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历任首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参谋长袁仲贤(6)

 兰州家长 2022-05-07 发布于甘肃省
文章图片1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参谋长袁仲贤

1938年2月,袁仲贤奉命调至汉口八路军办事处,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及军校政治部科员的便利条件,做国民党军队中黄埔军校的统战工作。两个月后,袁仲贤又被调到山东鲁西北聊城范筑先部,从事统战工作。

为团结抗日,中共山东党组织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鲁西北,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国民党山东省第六行政区专员范筑先。范是一名富有爱国热情和正义感的国民党官员,对中共的抗日主张深表同情。抗战刚开始,便向全国通电,表示“筑先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倭奴相周旋”。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一地区的统战工作,早在1937年5月,周恩来就派彭雪枫到山东,并到了第六专署所在的聊城。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朱德先后致函范筑先,赞扬和鼓励他抗日。1938年,党中央还从延安和武汉等地,选派大批军政干部到鲁西北开展敌后抗战。袁仲贤就是在这时应范筑先向党中央请求奉调山东,协助当地党组织做范筑先的统战工作。

袁仲贤离开汉口时,适逢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汉口,他为袁仲贤写了一封给张霖芝的介绍信。当时,张霖芝以省委代表名义在鲁西北主持党的领导工作。过去张对范采取了排挤其旧部的方针。当袁仲贤来到之时,张有过让范撤销其参谋长王金祥,以袁代之的计划。因此引起旧派的反对和仇视,甚至酝酿枪杀中共新来干部。范筑先也感到很为难。袁仲贤向张霖芝建议:应当争取教育其旧部为主,打击少数最反动的几个人。这样就团结教育了范旧部的多数,孤立了少数无罪分子,有利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中央华北局关于“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重要指示发出以后,中共鲁西北特委为争取范筑先与共产党共同抗日,除抽派大批共产党员、爱国青年学生直接参加其所属各级机关进行抗日工作外,还在专员公署专门成立了由袁仲贤、张郁光、齐燕铭、姚第鸿、胡超伦、赵伊坪、周子明等组成的特别小组,袁仲贤以少将局级参谋的身分担任范筑先的助手。

袁仲贤到任后,即协助范筑先作战。日军于5月3日由平汉线出动千人进占濮县,6日又占领范县。范筑先在聊城获悉这一战况后,在袁仲贤协助下立即即率领第二支队进入范县境内,紧接着又调集第二十一支队和第二十二支队向日军发动进攻,一举恢复范县、濮县。袁仲贤并巡视其他数县。在袁仲贤等人的积极工作努力推动下,范筑先于1938年6月和9月,分别到威县、南宫会见了徐向前、朱瑞、宋任穷等中共高级将领。通过多次谈话和到抗日根据地参观学习,范筑先开阔了眼界,进一步坚定了抗日的决心和信心,对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有了明确的方向。袁仲贤等在西北特委的指导下,抓住有利时机,协助范筑先整编武装和建立中共直接掌握的武装。在短短的数月中,便帮助组建和收编了35个支队、三路纵队共约6万余人的抗日武装。其中有5个支队完全受中共领导,在一些支队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的支部和总支,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为加强中共对抗日武装的领导,袁仲贤、郭洪涛、王幼平、胡超伦、周紫珊等红军高级干部先后直接进入部队工作。袁仲贤担任第二支队司令员。袁仲贤等还协助范筑先创办了军事教育团,由范兼任团长,袁仲贤任教育长。军事教育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军事人才,不断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

范筑先与中共团结抗战,遭到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视。1938年11月,日伪军结集大量兵力,向聊城展开大规模进攻。范筑先在袁仲贤等共产党人的鼎力协助下,奋起抗击,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由于寡不敌众,15日,聊城陷落,范筑先和中共优秀干部姚第鸿、张郁先以及500多名中华儿女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光辉篇章。范筑先壮烈殉国的噩耗,震动了全国,我党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吴玉章都送了挽联。

聊城战役后,袁仲贤等人率八路军青年纵队三团一个连转至齐河、肥城、东河一带,收拾余部,组织八路军平原纵队,袁仲贤任纵队司令员兼书记,继续坚持抗日斗争。但在日军的疯狂“扫荡”下,鲁西北的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遭到了破坏,抗日武装被分化,出现了日、伪、顽、匪、中共各据一方的犬牙交错的复杂形势。

为重新打开鲁西北抗日局面,1938年底,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组成以李聚奎为司令员、萧永智为政委的先遣纵队,随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开赴冠县、馆陶一带,与鲁西北中共组织和地方游击组织一道进行抗日活动。面对范筑先将军身后3万余人、30多个单位的抗日武装,谁也统率不了谁的局面,针对原参谋长王金祥杀害共产党员县长事件,鲁西北特委于冠县召集会议,发生许多分歧意见。袁仲贤主张以筑先纵队名义号召各部队支援聊城,为范报仇。1939年1月,八路军总部同意袁仲贤的主张,将上述各支队、纵队统编为筑先纵队,不直接用八路军的名义,以利于抗日一战线的发展。袁仲贤被任命为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兼纵队党委书记。

与此同时,中共在馆陶成立了以张霖芝为书记的鲁西区党委,配合上级党组织和八路军主力部队,开展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1939年2月,鲁西区党委离开馆陶,袁仲贤率筑先纵队,配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力、卫河支队,坚持对敌斗争,并向濮县、范县、观城、朝城一带发展,扩大抗日根据地。3月初,日伪军大举“扫荡”鲁西北,鲁西区党委转移至泰西大峰山区,八路军主力及地方武装大部撤走。刘伯承、邓小平命袁仲贤、李聚奎、张霖芝等组成军政委员会,以袁仲贤为书记,率筑先纵队与张咏领导的先遣五大队等,在鲁西北坚持斗争。不久,日伪再一次“扫荡”时,军政委会决定由李聚奎、张霖芝率青纵和特委机关向东转博平、茌平、东河一带。袁仲贤率筑先纵队与日伪迂回周旋。不久,李聚奎率青年纵队返回太行,军政委员会无形撤销。4月,张霖芝任命朱德崇为筑先纵队副司令员,袁仲贤留任政治部主任(由于为了抗日统一战线,没有设政委,改用政治部主任名义)兼党委书记。后纵队领导不和,袁仲贤多次写信、发电报向特委报告情况,要求派人解决。纵队领导来后,听信朱德崇一面之词,撤销了袁仲贤的职务。

1938年2月,袁仲贤等到范筑先部工作时,他的第一位夫人朱良华一同前往,任筑先纵队记者工作。1939年4月,袁仲贤被调离筑先纵队后,与袁仲贤对立的朱崇德、张春泰带短枪40余支投敌。此时,朱良华因为即将临产,带着儿子袁子良,留在陶馆准备生产,不久移居大名县朱王庄。张春泰得知消息,即带人暗杀了朱良华母子。袁仲贤深深怀念朱良华母子。1954年5月,袁仲贤从印度汇款给原第三野战军八兵团副政委、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江渭清,委托江渭清将朱良华母子遗骨安葬于南京雨花台。袁仲贤亲自作墓志铭,并请党内著名书法家、时任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的郭化若亲笔书写。墓志铭为:

朱良华,南京人,抗战初期,任筑先纵队记者。1939年冬,母子先后牺牲于河北省大名县宋二庄,年仅24岁。时余随军抗日,大军渡江,殆全国解放后,又出使国外,无暇顾及。今乘归国述职之便,访得遗骨,归葬金陵,当以了多年心愿,亦藉以慰烈士之灵。

良华同志,安息吧!

您的精神将随革命事业而长存

袁仲贤

1955年5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