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宗驾崩,赵佶继位,蔡京迎来高光时刻!(两宋繁华往事109)

 金色年华554 2022-05-07 发布于江西省
哲宗驾崩,赵佶继位,蔡京迎来高光时刻!(两宋繁华往事109)

第二部:路的尽头

公元1100年,哲宗驾崩。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时代开始了。

这个崭新的时代,至少属于两个人,一个是宋徽宗,另一个就是蔡京。而宋徽宗和蔡京,几乎是连在一起的,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不过,拉开时代大幕的人,却是另外几个人。他们是,向太后、章惇、曾布和蔡卞。不错,在哲宗灵柩前的御前会议上,这几个人正是主角。

这次会议,通过决定皇位的归属,决定了一个时代的起伏、一个王朝的兴衰,也决定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即便放眼中华历史,这也是个重大的历史拐点。

当然,这几个当事人的人生命运,也被决定了。

章惇,因为那句“端王轻佻,不足以君天下”,在徽宗登基后,坎坷悲催的下半生就被注定了。

曾布,也及时发言了。不过,他说的是:章惇并没有与我等商量,章惇的意见只代表他自己,皇太后的圣谕极为妥当。正是这句话,为曾布捞取了最大的政治资本,让他成为几位重臣中的最大赢家。

蔡卞,也赶紧附和,全凭皇太后定夺。

哲宗驾崩,赵佶继位,蔡京迎来高光时刻!(两宋繁华往事109)

多年来,看上去有些唯唯诺诺的曾布,在这关键时刻,犹如顿悟一般,头脑极为清醒,行事极为妥帖,让人刮目相看,也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会议议定结果之后,众人等待赵佶之前,曾布就对太后说:皇位继承,天下最大之事,为慎重起见,请让几位朝廷重臣亲自查看哲宗遗体,以确保万无一失。

向太后听后,频频点头,深以为然。可以想见,在如此千钧一发之际,还能提出这般心细如发的建议,可见曾布是个内心多么缜密的人。

在这皇位传承的千钧时刻,蔡京也在场。不过,他的角色,远没有以上几位吃重,他甚至连御前会议的门都进不去。蔡京,只能候在门外,他的职位是翰林学士承旨。

不过,能够守在门外,已非一般人能比拟。果然,会议刚有结果,蔡京便被召入,负责起草哲宗的遗诏。这也是天大的事。当时尚未发丧,消息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先帝遗诏,也是后继之君的继位诏书,说是帝国最重要的文书,也毫不过分。能起草如此诏书,对臣子来说,真是无上的荣光,再配上蔡京那独步天下的书法,堪称人间佳话。

在场的三位重臣围在蔡京一旁,曾布捧砚,蔡卞磨墨,章惇递笔,人人都不愿意错过这关键时刻。若干年后,蔡京回忆此刻,依然非常得意。他说,直到那一刻,才知道大儒是怎样的尊贵。显然,在别人眼中他是权臣,可他却自诩大儒。

虽然,这些执笔并围观的人,都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但遗诏从来不在文字,而在内容。妙笔生花的蔡京,略加思索,便用他那天下第一的书法,挥挥洒洒,一蹴而就。遗诏内容,包括三部分,指定赵佶继位、哲宗的病情、国丧的安排。

赵佶阅后,提出再加上一条,请向太后垂帘听政。听完新君旨意,蔡京手快,现场很快又重写了一份。赵佶再读,颔首称是。这是赵佶和蔡京君臣的第一次合作,堪称完美。

众臣入殿,宣读遗诏,恭贺新帝登位。

魂归九霄的哲宗,再无人间牵挂。坐在御座上的赵佶,则是百感交集,思如泉涌。跪在前排的章惇、曾布、蔡卞,各怀心事。跪在后面的蔡京,则看到了新希望。

是的,这天之后,一切都变了。

------------------------------

我是未央先生,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