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一健在的大将夫人,如今已100岁高龄,她养育的8个子女皆是栋梁

 新用户40828904 2022-05-07 发表于福建省
1978年8月3日,开国大将之一罗瑞卿在德国骨科医院与世长辞,终年72岁。
就在前一天,医生还告诉家属,他的腿部手术十分成功,不日即可痊愈。
没成想,就在当天午夜时分,罗瑞卿突发心肌梗塞,猝然离世,一句后话都不曾交代。
图片
罗瑞卿
妻子郝治平趴在丈夫冰冷的身体上泪流不止。
嘴里喃喃念着:“是我害了你啊!“
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何出此言?
伉俪夫妻
罗瑞卿和郝治平是近代有名的伉俪夫妻,一个是领军元帅,一个是战地玫瑰。
两人相差了16岁,但彼此理解,恩爱情深。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段峥嵘岁月。
罗瑞卿曾在一场意外中摔伤,造成了严重的脚后跟粉碎性骨折。
从此,后遗症的伤痛就一直伴随着他,一度严重到需要坐轮椅。
为了不耽误工作,罗瑞卿从不言疼痛,能忍则忍,未曾去医院根治。
直到1978年春天。
一张偶然发现的医院诊断书改变了他的想法………
与君初相识
罗瑞卿与郝治平相识于红色革命圣地——延安。
彼时,郝治平是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一名新生,而罗瑞卿已是副校长。
图片
罗瑞卿与郝治平
1938年,随着抗日战争局势愈演愈烈,我党急需培养更多人才支援抗日前线。
组织将抗大改组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命令罗瑞卿带领抗大和陕北公学的数千名学生,跨过黄河进入太行山地区。
郝治平初来乍到,并不在随行之列。
组织的出发点是为了保证她的安全,可郝治平却为此十分恼火。
自己历尽千辛才来到延安,为的就是奔赴前线,抗日救国。
她直接找到罗瑞卿强烈要求跟随大部队出发。
这个倔强勇敢的女子一下子震慑住了罗瑞卿,他根本拗不过,只好答应。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交集。
图片
郝治平
热情、大方、坚强,是罗瑞卿对郝治平的第一印象。
她像一轮灿烂的太阳,猛然闯入他平淡的生活,让他心生欢喜。
1940年初,郝治平因表现突出,成功当选为七大的基层代表,需要时常前往总校开会。
这为两人提供了许多见面的机会。
罗瑞卿会经常给郝治平讲解各种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政策,郝治平也会报以一些革命期间的乐事。
一来二去之间,两人的感情渐渐升温。
紫萍与水清
1940年5月,罗瑞卿在中央的调令下离开了抗大总校,进入了八路军野战部队。
本以为再也没有机会捅破这层窗户纸,他正感郁闷无力。
没想到,就在不久之后,郝治平也离开了抗大,前往北方局党校学习。
这让罗瑞卿感到欣喜,因为他偶尔会到党校授课。
两人又因此恢复了联系。
图片
罗瑞卿与郝治平
郝治平收到了一封情书,署名为洛水清,而对她的称呼是紫萍。
这让郝治平感觉有些奇怪,她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哪个糊涂蛋送错了对象。
可当她默念了几遍之后,一个令人吃惊的猜测在她脑海中油然而生。
紫萍是治平的同音字,洛水清也是罗瑞卿的同音字。
少女初识情滋味,她瞬间有些慌乱,又有些欣喜。
对方在信中邀她一起到湖边散步,并表示有话要对她说。
当郝治平如时赴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猜测果然不假,在此等待的就是罗瑞卿。
看到她的到来,罗瑞卿显得有些局促,低下了头,望着脚尖发呆。
郝治平也是羞红了脸,不发一语。
往日无话不说的两个人同时缄默不语,只有空气吹拂而过的淡淡声响。
图片
罗瑞卿与郝治平
就这样站了一会儿,罗瑞卿终于开了口。
“我之前结过一次婚,并有了孩子,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同你在一起”。
听闻此言,郝治平并没有正面作答,她回到:
“我还很年轻,同你之间在政治的思想水平上一定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恐怕不能当好你的助手。”
罗瑞卿立即明白,郝治平这是不在意自己曾娶妻生子。
他立马表示:“你还很年轻,一切都可以学习,好学上进,这正是你的长处。”
罗瑞卿的坦诚和温柔深深打动了郝治平,她放下心中所有的顾虑,接受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
图片
郝治平与罗瑞卿
1941年4月3日,是郝治平从北方局党校毕业的日子,也是她和罗瑞卿正式结为夫妻的日子。
他们的婚宴十分简单,没有十里红妆相送,更没有千金万石求娶,只有一个旧军被和一对枕头。
可两人的脸上都盛满了幸福,因为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只要夫妻二人能够在一起,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
战火无情
结婚后的第二年,他们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取名为罗峪田。
可还没等两人从新生命的喜悦中缓过神来,战火就蔓延到了他们身上。
就在郝治平生产几天后,敌人派遣大批军队进入太行山,对附近军民开展大“扫荡”。
夫妻俩所在的部队提前接收到了基层群众的通知,需要尽快收拾东西撤退。
刚出生的婴儿身体虚弱,不堪长途逃亡的波折。
为了确保安全,郝治平将女儿用旧棉被包起来放进驴筐里,用马驮着走。
作为长官的罗瑞卿则需要在前面带队,只能偶尔跑到部队后面看一看体弱的妻女。
图片
罗瑞卿
冬季天气严寒,郝治平在马上走了一阵子,眉梢和头发上都蒙上了一层白色的霜,筐中的小女儿更是被冻得手脸发紫。
罗瑞卿只来得及将自己马匹上的油布摘下来,盖在框上给女儿挡风,又马不停蹄赶回去指挥部队。
敌人的军队虽还未到,但他们的轰炸机却来势汹汹,罗瑞卿和郝治平一个要带领部队,一个要带领民众,只能让通讯员带着孩子藏进小山洞。
可不料,敌人的一个炸弹下来,就把山洞给炸塌了,洞口被封得死死的。
尽管眼见女儿被深埋洞中,郝治平也不敢轻举妄动,她要保证整个部队的安全。
一直到大部队进入窝铺,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敌军撤了轰炸机,罗瑞卿宣布休整片刻,郝治平才有时间查看女儿的情况。
她急忙挖出驴筐,打开襁褓,却见孩子浑身都已经变成紫色,呼吸十分微弱。
以为孩子没救了,她的脸色瞬间变白,眼泪哗哗往下流。
图片
郝治平与罗瑞卿
“不要急,还有救。”
身边站着的大娘看了看情况赶忙出声,从郝治平颤抖的双手中接过孩子。
她把孩子放进温水里,洗一会儿又放到热炕上,在炕上不停地给孩子做按摩。
十分钟后,进气少出气多的孩子“哇”地一声哭了。
听到这响亮的哭声,郝治平喜极而泣,这才安下了心。
图片
罗瑞卿与郝治平
行军赶路一向辛苦,意外时有发生,郝治平明白孩子跟着一起太危险。
路过麻田时,她和罗瑞卿商量着把孩子托付给当地老乡。
出发前,郝治平依依不舍,老乡向她保证:“我们在,孩子一定也在!放心吧!”
部队出发后,敌军果然再次展开“扫荡”,将八路军重重包围,罗瑞卿带着几个小队,引诱敌人离开,让后勤部队突围。
郝治平则跟着后勤大队维护群众撤离,夫妻俩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一直到部队安全撤离,一家三口才得以团聚。
罗瑞卿和郝治平无疑是幸运的,他们身边一直有家人的支持和陪伴。
因此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以及解放战争中,即使生活再艰难,两人也从未动摇过革命信念。
建国后继续为国奉献
全国陆续解放之后,中共中央机关随之迁入北平,远在延安的罗瑞卿接到了一封由毛主席所发的电报:
“速速赶来北平”
本以为出现了什么问题,他心怀忐忑地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没成想,等他到了北平之后,周总理才告诉他:“新中国马上就要成立了!国家需要一个公安部,这个部长,主席想让你来当,如何?”
多方考虑之下,罗瑞卿打算继续为国奉献,接下了这门差事。
彼时27岁的郝治平也跟随丈夫的步伐,成为公安部的第一批女警官。
图片
罗瑞卿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勤恳的态度,郝治平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但有一件事却让她久久不能适应。
当时,许多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交活动时都会带上夫人,有关部门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夫人工作组。”
身为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自然身在其中,但她始终不能理解,几十年来都是用自己的名字搞革命,和平年代了为什么突然要当“夫人”。
周总理出访缅甸时,陈毅夫妻和罗瑞卿夫妻都被安排一同出席会议。
郝治平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有些不情愿,她本能地有些排斥这个称呼。
周总理的一通电话才让她释怀。
“你还年轻,应该去外面多看看。很多国家在外交活动中都注重夫人的作用,我们想要和对方搞好外交关系,自然也得派夫人出马。虽然你们是作为夫人,但目的却是为了搞外交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周总理用温和的语言让郝治平打消了心中的顾虑,也让她明白了外交的重要性。
从此之后,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外交活动中,郝治平都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她也越发如鱼得水。
夫妻两人一起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了十年的时间,为新中国公安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授衔仪式典礼上,郝治平还因公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当时大将夫人中授衔的只有四位,郝治平就是其中之一。
身患癌症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意外总在不经意间出现。
1978年,在一次常规体检中,郝治平被诊断出患有肿瘤。
虽然良性或恶性还无从得知,但这对郝治平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彼时的罗瑞卿才当选为中央军委秘书长,和邓小平是工作搭档,事务繁重。
况且罗瑞卿已经72岁高龄,腿脚也不方便。
为了不让他担心,郝治平决定先瞒下这件事情。
她像往常一般和罗瑞卿生活交流,不露半点“蛛丝马迹”。
图片
郝治平与罗瑞卿
可世界上没有不漏风的墙,那封诊断书还是让罗瑞卿得知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丈夫的坚持之下,郝治平再一次去往医院。
好在肿瘤是良性,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经过医生的诊断治疗,郝治平被切除了一半乳房,身体终究比不上从前。
为了更好地照顾患病后的妻子,身患腿疾多年的罗瑞卿这才毅然决然前往德国进行救治。
而在此之前,无论是面对周总理还是邓小平的劝说,罗瑞卿都不为所动。
突发心肌梗塞
郝治平对丈夫的决定十分感动,她知道,罗瑞卿一直是一个兢兢业业,恪守岗位的人,如今竟能为自己做到如此地步,已经是一种难得。
一直到送丈夫进手术室之前,她都还一直在为他打气,描绘着两人接下来幸福的晚年生活。
图片
罗瑞卿与郝治平
四个小时的手术等待时间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她在医院走廊坐立难安,好在结果总还算喜人。
12点零几分,罗瑞卿被推出了手术室。
听见这话,郝治平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她遵循医生的建议先行回到旅馆。
她不知道,等待她不是丈夫苏醒的好消息,而是一个令她难以接受的噩耗。
就在郝治平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的深夜两点多,她的房间门突然被拍响。
咚咚作响的拍门声在这个寂静的深夜显得格外可怖,郝治平的心脏也跟着一起同频跳动。
她猛地从床上坐起身来,眼皮不断颤抖,心中浮起一个不好的猜想。
而门外工作人员的话也印证了她的猜测:“首长情况危急!”
一时之间,无数的悲伤和疑惑向她涌来,明明不久前医生才说手术成功,怎么突然就情况危急了?
“应该是医院搞错了吧,这怎么可能!”她暗暗祈祷着,急匆匆赶到医院。
可等她推开罗瑞卿的病房门时,她终于崩溃了。
丈夫的面容已经被一张白布蒙住,医生的话也同时在耳边响起:”抱歉,经抢救无效,病人已经离世。“
郝治平猛地冲到病床边,一把掀开白布,忍耐许久的她这才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她不断摇晃着罗瑞卿渐渐变冷的身体,嘴里哭诉不停,叫他快点醒过来,可双眼紧闭的罗瑞卿哪里又能再回复她。
最后,经过多人的合力才将情绪激动的她与罗瑞卿分开,还为她注射了镇定剂。
图片
郝治平与邓小平
1978年8月7日北京西郊,我国众多老革命党员守候在机场,神色肃穆。
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地面上,郝治平抱着一个小小的盒子走出登机口。
面对众人的安慰,她缄默不语,只是死死盯着手中的骨灰盒。
罗瑞卿的离世,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她常常在想,如果自己不生病,罗瑞卿是不是就不会远赴德国治腿,更不会在病床上突发心肌梗塞去世,自己到底算不算间接害死丈夫的“凶手”。
5天后,罗瑞卿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代将星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1978年。
而郝治平则沉浸在罗瑞卿去世的悲伤中久久不能自拔,在子女的多番劝导之下,她才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英雄子女
晚年的郝治平依旧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做着贡献。
她担任了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还是中华老人促进会的会长。
而她和罗瑞卿养育的八个孩子也在各自的行业有着特别的贡献。
其中的翘楚当属长子罗箭,他是罗瑞卿和他的前妻拱平所生。
对这个孩子,郝治平付出了很多,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精心培养他成才。
罗箭出生在延安,当罗瑞卿前往抗日前线的时候,罗箭仅有1岁。
图片
罗箭
他自小就被罗瑞卿寄养在延安的老乡家里。
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罗箭自小就聪明,非常热爱学习,成绩十分亮眼。
高中毕业以后,为了支持国家原子弹的建设,他放弃了本来选定的哈工大,转而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原子能专业。
在中国科技大学上学期间,他牢记父亲对自己的叮嘱,踏实本分学习,从不利用父亲的身份享受特权。
1963年初,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之后,罗箭被分配到了北京郊区的国家核试验研究所。此后,他又被国家专门抽调,派往新疆继续从事核试验研究,成为我国第一批派往新疆从事核试验的人员。
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之后,罗箭更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了三等功勋。后来又被调回国防科工委工作,担任了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于1996年离职退休。
除罗箭以外,其他7个孩子都是郝治平和罗瑞卿所生,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罗峪田和罗瑞卿一样参军当了兵。
图片
罗瑞卿一家合影
在全国上山下乡阶段,罗峪田远赴内蒙古进行义务教书工作,此后又重新回到了部队,在总参某科研所担任所长,在退休之前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而除了罗箭和罗峪田之外,其他几个孩子也在各自的行业有着出色的发展。
郝治平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儿孙满堂,其乐融融,要说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心爱之人的陪伴。
如今的她已经是100岁的老人,也是十大将军夫人中唯一一个在世的人。
回首郝治平走过的人生岁月,她实现了自己的救国梦,更在途中遇见了知心丈夫罗瑞卿,两人的后代也都是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建设者,这些都构成了她传奇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