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占东北,延安考虑3个主将人选,为何排除了徐向前和陈毅?

 兵说 2022-05-07 发布于云南省
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后期的四野,是无敌的存在,但是在抢占东北之初,却步履艰难。
实际上,抗战胜利后最初决策抢占东北的时候,抗战时八路军第一主力115师师长林彪,并没有被主席列为东北战略区的头号人选,甚至连进军东北的机会都没有给他。
但是短短十个月以后,“空降”东北的林彪,成了东北战略区的“一元化”领军人物。这十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这十个月的巨变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历史演进呢?
【苏军出兵东北】
在我军发展历史上,有过三次生死攸关的战略大布局。
第一次是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一直面临着根据地选择的问题:“思乡心切”的红四方面军大多数人赞成以四川为根据地,希望“打回成都吃大米”;红一军团的林彪,则希望到当年西皇祖刘邦成就帝业的陕南打游击;但是主席坚定不移坚持,奠基西北。
陕甘宁尽管土地贫瘠人口较少,但在当时却是红军落脚的不二选择。
第二次战略布局,是全面抗战进入第二年以后,鉴于华北敌强我弱,主席决策派115师萧华、陈光、罗荣桓等部陆续挺近山东,支援山东抗日武装。山东根据地整合历经4年,张经武、朱瑞、陈光、徐向前先后离开,最终主席力挺罗荣桓实现“一元化”领导。
山东整合与巩固是承前启后的一步妙棋,为以后北上、南下、西联打下了基础。
第三次战略布局是日本投降以后抢占东北,东北背靠苏联,是当时唯一完整的重工业基地,广袤的黑土地满是大豆高粱,地下遍布煤炭、钢铁等资源,城市化率领先全国,武器弹药生产得天独厚。
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由刚刚歼灭70万关东军的苏联红军控制。
此时,蒋氏一面假惺惺连发三封加急电报,邀请主席亲赴重庆和谈,一面暗中怂恿山西土皇帝阎锡山派史泽波进占晋冀鲁豫上党地区。主席为大局决定深入虎穴,同时有力回击敌军咄咄逼人的进攻。
主席做出三个对策:第一,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副主席坐镇陕北主持日常事务;第二,周副主席亲自挑选龙飞虎、陈龙、颜太龙等得力卫士给主席保驾;第三,参谋长叶剑英巧“借”美军运输机,把刘伯承、陈毅、林彪等名将空运太行山,转赴各自战略区。
按照七大以后的定位,刘伯承继续主持晋冀鲁豫区,远离战场7年的林彪到山东和罗荣桓汇合,而陈毅结束4年的新四军代军长正式扶正,南下华中和张云逸、粟裕等新四军旧部汇合。
解决了后顾之忧,主席在赫尔利、张治中陪同下飞赴重庆,从8月29日到10月11日一呆了45天。而晋冀鲁豫野战军与阎锡山的上党战役和“抢占东北”的战略展开就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
【抗战期间,邓政委、黄克诚等人合影】
到目前为止,谁是“抢占东北”首倡者,还存在着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1945年9月14日,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派兵去东北”的建议被华中局饶书记否决后,以个人名义给延安发电;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延安主持工作的刘代主席早有此意,接到黄克诚电报后几天,又提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战略。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主席和延安“五人组”抗战胜利后一直关注东北。
1945年8月,朱老总以“八路军总司令”名义,先后派遣吕正操、张学思、万毅、李运昌、林枫率部进军东北,最后“近水楼台”的李运昌率先进入东北。9月11日,延安经主席同意,命山东抽调4个师渡海进入东北。随后,又追加10万人和100个团的架子。
但是,最初派出人马的主要目的是接收城市,2万地方干部能打仗的不多,东北局“五巨头”书记彭真善于地方工作,四个副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也只有程子华一个人担任过是军事主官。
【彭真】
但是,最初几路进军东北的人马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由于南京利用美军海空运输优势,很快就将新1军、新6军、52军、71军等王牌运到东北,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陈明仁、刘玉章等悍将也陆续踏上东北的土地,军事上占得了先机。
另一方面,由于南京为接收东北和苏军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独立、中苏共同经营中长、南满铁路30年,共享旅顺海军基地30年,大连为自由港。斯大林迫于压力,苏军开始阻止八路军、新四军挺近东北,对到达的部队也加以阻挠。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定接收苏军控制的城市已不现实,抢占势在必行。
而随着进军东北的部队越来越多,两军在山海关的大战一触即发,我军缺少“主帅”的问题凸显出来,刘主席向重庆的主席推荐三个主持东北军事的人选,那就是名将徐向前、陈毅或林彪。
主席再三权衡之后,把主军东北的重任给了爱将林彪,为什么不是徐向前和陈毅?
【徐向前】
我军公认的“战神”级别将帅,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名列前茅。但是彭德怀在陕甘宁分身乏术,刘伯承的晋冀鲁豫军区号称“四战之地”更离不开,徐向前去东北一箭数雕。
徐向前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红军时期战功最大,但是也存在几大短板。如指挥作战出神入化,但身体情况差强人意,抗战中期之后回延安后,一直在休养;如徐帅长于练兵用兵,但对不同山头的整合不够。
陈毅的资历威望高,协调能力强,但军事指挥不是强项。另外,陈毅在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军长,这个“代”字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正式转正。主席用人,是充分考虑种种因素的。
在林彪之前,主席心仪的“抢占东北”主帅,其实是115师政委罗荣桓。
进军东北11万大军,有6万来自山东根据地,黄克诚新四军3师3.5万人也源自115师344旅。林彪在115师8个月,抗战八年115师的灵魂人物实际上是罗荣桓,但罗荣桓推荐了林彪,理由就是会打仗。
【林彪、罗荣桓】
而主席一旦选定战略区主官,一定会千方百计扶上马送一程。
从当时来看,林彪其实和各路人马并不熟悉,而进军东北的几大战略区的干部战士,对平型关大捷中的林师长许久没在一起,甚至很多基层官兵不相识,所以在解放初期的配合并不默契。
山海关一战,寡不敌众,林总不顾主席坚守山海关的命令主动撤退。
1946年4月,林彪再次让主席“化四平为马德里”的愿望落空,放弃四平被杜聿明一路赶过松花江。此时,问题的根源还是林彪的权威不够,虽然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但和罗荣桓并不在东北局的核心层,而林彪和彭真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农村为主,一直争执不下。
远在延安的主席洞若观火,再次像扶持山东的罗荣桓那样,把彭真调回陕北,对东北林彪实行“一元化”领导,罗荣桓也从第二政委升至第一政委,主席精心打造的“林罗组合”,正式出炉。
短短十个月,主席只用一招“用人不疑”,就解决了东北主帅之争。相反,疑心病很重的蒋氏先用杜聿明、再用爱将陈诚、后换上卫立煌,结果“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最终兵败如山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