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的朱元璋将李淑妃叫到床前,对她说:“你入宫服侍朕已有12年了,朕感念于心!”谁知李淑妃回去就自缢而亡了。 说起这位李淑妃被朱元璋逼死,实在有点令人惋惜。因为她不是死在什么罪过或差错上,而是死在管理能力太强,也就是太精明强干上。朱元璋将她弄死,主要是担心她以后会主宰后宫,干预朝政。 李氏出身于将门,其父李杰官拜广武卫。她虽出身将门,却温文尔雅,娇柔美丽,性格贤淑,胸怀大度。 洪武初年,李淑妃的父亲、广武卫指挥李杰在北征时死于战阵,于是朱元璋就把李淑妃给带进了后宫。 李淑妃统摄后宫之后,朱元璋又提拔她的两个哥哥为金吾指挥,与锦衣卫同掌诏狱。 李淑妃为人张弛有度,她事上有礼,抚下有恩,遇到问题有决断,所以朱元璋将后宫诸事委托于她也比较放心。 甚至她也像马皇后一样,对于一些国政大事也常有独到见解。 为此朱元璋时常与它探讨一些疑难问题,结果她总是分析得条条是道,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以至赞其为“班婕妤之流也”。 李淑妃在与嫁给朱元璋的十二年时间里,先后为朱元璋生下了三个儿子,母凭子贵,可以说是在后宫的地位越来越高。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生了一场重病,大有风烛残年之势。他十分顾虑身后之事。 他以为自己将不久人世,就想了李淑妃,认为她太过能干,甚至担心她会仿效武则天做女皇帝,导致江山易主,就下定决心要除掉她。 朱元璋派人把李淑妃的两个哥哥叫到便殿赐宴,又把李淑妃叫到病榻前,对她说:你跟随我超过了12年(指她被封为淑妃,摄六宫事以来的时间),朝夕在左右侍候,费心用力。我命不久,你去见见两位兄长,尽尽同胞兄妹之情吧! 李淑妃已经明白了,这是准备叫她以死殉葬,他哭着说道:“臣妾知道了,死就死吧,何必见兄长呢!”随后上吊自杀。 不过朱元璋的命很硬,这次又被太医救了过来。 心内暗自侥幸的朱元璋对着死去的李淑妃大哭,更是怀着无比悲痛的神情对她的哥哥说道:”朕不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之所以让你们那个贤明聪慧的妹妹以死殉葬,是因为朕担心她日后会上演武则天称帝一幕,才不得不逼着自己做了那个决定,本想着两人很快就要在地底下相见了,没曾想她到底是早走了一步。“ 朱元璋的这一番肺腑之言看似可以完全把他排除在无情无义那一队列,可实际上,朱元璋在残忍一幕,其实则经常上演。 在公元1398年,朱元璋大限将至,临终时朱元璋下了人生的最后一道圣旨。这道圣旨里让多数人哭,少数人笑了。 朱元璋下的这道圣旨内容是:责殉诸妃。这里头有个女人是例外,这个女人就是张美人。 不得不感叹,那个时代深处皇宫的她们,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身不由己,不仅一辈子的自由,被所谓的宫墙高楼锁住了,而且就连生命也要被人掌控。 “高高”在上的她们,却逃不过高高在上的他,从进入这个皇宫开始,她们的结局也就注定了,日子是安稳祥和的,可是内心却是孤独无依的。 高墙锁了自己一辈子,自己也付出了一切,可没想到最后的结局,却仍然是惨死在皇帝手中,或者活生生的陪皇上一起死。 真的是可悲可叹!这就是历史的残酷! ![]() |
|
来自: 新用户2830kzGu > 《中国政治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