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胖、只吃素,为什么血脂也高?皮肤上的黄色瘤,竟是高血脂信号?

 为什么73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小编张小葵 北京卫视养生堂 2022-05-06 17:09

图片

图片

高血脂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的中国人有血脂异常的表现,预估在2010年到2030年,20年间因为高血脂将会增加920万个心血管事件。本期节目的专家将结合中国数据给出中国方案,告诉大家如何精准科学控制血脂,远离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胆固醇1/3是吃进来的,剩下2/3都是肝脏合成的,肝脏一方面会接受从肠道吸收来的外界胆固醇,肝脏自身也会合成内源性的胆固醇

图片

图片


在心血管的病房时常遇到一些“奇怪”的高血脂患者,他们有的是得知自己血脂高之后开始吃素,有的本身就是素食主义者,但是血脂却不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黄先生

身高173cm,体重68公斤,腰围75cm,身材看起来不错,但是黄先生体检时却发现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上限3.4),他不爱吃肉,但是很喜欢吃火烧、面条、大饼等主食,也爱吃蔬菜,怎么血脂就高了呢?

图片


李建平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

黄先生这种吃很多主食,但不吃肉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结构,不但不能帮助降胆固醇,还可能造成血脂的进一步升高,还会引起其它代谢性疾病。

因为精制米面加工过于精细,缺乏纤维,消化时间快,升糖指数高。若糖摄入过量,就会转化成一种叫做甘油三酯的脂肪,储存在身体中。


图片

所以出现血脂问题,专家建议应该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总量摄入,而不是只控制一种食物的摄入。

图片


段女士

在臀部长了一些黄色的脂肪瘤,大的有蚕豆大小,小的也有绿豆大小,她误以为是皮肤病,用激光去除了,结果又长。
后面才知道是血脂高引起的,到医院查血管造影,心脏的三根血管都堵了,随时可能有猝死的风险。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个显著特点是皮肤肌腱黄色瘤,一般呈黄色,大多可触及肿块,位于皮肤表面或肌腱处,主要由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磷脂和大量充满脂质的泡沫巨噬细胞组成。

图片

李建平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

皮肤黄色瘤部位一般在臀、肘、手指间及髌前区域,而肌腱黄色瘤一般集中在跟腱和手指伸肌腱处。
图片

目前关于黄色瘤的成因尚不十分清楚,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可能由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持续较高,多余的胆固醇在血运丰富质地柔软的皮肤组织沉积所致,并且可随着年龄增长日渐增大。

如果有黄色瘤,建议到医院做血脂的化验,如果血脂并不高,说明仅仅是皮肤局部的改变,如果血脂增高,说明要尽早控制好血脂,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图片

坏胆固醇有一个“帮凶”叫脂蛋白(a),简称LP(a),它的结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非常相似,但它多了一个载脂蛋白的结构,使得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作用比低密度脂蛋白更强或持平,用于治疗普通高胆固醇血症的他汀类药物,对它不降反升。

李建平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

每个成年人至少应考虑检测一次LP(a)指标,现在很多体检也会测到这个指标,LP(a)高的人,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也会增高。
以下5类高危人群推荐检测Lp(a):
  1.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个人或有家族史(<60岁)
  2. 一级亲属血清Lp(a)水平升高(>200 nmol/l)
  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遗传性血脂异常
  4.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5. 心血管事件10年风险增加

如果查出来LP(a)高同样要控制危险因素,选择除他汀类以外的降血脂药物。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明确提出:
  • 20岁到4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做一次血脂检查;

  • 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前的女性,要每年做一次血脂检查;

  • 已经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属于高危人群,要更频繁地查血脂,每年做1~2次。


图片

高血脂人群除了按时服药

控制饮食,多运动外

平时可以喝一些中医茶饮帮助降脂

点击下方 健康谈名片

↓↓↓

在健康谈回复关键词“
降脂茶
获取茶饮组方
↓↓↓

图片

  专家出诊信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李建平

周三上午 心内科门诊

周五下午(特需) 特需门诊

李昱熙

周五下午 难治性高血压专病门诊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历史热门文章
图片
经常脚后跟痛,提示两类疾病!温通活血、缓解脚疼,这么泡脚才管用
 
图片
内裤上出现这东西,可能是宫颈癌前兆!千万别拖,尽早做两个检查
 
图片
它是“散瘀奇药”,生吃活血化瘀,熟吃消食化积!但这类人群不适合~
  
图片
除了吃饭快,食管癌还偏爱哪些人?这些饮食习惯一定要警惕!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养生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