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武器之父”:揭开粒子世界面纱,却三次错过诺奖,这个中国人究竟是谁?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提到两弹一星,很多立马会脱口而出邓稼先、钱学森,或者稍微有些了解的还能脱口而出钱三强的名字,但是很多人却遗漏了被誉为“核武器之父”的王淦昌。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三人是中国最早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科学家,他和钱三强、何泽慧、彭桓武三个人一起,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建起了中国的核科学研究机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核科学人才。

而且除了核武器研究之外,王淦昌在理论物理领域更是取得了超一流的成果,曾经三次与诺奖擦肩而过。

王淦昌出身于江苏常熟支塘镇,可以说是近代以来最早的,也是最具成就的科学家。他 1929 年就已经从清华大学毕业,然后留校任助教,当时的王淦昌年仅28周岁,因此还被人称为“娃娃教授”。

然而那个时候王淦昌就已经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完成论文《清华园周围氡气的强度及每天的变化》,这是中国第一篇有关大气放射性的实验研究论文。

后来,他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的女核物理学家迈特纳。1931年,王淦昌在德国就读研究生期间,提出可能发现中子的实验设想。然而,他的实验构想被老师无情地否决了,王淦昌多次申请想要借用师兄的实验室,可是他的老师却认为,为什么要重复别人的实验呢?王淦昌只好放弃。

而就在一年后,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按照王淦昌的思路进行试验发现了中子并获得诺贝尔奖,当时查德威克受到居里夫妇一篇实验报告的启发,采用王淦昌同样的实验手段,最后证实了那种贯穿辐射的名为中子的中性粒子流,并计算出这种粒子的质量。几天后,居里夫人公布了他们用云雾室再次进行的这项实验的结果,成为查德威克成功实验的佐证。最终 1935 年查德威克获得诺贝尔奖。

后来,王淦昌的老师十分懊悔,主动来向王淦昌道歉。不过王淦昌说:“这不能怪您,是因为我没坚持自己的想法。”

而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王淦昌已在1934年回国在浙江大学任教。当时他准备回国时,还有不少德国科学家劝他留下,“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实验室,一定能让你大展宏图。战火中的中国,哪里能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对此王淦昌却说:“我是中国人,来德国求学,为的就是报效祖国。”

回国的王淦昌并没有放弃科研事业,早在 1932 年的时候,王淦昌在迈特纳指导下,发表了《关于RaE连续β射线谱的上限》的论文,佐证了泡利提出的“中微子”假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对泡利提出的“中微子”假说给予了精确的实验结果支持。

1931年,泡利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一场讨论会中提出,这种粒子不是原来就存在于原子核中,而是衰变产生的。泡利预言的这个窃走能量的“小偷”就是中微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之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将泡利的“中子”正名为“中微子”。

非常遗憾的是,受限于当时国内的实验室条件,没有器材支持王淦昌去完成这样的实验,而美国物理学家阿伦看到论文之后,立马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肯定了王淦昌的构想,并发表了论文《一个中微子存在的实验证据》。“阿伦—王淦昌实验“被《美国物理现代评论》誉为国际物理学重大成就之一。

1946 年,王淦昌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建议探测中微子的几种方法》,在论文里又提出了三种验证中微子的方法,除此之外,王淦昌还提出了通过裂变检测中微子的全新思路,这是在之前科学界从未有人提出过的构想,这为中微子的研究打开了全新思路。

美国莱因斯和柯万就是在王淦昌的构想上进行实验,通过裂变探测中微子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王淦昌却遗憾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后来美国戴维斯也根据王淦昌的构想发现太阳中微子失踪,获2002年诺贝尔奖。

美国的科学促进协会特意记录下来了王淦昌的成就,在美国所编的百年来科学大事记中,只有彭桓武和王淦昌两个中国人名列其中。

而第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则是当时在1960年,中国物理学家王淦昌直接领导的研究组,在100亿电子伏质子同步稳相加速器上做实验时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 反西格玛负超子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世界各国的报纸纷纷刊登丁关于这个发现的详细报道,

然而,这时,王淦昌应召回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从这天起外国科学界发现,即将要拥抱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者王淦昌却一下子从地球上“蒸发”了。

1961年4月3日,当时本来已经很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王淦昌回到了祖国,1961年4月3日,王淦昌刚刚从苏联回国不久,这个时候,钱三强传达了中央希望王淦昌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并要他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改做他不熟悉、但是国家迫切需要的应用性研究,最后问:“你是否愿意改名?”

当时,王淦昌已经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离诺贝尔荣誉越来越近。而一旦参加核武器研究并改名,就意味着以后的若干年中,他将不能在世界学术领域抛头露面,不能交流学术成果,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探索,更不能实现自己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摘取诺贝尔奖的梦想。

但王淦昌毫不迟疑,当即表示愿意改名,写下了“王京”两个字,并掷地有声地说:“以身许国。”

说到“王京”这个名字,当时因为保密,王淦昌改名为王京。十几年里再也没有人叫过他王淦昌,他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他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茫茫戈壁滩上,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火球,接着是轰轰轰的爆炸声……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在观察所里的人们叫着,跳着,抱着,互相祝贺。王淦昌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从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成功,到制成核弹头,成功地进行核导弹试验,只用2年时间,这里面耗费了王淦昌无数心血!

后来,在氢弹成功爆炸之后,王淦昌又在技术上全面领导了我国的前三次地下核试验,使我国用很少次数的试验,就基本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测试的关键技术。

王淦昌是我国核武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没有他的奉献,中国在研究两弹一星的许多关键技术上都是由他带领攻克的。

1998 年 12 月 10 日,91 岁高龄的王淦昌去世,他去世前还在关心核聚变计划,在第一任主题专家组首席专家陶祖聪、邓锡铭去世之后,工作该如何开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