便利。天津人说话干脆利落。客人大嗓门儿的一声“胶皮!”之后,马上有车夫近前:“您了去哪儿?”客人一提大褂儿上了车:“谦祥益。”三言两语,一毛两毛的,保准送到你要去的地界儿。拉胶皮靠双腿养家糊口,千里之行“驶”于足下,天津街面儿无路不熟。

  自从1906年比利时人在津开通了有轨电车以后,对“胶皮”的客运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客源越少越想宰客,有些拉胶皮的就玩起了绕远道、打桥票、拐包袱的“坏门儿”。所以其口碑极差,不被纳入“诚信行业”。在当时天津有顺口溜流传,也道出其不厚道的一面:“拉胶皮的活地图,遇到老客儿装迷糊,不坐车的只问路,去东门的指你奔西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