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毉】痞满

 金星jⅹ 2022-05-07 发布于山东省
“痞”“满”《说文解字》
有句成语叫做“否极泰来”,大家都知道是比喻坏事发展到极处,可以转变成好事。
这个成语体现了道家辩证的哲学观念,类似的成语还有“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盈则亏”、“凹则盈”、“曲则直”等。
为什么说否是不好的,泰是好的呢?这还得从道家的价值观说起。
简单一句话,道法自然。
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是,以违背自然为非。
如果用阴阳描述自然的话,那么阴阳和合、交流为顺,阴阳隔离、断绝为逆。

图片图片

“否”甲骨文    “否”《说文解字》
按照阴阳不同的属性,本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者恒清,浊者恒浊。但是这样的话,阴阳只有分离,没有交流,处于阴阳隔绝的状态,像分居、离异或冷战的夫妻,是不会有生命产生的,道家称之为天地不交。用卦象来描述就是这样:阳在上,阴在下,也就是乾上坤下,男上女下,卦名曰“否”。

图片图片

“泰”甲骨文  “泰”《说文解字》

图片

反过来说,如果本属阴寒的浊气能蒸腾上天,本属阳热的清气能下降到地,这样阴阳就产成了互动、交流,而万物就在这交流中产生了。人就是自然界阴阳交流的最完美的杰作。道家称之为天地交,用卦象来描述就是阴在上,阳在下,乾下坤上,男下女上,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翻云覆雨,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无有终时。卦名曰“泰”。
用沙漏作个形象的比喻的话,沙子在下,空气在上的时候,沙漏是死的。而翻个个儿的话,沙子在上,空气在下,运动和交流就开始了。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而其他星球上没有,就是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大气层的笼罩下,地球实现了天地、阴阳的交流,从而衍生了万物。
地球上每个生命,包括动物和人,都有阴阳交流的泰卦的符号特征。泰卦是阴在上,阳在下。阴是偶数,阴爻用“—”表示,阳是奇数,阳爻用“--”表示。人的头部,双目、双耳、双鼻孔在上,单口、单咽、单喉在下,胸腹,双乳在上,单脐在下,都形似泰卦。如果有一天发现了外星人,只要他的星球是阴阳交流的,他们的样子也怪不到哪儿去!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小天地,同样有阴阳之分,。同样以阴阳交流和合为顺,以阴阳离绝为逆。
肾属水,藏精于脑。脑髓、脑浆为至阴之物,存储于头颅之中,高高在上。心属火,居于脑下肾上,如同阳光普照,使下焦丹田之气蒸腾于上,通过任督二脉上冲于脑,炼精化气,阴精下流,由脑而脊,由脊而骨,由骨而筋,由筋而脉,由脉而肉,由肉而皮,由皮而毛发,渗灌全身,如雨露之溉,此为康泰。 
 

图片


如果上下隔绝不通,就会出现阴精不化,阳气不升,或阳气上亢,阴寒下凝的否的状态,中医用“痞”字来形容这种病理状态。也叫做心肾不交。
导致上下隔绝不通的原因有很多,有无形的寒气。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载:“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这是病人自觉痞满,但是摸上去软软的,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东西阻隔,实为寒气凝滞。这种寒是由于盲目用泻下药物,耗伤了中焦下焦的阳气导致的。结果就出现了上热下寒的痞。
有火热结作痞,《伤寒论》第一五四条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本症后世医家称之为热痞,在刘渡舟教授的火证论中叫做“火痞”。这是由于饮食不节,嗜食烟酒或辛辣、鲜咸等食物,或欲火焚身、心火过亢,导致的面目通红、鼻子喷血、目赤脱发的上热下寒的痞症。
还有水痞,《伤寒论》说:“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这是由于饮水过多,或小便过少,导致中焦下焦积液存水过多,以至于出现了上热下寒的痞症。
最多见的是痰痞。有的堵在咽喉,吞不下,吐不出,叫做梅核气。有的堵在胸口,出现憋闷、短气。有的堵在心下,抑郁躁狂交替出现,吃不下饭或者吃完就堵。这种情况非用半夏不可。比较严重的是痰血粘裹,或者纯粹是淤血的血痞,被称为痞块,已经变成症瘕积聚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结,心有千千结,愁肠百结,下一步就是患,离肿瘤不远了。
《伤寒论》中论述最多的是心下痞,心下相当于巨阙、上脘穴的部位,这是心气募集之处,所以用了一系列泻心汤治疗。痞症的表现除了自觉满闷以外,主要就是上热下寒,心火不得降,郁热于上,脱发、目赤、头部疱疹、口疮、鼻血、痤疮、痈疽层出不穷﹔凝寒于下,腹痛、腹泻、阳痿、阴缩、尿频、遗精、白带。所以,开痞散结的泻心汤,大多是寒热药物同时使用的。

图片图片

“痞”甲骨文  “痞”《说文解字》
除了在心下容易出现痞以外,任脉循行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痞的症状。
比如在关元、水分、天突、膻中等部位,除了类似的上热下寒症状以外,还会有相关的比如闭经、尿浊、胸痹、梅核气、咽喉反复感染等症状。
其他经脉如果上下隔绝不通,也会出现痞,比如肝胆经。
《伤寒论》介绍发病机理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治疗的方法如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欻者,小柴胡汤主之。……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图片临床上病人不懂痞是什么,主诉的症状一般不是疼痛,而是憋胀、堵闷。

北京土话叫“硌硬”,意思就是有个东西硬硬的,硌在那里,不痛不痒。

还有句话叫做“添堵”,说的也是痞,是由心情不舒畅导致的痞。

临床诊断触诊、脉诊是很重要的,定位不准的话,用药归经,扎针取穴都会失去准星。

本文选自《字里藏医——徐文兵》,明德初心整理并增添图片,仅做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