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3日,开国大将之一罗瑞卿在德国骨科医院与世长辞,终年72岁。 就在前一天,医生还告诉家属,他的腿部手术十分成功,不日即可痊愈。 没成想,就在当天午夜时分,罗瑞卿突发心肌梗塞,猝然离世,一句后话都不曾交代。 ![]() 罗瑞卿 妻子郝治平趴在丈夫冰冷的身体上泪流不止。 嘴里喃喃念着:“是我害了你啊!“ 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何出此言? 伉俪夫妻 罗瑞卿和郝治平是近代有名的伉俪夫妻,一个是领军元帅,一个是战地玫瑰。 两人相差了16岁,但彼此理解,恩爱情深。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段峥嵘岁月。 罗瑞卿曾在一场意外中摔伤,造成了严重的脚后跟粉碎性骨折。 从此,后遗症的伤痛就一直伴随着他,一度严重到需要坐轮椅。 为了不耽误工作,罗瑞卿从不言疼痛,能忍则忍,未曾去医院根治。 直到1978年春天。 一张偶然发现的医院诊断书改变了他的想法……… 与君初相识 罗瑞卿与郝治平相识于红色革命圣地——延安。 彼时,郝治平是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一名新生,而罗瑞卿已是副校长。 ![]() 罗瑞卿与郝治平 1938年,随着抗日战争局势愈演愈烈,我党急需培养更多人才支援抗日前线。 组织将抗大改组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命令罗瑞卿带领抗大和陕北公学的数千名学生,跨过黄河进入太行山地区。 郝治平初来乍到,并不在随行之列。 组织的出发点是为了保证她的安全,可郝治平却为此十分恼火。 自己历尽千辛才来到延安,为的就是奔赴前线,抗日救国。 她直接找到罗瑞卿强烈要求跟随大部队出发。 这个倔强勇敢的女子一下子震慑住了罗瑞卿,他根本拗不过,只好答应。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交集。 ![]() 郝治平 热情、大方、坚强,是罗瑞卿对郝治平的第一印象。 她像一轮灿烂的太阳,猛然闯入他平淡的生活,让他心生欢喜。 1940年初,郝治平因表现突出,成功当选为七大的基层代表,需要时常前往总校开会。 这为两人提供了许多见面的机会。 罗瑞卿会经常给郝治平讲解各种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政策,郝治平也会报以一些革命期间的乐事。 一来二去之间,两人的感情渐渐升温。 紫萍与水清 1940年5月,罗瑞卿在中央的调令下离开了抗大总校,进入了八路军野战部队。 本以为再也没有机会捅破这层窗户纸,他正感郁闷无力。 没想到,就在不久之后,郝治平也离开了抗大,前往北方局党校学习。 这让罗瑞卿感到欣喜,因为他偶尔会到党校授课。 两人又因此恢复了联系。 ![]() 罗瑞卿与郝治平 郝治平收到了一封情书,署名为洛水清,而对她的称呼是紫萍。 这让郝治平感觉有些奇怪,她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哪个糊涂蛋送错了对象。 可当她默念了几遍之后,一个令人吃惊的猜测在她脑海中油然而生。 紫萍是治平的同音字,洛水清也是罗瑞卿的同音字。 少女初识情滋味,她瞬间有些慌乱,又有些欣喜。 对方在信中邀她一起到湖边散步,并表示有话要对她说。 当郝治平如时赴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猜测果然不假,在此等待的就是罗瑞卿。 看到她的到来,罗瑞卿显得有些局促,低下了头,望着脚尖发呆。 郝治平也是羞红了脸,不发一语。 往日无话不说的两个人同时缄默不语,只有空气吹拂而过的淡淡声响。 ![]() 罗瑞卿与郝治平 就这样站了一会儿,罗瑞卿终于开了口。 “我之前结过一次婚,并有了孩子,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同你在一起”。 听闻此言,郝治平并没有正面作答,她回到: “我还很年轻,同你之间在政治的思想水平上一定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恐怕不能当好你的助手。” 罗瑞卿立即明白,郝治平这是不在意自己曾娶妻生子。 他立马表示:“你还很年轻,一切都可以学习,好学上进,这正是你的长处。” 罗瑞卿的坦诚和温柔深深打动了郝治平,她放下心中所有的顾虑,接受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 ![]() 郝治平与罗瑞卿 1941年4月3日,是郝治平从北方局党校毕业的日子,也是她和罗瑞卿正式结为夫妻的日子。 他们的婚宴十分简单,没有十里红妆相送,更没有千金万石求娶,只有一个旧军被和一对枕头。 可两人的脸上都盛满了幸福,因为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只要夫妻二人能够在一起,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 战火无情 结婚后的第二年,他们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取名为罗峪田。 可还没等两人从新生命的喜悦中缓过神来,战火就蔓延到了他们身上。 就在郝治平生产几天后,敌人派遣大批军队进入太行山,对附近军民开展大“扫荡”。 夫妻俩所在的部队提前接收到了基层群众的通知,需要尽快收拾东西撤退。 刚出生的婴儿身体虚弱,不堪长途逃亡的波折。 为了确保安全,郝治平将女儿用旧棉被包起来放进驴筐里,用马驮着走。 作为长官的罗瑞卿则需要在前面带队,只能偶尔跑到部队后面看一看体弱的妻女。 ![]() 罗瑞卿 冬季天气严寒,郝治平在马上走了一阵子,眉梢和头发上都蒙上了一层白色的霜,筐中的小女儿更是被冻得手脸发紫。 罗瑞卿只来得及将自己马匹上的油布摘下来,盖在框上给女儿挡风,又马不停蹄赶回去指挥部队。 敌人的军队虽还未到,但他们的轰炸机却来势汹汹,罗瑞卿和郝治平一个要带领部队,一个要带领民众,只能让通讯员带着孩子藏进小山洞。 可不料,敌人的一个炸弹下来,就把山洞给炸塌了,洞口被封得死死的。 尽管眼见女儿被深埋洞中,郝治平也不敢轻举妄动,她要保证整个部队的安全。 一直到大部队进入窝铺,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敌军撤了轰炸机,罗瑞卿宣布休整片刻,郝治平才有时间查看女儿的情况。 她急忙挖出驴筐,打开襁褓,却见孩子浑身都已经变成紫色,呼吸十分微弱。 以为孩子没救了,她的脸色瞬间变白,眼泪哗哗往下流。 ![]() 郝治平与罗瑞卿 “不要急,还有救。” 身边站着的大娘看了看情况赶忙出声,从郝治平颤抖的双手中接过孩子。 她把孩子放进温水里,洗一会儿又放到热炕上,在炕上不停地给孩子做按摩。 十分钟后,进气少出气多的孩子“哇”地一声哭了。 听到这响亮的哭声,郝治平喜极而泣,这才安下了心。 ![]() 罗瑞卿与郝治平 行军赶路一向辛苦,意外时有发生,郝治平明白孩子跟着一起太危险。 路过麻田时,她和罗瑞卿商量着把孩子托付给当地老乡。 出发前,郝治平依依不舍,老乡向她保证:“我们在,孩子一定也在!放心吧!” 部队出发后,敌军果然再次展开“扫荡”,将八路军重重包围,罗瑞卿带着几个小队,引诱敌人离开,让后勤部队突围。 郝治平则跟着后勤大队维护群众撤离,夫妻俩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一直到部队安全撤离,一家三口才得以团聚。 罗瑞卿和郝治平无疑是幸运的,他们身边一直有家人的支持和陪伴。 因此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以及解放战争中,即使生活再艰难,两人也从未动摇过革命信念。 建国后继续为国奉献 全国陆续解放之后,中共中央机关随之迁入北平,远在延安的罗瑞卿接到了一封由毛主席所发的电报: “速速赶来北平” 本以为出现了什么问题,他心怀忐忑地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没成想,等他到了北平之后,周总理才告诉他:“新中国马上就要成立了!国家需要一个公安部,这个部长,主席想让你来当,如何?” 多方考虑之下,罗瑞卿打算继续为国奉献,接下了这门差事。 彼时27岁的郝治平也跟随丈夫的步伐,成为公安部的第一批女警官。 ![]() 罗瑞卿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勤恳的态度,郝治平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但有一件事却让她久久不能适应。 当时,许多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交活动时都会带上夫人,有关部门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夫人工作组。” 身为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自然身在其中,但她始终不能理解,几十年来都是用自己的名字搞革命,和平年代了为什么突然要当“夫人”。 周总理出访缅甸时,陈毅夫妻和罗瑞卿夫妻都被安排一同出席会议。 郝治平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有些不情愿,她本能地有些排斥这个称呼。 周总理的一通电话才让她释怀。 “你还年轻,应该去外面多看看。很多国家在外交活动中都注重夫人的作用,我们想要和对方搞好外交关系,自然也得派夫人出马。虽然你们是作为夫人,但目的却是为了搞外交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周总理用温和的语言让郝治平打消了心中的顾虑,也让她明白了外交的重要性。 从此之后,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外交活动中,郝治平都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她也越发如鱼得水。 夫妻两人一起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了十年的时间,为新中国公安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授衔仪式典礼上,郝治平还因公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当时大将夫人中授衔的只有四位,郝治平就是其中之一。 身患癌症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意外总在不经意间出现。 1978年,在一次常规体检中,郝治平被诊断出患有肿瘤。 虽然良性或恶性还无从得知,但这对郝治平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彼时的罗瑞卿才当选为中央军委秘书长,和邓小平是工作搭档,事务繁重。 况且罗瑞卿已经72岁高龄,腿脚也不方便。 为了不让他担心,郝治平决定先瞒下这件事情。 她像往常一般和罗瑞卿生活交流,不露半点“蛛丝马迹”。 ![]() 郝治平与罗瑞卿 可世界上没有不漏风的墙,那封诊断书还是让罗瑞卿得知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丈夫的坚持之下,郝治平再一次去往医院。 好在肿瘤是良性,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经过医生的诊断治疗,郝治平被切除了一半乳房,身体终究比不上从前。 为了更好地照顾患病后的妻子,身患腿疾多年的罗瑞卿这才毅然决然前往德国进行救治。 而在此之前,无论是面对周总理还是邓小平的劝说,罗瑞卿都不为所动。 突发心肌梗塞 郝治平对丈夫的决定十分感动,她知道,罗瑞卿一直是一个兢兢业业,恪守岗位的人,如今竟能为自己做到如此地步,已经是一种难得。 一直到送丈夫进手术室之前,她都还一直在为他打气,描绘着两人接下来幸福的晚年生活。 ![]() 罗瑞卿与郝治平 四个小时的手术等待时间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她在医院走廊坐立难安,好在结果总还算喜人。 12点零几分,罗瑞卿被推出了手术室。 听见这话,郝治平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她遵循医生的建议先行回到旅馆。 她不知道,等待她不是丈夫苏醒的好消息,而是一个令她难以接受的噩耗。 就在郝治平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的深夜两点多,她的房间门突然被拍响。 咚咚作响的拍门声在这个寂静的深夜显得格外可怖,郝治平的心脏也跟着一起同频跳动。 她猛地从床上坐起身来,眼皮不断颤抖,心中浮起一个不好的猜想。 而门外工作人员的话也印证了她的猜测:“首长情况危急!” 一时之间,无数的悲伤和疑惑向她涌来,明明不久前医生才说手术成功,怎么突然就情况危急了? “应该是医院搞错了吧,这怎么可能!”她暗暗祈祷着,急匆匆赶到医院。 可等她推开罗瑞卿的病房门时,她终于崩溃了。 丈夫的面容已经被一张白布蒙住,医生的话也同时在耳边响起:”抱歉,经抢救无效,病人已经离世。“ 郝治平猛地冲到病床边,一把掀开白布,忍耐许久的她这才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她不断摇晃着罗瑞卿渐渐变冷的身体,嘴里哭诉不停,叫他快点醒过来,可双眼紧闭的罗瑞卿哪里又能再回复她。 最后,经过多人的合力才将情绪激动的她与罗瑞卿分开,还为她注射了镇定剂。 ![]() 郝治平与邓小平 1978年8月7日北京西郊,我国众多老革命党员守候在机场,神色肃穆。 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地面上,郝治平抱着一个小小的盒子走出登机口。 面对众人的安慰,她缄默不语,只是死死盯着手中的骨灰盒。 罗瑞卿的离世,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她常常在想,如果自己不生病,罗瑞卿是不是就不会远赴德国治腿,更不会在病床上突发心肌梗塞去世,自己到底算不算间接害死丈夫的“凶手”。 5天后,罗瑞卿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代将星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1978年。 而郝治平则沉浸在罗瑞卿去世的悲伤中久久不能自拔,在子女的多番劝导之下,她才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英雄子女 晚年的郝治平依旧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做着贡献。 她担任了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还是中华老人促进会的会长。 而她和罗瑞卿养育的八个孩子也在各自的行业有着特别的贡献。 其中的翘楚当属长子罗箭,他是罗瑞卿和他的前妻拱平所生。 对这个孩子,郝治平付出了很多,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精心培养他成才。 罗箭出生在延安,当罗瑞卿前往抗日前线的时候,罗箭仅有1岁。 ![]() 罗箭 他自小就被罗瑞卿寄养在延安的老乡家里。 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罗箭自小就聪明,非常热爱学习,成绩十分亮眼。 高中毕业以后,为了支持国家原子弹的建设,他放弃了本来选定的哈工大,转而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原子能专业。 在中国科技大学上学期间,他牢记父亲对自己的叮嘱,踏实本分学习,从不利用父亲的身份享受特权。 1963年初,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之后,罗箭被分配到了北京郊区的国家核试验研究所。此后,他又被国家专门抽调,派往新疆继续从事核试验研究,成为我国第一批派往新疆从事核试验的人员。 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之后,罗箭更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了三等功勋。后来又被调回国防科工委工作,担任了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于1996年离职退休。 除罗箭以外,其他7个孩子都是郝治平和罗瑞卿所生,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罗峪田和罗瑞卿一样参军当了兵。 ![]() 罗瑞卿一家合影 在全国上山下乡阶段,罗峪田远赴内蒙古进行义务教书工作,此后又重新回到了部队,在总参某科研所担任所长,在退休之前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而除了罗箭和罗峪田之外,其他几个孩子也在各自的行业有着出色的发展。 郝治平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儿孙满堂,其乐融融,要说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心爱之人的陪伴。 如今的她已经是100岁的老人,也是十大将军夫人中唯一一个在世的人。 回首郝治平走过的人生岁月,她实现了自己的救国梦,更在途中遇见了知心丈夫罗瑞卿,两人的后代也都是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建设者,这些都构成了她传奇的一生。
|
|
来自: 新用户4082890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帅风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