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理是果树管理之基础,也是首要任务。地下管理关系到土壤理化性质是否适合根系生长,养分供应是否充足,水分供应是否合理等一系列影响果实生长发育的问题。地下管理的好,树体生长健壮、成花容易、结果质量高、树势中庸,过旺枝、过密枝、无效枝就少,树体抗病性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良好效应。树体管理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矮化砧木的应用也是基于通过地下控制地上这一理念而开发出来的。随着一系列矮化砧木品种的培育及限根栽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果园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修剪所占果树管理中的比例会越来越低,花果管理也会大大简化。只有地下管理会逐渐加强,关系到果树营养的土肥水管理始终会是果树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梨园土壤管理制度的变革提倡:免耕、生草覆草、微灌、适当浅施肥。改清耕为种绿肥、果园覆草; 改深施肥为适当早施或浅施肥; 改传统漫溉方式为微灌; 尽量增施有机肥。 ![]() 果园生草'白三叶’ ![]() ![]() 秋季9月份为种草最为适宜时间之一。可采用全园生草、行间生草和株间生草等模式,具体模式应根据梨园立地条件、种植管理条件而定。在年降水量少于500 毫米、无灌溉条件的果园,不宜生草。目前,国内外提倡行间生草、行内除草制度。草种最好选用三叶草、紫花苜蓿、扁豆黄芪、田菁等豆科牧草,国外有用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羊茅草等)的。黑麦草、羊茅草等牧草每667 平方米用草种2.5~3 千克,白三叶、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1.5千克。 ![]() 科学施肥浅施和多施有机肥。浅层根系对形成花芽和提高梨果品质起决定作用。 深施有机肥——根系容易被破坏。 肥料施的深,浅层根系吸收不到; 每生产1 吨鲜果,需施入优质有机肥1.5~2.0 吨。 大果型品种盛果期,每生产1000kg梨果施入的肥料。 氮(N)8~11kg, 秋季施入该量的1/2;磷(P2O5)3~4kg;钾(K2O)8~12kg ,秋季施入该量的1/3。 大力推广营养诊断平衡配方施肥技术 衡施肥能满足梨树对肥料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和污染。依据树体叶片和土壤的养分状况、生物产量所带走的养分、品种的需肥特点,提出施肥配方和施用量与施肥方法。 ![]() 平衡施肥流程图 梨树缺铁症状 ![]() 客土改土:换入腐殖质土壤,改良根系局部土壤环境,并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pH值。 结合秋施基肥施用微量元素:将硫酸亚铁施入根际土壤周围,5~10 年生植株可在施入的有机肥中,每株加硫酸亚铁125g左右。 根外追肥:先用电钻在梨树主干上钻1~3个小孔,用强力树干注射器按病性程度注入0.05%~0.1%的酸化硫酸亚铁溶液pH5.0~6.0)。一般6~7年生树,每株注入浓度为0.1%硫酸亚铁15kg;30年生以上的大树,每株注入50kg。注射完后把树干表面的残液擦拭干净,再用塑料条包裹住钻孔。 ![]() 硼从根向地上部运输主要靠蒸腾拉力,故套袋会降低果实中硼的含量,高钙抑制硼的运转。 目前用于叶面喷施的硼肥主要是硼砂,可在花期喷施0.1%~0.2%的硼砂或硼酸1~2次,但硼砂不易溶解,使喷施效果不佳。叶面喷施速乐硼,树体吸收快,效果好,施用方便,是一种有效的补硼措施。在整个生长季节喷施2~3次为宜,注意尽量避开在幼叶期施用。喷施速乐硼浓度为0.1~0.2%为宜。 果树开花前 3星期,土壤根施硼砂溶液。硼在土壤中流动性大,宜浅施,可与氮肥、磷肥混用。冬季落叶后,全园地面撒施硼砂。撒施时注意细致均匀,用量为250~400g/亩。施硼砂后应立即进行全园翻耕,深度约10~15cm。生长期亦可结合追肥混施,硼肥有一定后效,土施一次可持续3~5年。 合理灌水凭经验土法判断: 如壤土和沙性土,挖开10 cm米的湿土,手握成团而不散,说明含水量在60%以上,不旱可暂不灌水。反之,握不成团,撒手即散,则应灌水。中午高温时,看叶是否“低头”,如发现萎蔫低头,且一夜过后仍不能复原,应立即灌水。 ![]() ![]() 仪器测定水份含量 ![]() 水肥一体化统的灌水方法缺点:根系处于湿度很不稳定的状态。 因此,提倡水肥一体化。不仅保持了土壤水、肥、气、 热良好状态,同时,节水省力。 ![]() ![]() 肥水一体化调控设备(US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