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商君书》经典名言,句句精妙,耐人寻味。

 岁寒松柏520 2022-05-07 发布于贵州省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提到他人们便会首先联想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被历代改革家们屡屡援引的变法成功的典范。
    《商君书》别名:《商子》,现存24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文章图片1

1.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更法》

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2.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商君书·开塞》

圣人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守现状。效法古代就要落后于时代;拘守现状,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3.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商君书·更法》

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文章图片2

4.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 ——《商君书·更法》

小巷里常出怪事,学识短浅的人常常卖弄聪明。愚蠢的人所称快的,正是有智慧的人所悲哀的;无知妄为的人所高兴的,正是贤德的人所忧虑的。

5.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商君书·更法》

愚昧的人对于已成功的事情也不知是怎么成功的,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时就已预见到了。老百姓不可以和他们谋划开创之事,但可以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6. 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商君书·更法》

普通的人安于旧有的习俗,学者则沉溺于旧闻之中。

文章图片3

7.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君书·更法》

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8.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先战胜自己。

9.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战法》

能够打胜仗的军队,胜利了也不骄傲,失败了也不埋怨。

文章图片4

10.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商君书·禁使》

飞蓬能行千里的原因,是凭借了风的势力。

11. 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商君书·赏刑》

从前立过战功,但后来有触犯刑罚的事发生,也不因此而减轻刑罚。从前做过好事,又在后来犯过错误,也不因此而破坏法令。

12.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 ——《商君书·去强》

君主贵在多谋善变,国家贵在法制稳定。国家政务繁多,就会被削弱;国君政务精简而不杂,国家就会强大。

文章图片5

13. 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 ——《商君书·农战》

说的人很多,但都是一些啰里八嗦,浮夸吹嘘之词,起不到实际作用。

14. 战必覆人之军,攻必凌人之城 ——《商君书·赏刑》

战就要消灭敌人的军队,进攻就能夺取敌方的城池。

15. 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商君书·战法》

出兵要衡量敌人的情况:政治上不如敌人者不与之交战;粮草不如敌人者不与之久战;敌人多于我们,不去主动袭击敌人;敌人在各方面都不如我们,就迅猛进攻,毫不迟疑地消灭他们。

文章图片6

16. 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反对古法的未必就要非议,遵循礼法的也不一定就有多少好处。

17.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 ——《商君书·更法》

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

18.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

言论不符合法律的,不要去听信;行为不合法的,不高明不长久;做事业不合法,必不成事,不可为。

文章图片7

19.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商君书·弱民》

违背法律来治理国家,这好比是负重远行而没有马牛,又好比想渡过大河却没有船只和划船的工具。

20.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君书·更法》

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

21. 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君书·战法》

国家的法令应使民众不敢在乡里私斗,而勇于为国而战。

文章图片8

22. 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名正,愚知遍能知之 ——《商君书·定分》

所以圣人制定法令一定使它明白易懂,愚人智者都能懂得。

23. 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商君书·开塞》

执法的任务莫急于杜绝奸邪,杜绝奸邪的根本莫过于严刑峻法。

24. 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 ——《商君书·农战》

在国家危亡、君主忧虑的时候,巧言善辩的空谈之士成群,但对国家的安危没有任何益处。

文章图片9

25.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君书·画策》

圣明的君主不看重仁义而重视法度,制定法律一定要严明,颁布的法令一定要执行,这样就可以了。

26.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商君书·算地》

有能力的人治理国家,考察国家历史、民风民俗,然后制定法律法规,这样治理起来就畅顺,国家就太平。

27. 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授官、予爵、出禄不以功,是无当也。 ——《商君书·靳令》

四寸长的竹管子没有底,一定装不满。授给官职,给予爵位不靠功绩,对爵位的欲望就像就像没有底的竹管一样。

文章图片10

28.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商君书·赏刑》

所谓统一刑罚,就是量刑不论人们的等级。

29. 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 ——《商君书·修权》

蛀虫多了木头就会折断,裂缝大了墙就会倒塌。比喻不及时治理小问题,就会酿出大祸。

30.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 ——《商君书·兵守》

四面都有敌国的国家要注重防守,背靠大海的国家注重进攻。

文章图片11

31.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要想取得天下,先要管理好自己;想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先要战胜自己。

32. 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 ——《商君书·开塞》

人民愚钝,拥有智慧便可以称王于天下;人民聪慧,拥有强大的实力也可以称王于天下。

33.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商君书·画策》

用战争来消灭战争,虽然要先发动战争,却是可以采取的。

文章图片12

34. 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 ——《商君书·开塞》

建立霸业的方法是有相通之处的,但是守住王业的办法却有不同之处。

35. 强存则弱,强去则王。 ——《商君书·弱民》

强民存在,国家便会衰弱;强民被消灭,就可以建立王霸之业。

36. 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 ——《商君书·定分》

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够懂的事情,不可以用来制作法令,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贤能的人。

文章图片13

37. 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商君书·慎法》

对喜欢的人不阿谀奉承,对憎恶的人不陷害他,喜欢和厌恶也要遵循法律,这就是治国的最高境界。

38. 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 ——《商君书·开塞》

古代有效的治理,是先行道德教化,然后管治;现在治理的有效方法,是先用刑罚,然后执行法治。

39. 民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淫,淫则生佚。 ——《商君书·开塞》

人民感到忧心就会思考,思考之后做事就会合乎法度;快乐就会变得放纵,放纵就会懒惰。

文章图片14

40. 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过不失,则国治。 ——《商君书·开塞》

管治人民能够使大的罪过不出现,小的罪行不漏掉,国家就得到治理了。

41.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 ——《商君书·开塞》

亲疏有别,血缘近则亲,远则疏,以此为标准;喜爱和厌恶即是贵贱有别的缘由。

42. 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 ——《商君书·开塞》

凡仁爱的人把爱护、便利别人作为自己的事务,而贤能的人把推举别人作为自己的原则。

文章图片15

43.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商君书·农战》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粮仓即使充实,在农业上也绝不偷懒。

44.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农战》

国家之所以能够强大兴盛,是因为重视农业生产和用兵作战。

45. 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君书·修权》

法制是治国的权衡。

文章图片16

46.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 ——《商君书·弱民》

人民弱则国家强,人民强则国家弱。

47.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 ——《商君书·壹言》

确立法律,但是没有考察人民的具体情况,便不会取得成功;对于法律的确定,能够适应当时的形式,百姓就不会抵触他。

48. 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商君书·算地》

饥饿了就寻找食物,疲劳了就寻求舒服,历经苦难的人就找寻快乐,受辱了就求取荣誉。

文章图片17

49.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商君书·定分》

法令就是人民的生命,治国的根本。

50. 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 ——《商君书·开塞》

用刑罚治理民众就会畏惧,就不会有邪恶的事发生,没有邪恶的事发生,民众就可以享受他们的快乐了。

51.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

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

文章图片18

52.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商君书·去强》

国家很富强,却按照穷国的办法治理,这样的国家就会更加富裕,富上加富的国家就一定强大。国家贫穷却当做富国来治理,这就叫穷上加穷,穷上加穷的国家就一定衰弱。

53. 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商君书·外内》

粮价高那么农民就能获利,种田能获利,那么来种田的人就会增多。

54. 人主使其民信此如日月,则无敌矣。 ——《商君书·弱民》

君主如果对百姓的承诺像日月那么明确,这个国家必定无敌。

文章图片19

55.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商君书·更法》

法制,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

56. 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商君书·说民》

治理有道的国家,治国不听国君的,民众不盲目追随官吏,而是一切遵循法律。

57. 圣人之为治也,刑人无国位,戮人无官任。 ——《商君书·算地》

圣人治国,受过刑的人在国家没有地位,犯过罪的人不能在朝廷上做官。

文章图片20

58. 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 ——《商君书·外内》

治理国家,边疆的利益要全部归功于军队,市场交易的利益要全部归功于农民。

59. 治明则同,治暗则异。 ——《商君书·说民》

社会政治清明,那么民众就同心团结;社会政治黑暗,那么百姓就人心涣散。

60. 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 ——《商君书·农战》

人民见到了国家给人民带来的好处,都是从耕种和作战这一途径出发的,这样便会专心从事耕作和作战。

文章图片21

61. 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 ——《商君书·算地》

手工业者的资本在于手中的技艺;工商业者的资本在于才智。

62. 不以私害法,则治。 ——《商君书·修权》

不因为私下的利益去损坏法制,这样便能够治理好国家。

63. 国大、民众,不淫于言。 ——《商君书·农战》

即使国家强大、人口众多,也不会让百姓肆意议政。

文章图片22

64.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商君书·更法》

圣明的人不必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必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

65.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商君书·更法》

利益没有增加百倍,就不变更法令制度;如果不能取得很多的功绩,就不要替换所用的人才。

66.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君书·更法》

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礼法不会有邪行。

文章图片23

67.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商君书·更法》

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呢?

68. 天下行之,至德复立。 ——《商君书·开塞》

天下都这样做,最高的德行就会重新树立起来。

69. 治则强,乱则弱。 ——《商君书·弱民》

局势稳定,国家就强盛;局势动乱,国家就衰弱。

文章图片24

70.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商君书·开塞》

古代的民众民风淳朴而宽厚,如今的民众做事机巧且虚伪。

71. 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商君书·开塞》

君主正确的治民之道是,如果用民众所憎恶害怕的法治去治理,必然可以国泰民安;如果顺应民众的本性治理,社稷必然毁于人性本恶。

72. 国无奸民,则都无奸市。 ——《商君书·靳令》

国家没有商人和手工业者这些奸诈的人民,那么都市里就不会有充满投机行为的集市。

文章图片25

73. 民之生,不知则学,力尽则服。 ——《商君书·开塞》

人的本性如此,对于不懂得的就去学习,力量用尽就服输。

74. 故以王天下者并刑,力征诸侯者退德。 ——《商君书·开塞》

靠智慧称王天下的人就会放弃刑罚,凭借实力征服诸侯的人就不用德政。

75. 取之以力,持之以义。 ——《商君书·开塞》

夺取天下靠的是实力,守住天下用的是礼制。

文章图片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