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2年,日伪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烟,粟裕看后:全军集合关闭电台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5-07 发布于天津

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除了要感谢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人,也要感谢为了我国革命事业在敌营潜伏的地下工作者。

1942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那天,粟裕忙完了前线的部署工作,预备回房里歇息一下。

文章图片1

可是刚刚进屋,警务员却匆忙地从外面跑了进来,递给了他一包烟,看着这包烟的包装,粟裕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他赶紧把烟盒的外包装打开,查看里面的香烟,并从中间翻出了一张纸。

阅读了上面的内容之后,他立即将纸条焚毁,并向下属下达了一条命令,说让全军马上集合并关闭掉所有电台。

文章图片2

周边的人听见粟裕下达的这个命令,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粟裕为何要改变作战计划?那张纸条又是谁送来的呢?

历经坎坷做工作

送来这张纸条的人,名字叫做施亚夫。

施亚夫是江苏南通人,13岁的时候,他用已经病死的童工王生的名字,进入了纱厂做工人。

在纱厂做工人的时候,他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参加了革命运动。

由于当时的反革命势力太过于强大了,所以这场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了,为了惩罚这些一心想要革命的进步人士,国民党开始大肆清剿起了起义军,捕杀起了共产党人。

文章图片3

虽说当时局势紧张,但是施亚夫却没有后退半步,不久后,他便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地下工作。

1931年,他在组织的安排下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19军,并参与了激烈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的战果并不理想,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了老家南通。

施亚夫表面上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名普通士兵,暗地里,他却一直在从事中共的兵运,以及其他地下工作。

施亚夫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暴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

文章图片4

但在1934年,他却遭到了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人抓到了南京老虎桥监狱。

国民党为了从嫌犯口中逼出共产党的情报,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施亚夫入狱之后,也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但是他却没有透露任何和我党有关的信息。

他原本还以为,自己的革命生涯走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日本的一颗炸弹拯救了他。

文章图片5

彼时,日本一直在中国各地搞空袭,随着一声巨响,炸弹炸毁了监狱的铜墙铁壁。

看到向外奔逃的狱友,施亚夫反应过来,趁国民党人不注意,突破重重阻碍,逃出了监狱,并和中共南通中心的县委书记取得了联系。

两人一见面,施亚夫便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听闻施亚夫的这段经历,书记也是非常感慨的,他说他期待施亚夫能够继续发挥特长,在苏中地区建立起一支队伍,扩充我党的势力。

文章图片6

施亚夫心里很清楚,当时的国共关系非常紧张,抗日战争也给我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书记的提议。

告别书记之后,他马上和监狱中的几位狱友取得了联系,并通过他们的关系网络,组织起了一支20多人的抗日守土团。

解决了成员的问题之后,另外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就是应该如何去找武器?

商议过后,他们把心思打在了国民党人手上,从国民党那里搞来了一批武器。

正在施亚夫推进工作的时候,上级领导又找到了施亚夫,对他说:“如今汪伪政府正在日本的扶持下逐渐扩张,只有掌握他们的情报,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应对,纵观南通这地界,不管是影响力还是人际网,你都是最适合打入敌营的人,你愿意去敌营潜伏吗?”

听到上级的话,施亚夫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表示自己愿意服从组织的安排。

深入内部获取情报

紧接着,他便在朋友的介绍下,成功地联系上了汪伪政府的官员,并顺利进入了汪伪政府内部。

文章图片7

刚进去当职没几天,他便正好赶上了汪精卫开办的军官轮训团,在轮训团中表现出色的他,很快便结识了许多师长、团长,并揽获了诸多情报。

那是1942年的11月初,日军第60师师长小林信男,来到了南京汪伪政府,和伪军商议剿灭新四军的作战计划。

小林信男在阐述进攻方案的时候,直接说出了新四军的作战计划和具体位置。

文章图片8

来到会议现场之前,施亚夫对会议内容其实是不大清楚的,可坐在现场听了一会之后,他便意识到了不对劲。

一滴滴豆大的冷汗从他额头上落了下来,他们怎么可能会知道新四军的具体作战计划呢?

很快,一个可怕的想法从他脑海里冒了出来,难道说我军中也有他们安排的细作吗?

文章图片9

为了验证他的这一想法究竟是真是假,他刻意和负责讲解计划的小林信男起了冲突。他说:“我觉得您的这个情报有问题,您说的这个地方的北面和东面都是靠海的,如果被围住的话,新四军就插翅难逃了,他们肯定不会在这个地方开会的”。

听了施亚夫的话之后,小林信男一下子就被激怒了,他说:“你说这话,是在质疑我们特高科培养出来的间谍吗?”

小林信男的这句话,直接暴露了他们在我党内部安插间谍的重要情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施亚夫也没有再和他纠缠,赶紧陪笑说:“您确定消息真实就好,我也是怕皇军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我也没有恶意”。

紧接着,在日军高层的派遣下,日军和伪军共同出动了诸多兵力,开始了向新四军的突击。

施亚夫表面上笑容灿烂,连声说好,可是他的心里早就已经翻江倒海了。

文章图片10

他非常清楚,如果日军这次的计划实施成功的话,那新四军一定会遭到重创的,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马上就要到日军出发的时候了,施亚夫也顾不得自己会不会暴露了,他赶紧离开现场,将一张写着情报的纸条放进了老炮台香烟中,并把这包香烟给了自己的副将,让他立即送往新四军的第一指挥部。

临行前,他还专门嘱咐说:“此行千万小心,一定要交到首长手上”。

其实,从施亚夫潜伏进入汪伪政府开始,他就已经在有意地培养自己的亲信了,他和新四军领导也有着非常隐秘的传递渠道。

施亚夫和新四军并非是用信件传输的,而是用火柴、香烟等物件表达信息,把副官送走之后,施亚夫便回到现场,开始了焦灼的等待。

施亚夫口中所说的这位首长,其实就是粟裕。

文章图片11

皖南事变爆发之后,粟裕担任了新四军师长兼政治委员的职位。由于中日双方在武器上的悬殊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前期的作战过程中,国民党军几乎是节节败退的。

为了遏制住敌人前行的步伐,国民党人找到了共产党领导,要求我军赶紧派一支主力部队加入到战争中,替国民党分担一些火力。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粟裕将军带领着新四军去到了前线,继续和日军痴缠。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粟裕亲自带兵来到了苏南地区,一到苏南,他就派了三个小组对当地进行了侦查,看到调查员整理出的报告的时候,他这才意识到,当时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

由于国民党之前打的败仗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大部分百姓对这场战争都没有什么信心,他们很难发动群众,其次,他们的军部离日军也很近,他们很难推进工作。

文章图片12

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创日军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所以了解情况之后,粟裕马上就动员起了群众,开办了诸多宣传活动,并得到了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为了彻底改变舆论导向,粟裕决定先下手为强,用一场胜仗来挽回民心,粟裕很清楚这一仗对于新四军,对于中国的抗日事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不仅关乎到一场战争的胜败,更关乎到他们能不能凭借这一战振奋人心,为日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提供保障。

文章图片13

仔细商讨过后,我军敲定了一个进攻方案,开始了向日军的突袭,这一战真正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并取得了战略性胜利。

此战结束后,新四军的名号便在苏北、苏中、苏南地区打响了,仅一年之后,新四军就在苏北和苏中建立了多个根据地,并大大的打击了猖獗的日本人。

化险为夷挽危局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军联合汪伪政府在新四军内安插了奸细,并开始了对新四军的清剿。

文章图片14

虽然说日军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了但是他们和这位战神相比还是嫩了一点,粟裕不仅在进攻方面有一套,在防守方面,他的能力更是不遑多让的。

即便是日军发动了那么多场清剿战争,他们也没从中尝到什么甜头。

粟裕很清楚,虽说当时的抗日形势很好,可是再这么和日军耗下去,我军也迟早是要被累垮的,所以粟裕请示领导,制定了一个新的反扫荡计划。

部署完毕之后,将领们马上根据命令,去到了他们提前商量好的埋伏地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粟裕还把营地里留下的其他将领集中了起来,和他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

就在他开完会议准备回到房间的时候,外面却匆匆跑来了一个人,并把那包香烟递给了他,拿起香烟后,他赶紧从中抽出了里面藏着的字条,上面赫然写着日军已经掌握了新四军高层制定的计划了,并根据新四军部署的位置,派了日军四大队和伪军两个师的兵力,新四军尽快做出应对。

文章图片15

看着这张纸条,粟裕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他知道,日军之所以会知道我军的作战计划,肯定是因为我军内部出了内鬼,可是眼看着敌人已经马上要打过来了,现在抓内鬼也来不及了,所以他立即下达了一条命令,全军集合,关闭所有电台。

随后,他又命令自己的心腹追上了正在前进的新四军士兵,让他赶紧跟上大部队,把取消作战的消息告诉将领。

交代完这些事情之后,粟裕呆呆地坐在凳子上开始了等待,为了安全起见,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他没再进行过任何进攻活动。

然而,就在粟裕静待时机的时候,小林信男却坐不住了,眼看着他费了这么多心思布下的陷阱,就这么被我军给识破了,他也是很不甘心的。

小林信男立刻展开了地毯式搜索,查起了日军和伪军内的可疑人员,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问题居然就出现在他身边的施亚夫身上。

文章图片16

在后续的作战过程中,施亚夫也接连为我军送来了很多情报。

由于日军行动不断地发生泄密事件,小林信男终于开始怀疑起了施亚夫,我军情报部门也得到了日伪方面已经怀疑施亚夫是共产党员的消息。

得到这一消息后,我军领导马上就暗中联系了施亚夫,让他想个办法脱困。

经过周密的部署,施亚夫带领其他工作人员正式起义,并在独立团的接应下,回到了根据地。

得知施亚夫归队,党内领导都非常开心,还专门为他们庆祝了一番,而他带回来的那支起义部队也被编为了苏中军区的一支抗日纵队,由施亚夫担任纵队司令员。

文章图片17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了南京公安总队副总队长,和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2010年11月23日,他在南京逝世,享年96岁。

施亚夫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把消息传递出去,就是因为他和战友们,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和默契。

文章图片18

他真真正正地把自己和共产党看作了一个共同体,虽说如今施亚夫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值得后人学习,他的事迹也值得后人传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