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贬义词。它的含义是:对不同的用户收取不同的价格。 经济学里的“价格歧视”是中性词,它只是指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不同位置、不同购买量、不同购买时间收取不同的价格,“区别对待”。一、觅价者的罪过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是觅价者,他们面对的是一条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他们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产量、价格,来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也是觅价者或垄断者被经济学家诟病的地方。
即:觅价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降低生产量,浪费了一部分生产力,产生“无谓的损失”。二、经济学家眼中的“无谓损失”![]() 图中灰色三角形就是“无谓损失”。经济学家认为只要社会总财富量不变,财富发生转移不是问题。只有出现“无谓损失”才是问题。 但这些教科书、经济学家的说法对吗?三、价格歧视可消除无谓损失经济学家认为,本来有一些商品应该被生产出来,但是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没有被生产出来,所以造成“无谓损失”。这个判断的前提是错误的,因为经济学家错误地假定:
只要生产者对不同单位的产量收取不同的价格,顺着需求曲线一级一级走下来,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销量、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收取不同的价格,则那些“本来可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被生产出来。是经济学家错误的假定,制造了所谓的“无谓损失”。如果拿掉这个假定,允许价格歧视,这个无谓损失就不存在。所以,价格歧视是好事,它能够帮助生产者尽量地生产、销售,并帮助消费者尽量地满足需求。课堂小结批驳了一个错误逻辑:
只要厂商能够实施价格歧视,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这种无谓的损失就会消失,生产者能够把可以生产出来、值得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生产出来,满足消费者需要。价格歧视,促进生产、消除浪费,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是好事。课后思考既然垄断者或觅价者实施价格歧视本身并没有过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垄断呢?或者说,垄断造成了哪些不良经济后果和社会后果? |
|
来自: 靠岸1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